獨自在上海等待的這兩天,我並沒有讓自己閒下來。除了為接下來的會麵做準備,也見了幾位老朋友。
其中一位是相識超過二十年的朋友佳佳。她在上海打拚多年,剛剛和丈夫咬牙買下了一套小房子,成了背負沉重房貸的“百萬負翁”。
見到她時,我幾乎有些不敢相認。比起前兩年春節見麵時,她憔悴了許多,眼角的細紋和眉宇間揮之不去的疲憊,都在訴說著生活的重壓。
“沒辦法,”在一家嘈雜的奶茶店,她用吸管反複戳著杯底的珍珠,聲音裡帶著深深的倦意,“結了婚就是這樣,養家、養孩子、還房貸,沒有一件是省心的。”
她開始向我倒苦水,吐槽婆婆無法幫忙分擔帶孩子的辛苦,反而需要他們時常貼補;抱怨上個月丈夫咳嗽拖成肺炎,隻因心疼看病的醫療費。
“月月,你是不知道,像我們這種普通家庭,在上海活下去,每一分錢都得掰成兩半花。”
佳佳的抱怨像開了閘的洪水,但奇妙的是,當她提起丈夫和女兒時,那張被生活磋磨的臉上,又會瞬間煥發出一種真實而柔軟的光彩。
“我老公那人吧,彆看賺得不多,但心細。每天下班回家,手裡從不空著,有時候是個西瓜,有時候是我愛吃的點心,他知道我壓力大,總會變著法兒哄我開心。”
說到女兒,她眼神裡的光芒更盛,“小丫頭上了幼兒園,懂事兒得讓人心疼,還會說‘媽媽你累了就早點睡,我一會兒自己哄自己睡覺’。”
聽著她絮絮叨叨,我仿佛看到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充滿了柴米油鹽的瑣碎、經濟壓力的掙紮,但也浸潤著相濡以沫的溫情和天倫之樂的慰藉。
聊到最後,佳佳忽然話鋒一轉,關切地問我:“月月,你也老大不小了,跟顧遠……也該考慮要個孩子了吧?”她的話讓我瞬間怔住。
她的記憶還停留在我和顧遠結婚上,並不知道我的人生早已翻天覆地,身邊早已換成了江予安。
我猶豫了一下,覺得麵對二十多年的老朋友,沒必要再遮掩,便簡單地將我的事情告訴了她——和顧遠在婚禮前分手,以及現在和江予安在一起的事。
佳佳聽完,眼睛瞪得溜圓,手裡的奶茶都忘了喝,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我的天……月月,你經曆也太……太戲劇性了!所以你跟顧遠根本沒結成婚?現在的男朋友還……還坐輪椅?”
我點點頭,預料到她會有這樣的反應。
她消化了一下這個信息,臉上驚訝的神色漸漸被一種現實的擔憂取代,她壓低了聲音:“那……你們現在的壓力也蠻大的吧?我聽說那個康複治療很燒錢的,而且好像……還不一定能好。”她的語氣裡沒有歧視,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朋友,基於世俗認知的、樸素的關切。
不過慶幸的是,她並沒有說出“你怎麼會找個殘疾人”這種傷人的話。
沉默了幾秒,她像是自我安慰又像是真心誇讚般地補充道:“不過,月月你從小眼光就高,心氣也高。能入你眼的,肯定差不了。他雖然……身體不方便,但人肯定特彆優秀,對你肯定也特彆好。”
聽到她這番話,我心裡五味雜陳,隻能報以一絲苦笑。眼光高?是啊,曾經我也以為自己眼光高,結果千挑萬選,卻差點栽在顧遠那樣的人手裡。
當然,江予安,他的好,早已超越了世俗標準下的“優秀”。他的堅韌、他的溫柔、他的深情,以及我們之間共同經曆的風雨,這些又豈是“眼光高”三個字能概括的?
“他……是很好。”我輕聲說,沒有過多解釋,隻覺得這個詞在江予安身上顯得如此蒼白。
佳佳似乎看出了我情緒的細微變化,很體貼地沒有再追問下去,轉而聊起了彆的。
她吸了一大口奶茶,好奇地問:“對了,你這次來上海是出差?你現在在做什麼呢?我記得你之前公司不是挺好的嗎?”
“我早就沒上班了,”我笑了笑,“現在全職在家寫小說。”
“哇!”佳佳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衝我豎起大拇指,臉上是毫不掩飾的佩服,“林月,你可以啊!太厲害了!這才是我認識的你嘛,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還敢想敢乾!你寫的什麼書?快,給我看看!讓我也拜讀一下大作家的作品!”
看著她興奮的樣子,我也被感染了,拿出手機,找到我小說的電子版鏈接,通過微信推給了她。“準備出版的就是這本,寫得不好,你彆笑話我。”
佳佳立刻點開,手指在屏幕上飛快地劃拉著,草草瀏覽了一下簡介和開頭章節,然後抬起頭,帶著一種近乎“與有榮焉”的笑容對我說:“實話跟你說,我已經好多年沒正兒八經看過一本完整的書了,天天不是忙工作就是帶孩子,靜不下心來。但是你的書,我必須看!而且得好好看!這可是我閨蜜寫的!”
她的語氣那麼真誠,讓我覺得格外溫暖。
“好啊,那你看了可不許吐槽。”我笑著和她約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放心,我隻誇不貶!”佳佳拍著胸脯保證,隨即又感慨道,“真好啊月月,能做自己喜歡的事,還能做出成績。看著你這樣,我都覺得有勁了!”
我們又聊了一會兒,互相鼓勵著,在奶茶店門口道彆。看著她匆匆彙入下班的人流,奔向那個需要她經營和支撐的小家,我的目光久久沒有收回。
佳佳的身影消失在拐角,但她話語間流露出的,那種屬於家庭的、瑣碎卻堅實的幸福感,卻像一顆種子,悄然落進了我的心田。
曾經,我對婚姻生活的想象模糊而遙遠,甚至帶著因為顧遠,或多或少還是產生了一些陰影。但此刻,看著這座城市裡萬千燈火依次亮起,每一盞燈下可能都有一個像佳佳一樣為生活奔波卻也甘之如飴的身影,我心中忽然對那個被稱為“家”的地方,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具體的渴望。
或許是在某個尋常的傍晚,我推著他的輪椅在小區裡散步,聽他吐槽律所的新案例;或許是我們一起靠在沙發上看電影,為某個情節爭論不休;或許是他坐在書房處理文件,我就在旁邊的桌子上碼字,偶爾抬頭,相視一笑……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因為有了彼此的參與,而變得充滿期待。
也許,我們的路注定會比彆人多一些坎坷,需要更多的耐心。但正是那些共同經曆的風雨,讓我無比確信,身邊這個人是我想與之共度餘生的人。
這種憧憬,不再是少女時代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一種曆經波折後,生根發芽的、沉甸甸的確定。
夜色溫柔,我轉身走向地鐵站,腳步變得格外堅定。我要去談好接下來的合作,然後儘快回到龍城,回到他身邊。我們的未來,需要我們一起,一步步去實現。
喜歡取消婚禮的風,吹來了輪椅上的他請大家收藏:()取消婚禮的風,吹來了輪椅上的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