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屏上出現一個無奈攤手的表情包,係統語氣裡似乎是在追憶什麼。
“這讓我想起你們瀾夏古代的一個小故事,你應該聽過。
孔子的弟子子路救了一名溺水的人,對方很感激地送給了他一頭牛,子路接受了。
孔子聽了之後非常高興,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陳媛微微挑眉,安靜地聽著這個古老的故事。
係統繼續說道:“另一個弟子子貢,贖回了淪為奴隸的魯國人,卻不向官府報銷賞金,而是用自己出錢。
孔子知道後批評他說,你開了這個頭,以後魯國人就不願再贖人了。”
“接受賞金無損你的品行,而不報銷賞金,反而會破壞行善的規則。”
“真是很有趣的對比。”陳媛評論道。
“這個故事的核心在於。”
係統總結道,“行善本身或許不應該追求回報,但必須讓行善者得到補償和激勵,至少不能讓其承受損失。”
“純粹的道德號召力是脆弱且短暫的,而穩固可持續的善行,往往需要嵌入合理的回報機製。
子路受牛看似不如子貢高尚,卻更能推廣善行。”
陳媛沉默了片刻,認可係統的看法,人性如此,大多數人其實都隻是心懷忐忑的普通人,他們需要激勵。
“子路受牛是物質的回報和社會的鼓勵,但這還不夠。”
對於極致的惡,對於那種穩賺不賠的訛詐心思,除了古人的智慧,還需要我們。
“我們就是對惡的絕對負麵回報。”係統心領神會地接上話。
“子路受牛,而訛詐者,受死!”
陳媛的指尖無意識地在沙發扶手上敲擊著,“他們的罪惡值或許確實達不到審判的門檻,同樣具備破壞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要讓所有人清晰地看到,行善或許有微小的風險,但作惡必將迎來無法承受的毀滅。”
她相信,當好人有好報與惡人有惡報都以一種近乎物理法則的確定性呈現在世人麵前時,冰封的信任終將消融。
幽靈網站發布一條新帖子,內容很簡單。
致所有心懷僥幸者,訛詐者、碰瓷者。
我們會永遠盯著你。
審判,隨時降臨。
這則通告隨著社交媒體的瘋狂傳播,瞬間送達了全網,為那剛剛出爐的好人法注入了一劑冷酷的強化針。
一種足以讓任何人脊背發涼的終極威懾,鎖定了每一個可能萌生惡念的個體。
網絡上關於好人法的討論瞬間被這條新宣言推向另一個高潮。
“臥槽!!!這算是主播們的兜底承諾嗎?”
“雖然但是,突然感覺安全感爆棚是怎麼回事?”
“這才是真正的疏而不漏啊!”
“那些還想碰瓷的老逼登和小逼崽子們,顫抖吧,哈哈!”
這條宣言簡單粗暴,卻有效到了極點。
在新出爐的好人法之上,疊加了一層絕對的外部威懾。
讓所有人在計算扶不扶的成本時,不得不將萬一被小醜組織盯上這個概率極低但後果極其恐怖的變量,納入考量。
而這一點點恐怖的權重,就足以讓那架搖擺不定的天平,徹底倒向善的一邊。
喜歡我每殺一個惡人,獲得一周壽命請大家收藏:()我每殺一個惡人,獲得一周壽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