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對話在一種極度克製的氛圍中緩慢推進。
【徐遠】:
看到新聞說蘇富比即將拍賣一批戰後抽象表現主義的藏品,其中有一幅羅斯科的小品。
記得您之前提過喜歡他作品中那種純粹的情感張力。
【蘇倩】:
徐先生有心了。羅斯科的色彩是情緒的深淵,凝視久了,會把自己也陷進去。
可惜,我現在沒什麼力氣去凝視深淵了。
【徐遠】:我明白。
有時遠離喧囂,靜觀內心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氣。
如果您不介意,偶爾聊聊這些,或許能分擔一些沉重感。
附上一張看似隨手拍的照片,一本名字為《論靈魂》的書籍和一杯威士忌的桌麵照片,背景是模糊的城市夜景)
長時間沉默後)
【蘇倩】:…謝謝。
“她鬆動了,她沒拒絕‘分擔’這個詞。”一個組員低呼道。
張超眼中精光更盛:“好,保持這個節奏。她開始流露負麵情緒了,這是突破口。
下一步,嘗試共情,但要點到即止,絕對不能顯得急切。”
又過了兩天。
【蘇倩】:有時候覺得,打理這些數字和文件比理解一幅畫難多了。
david走後,一切都變得很陌生。
迅速但回應)
【徐遠】:失去至親,整個世界都會變得不同。
不僅要承受情感上的真空,還要麵對壓過來的現實重擔,這確實非常人所能想象。請務必照顧好自己。
【蘇倩】:謝謝。隻是偶爾會覺得疲憊。不打擾您了。
【徐遠】:隨時願意傾聽。保重。
“超哥,她主動提了,提了‘打理數字和文件’,還提到了疲憊。”
整個小組幾乎要歡呼起來。
張超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手指敲著桌子,提醒眾人:“都沉住氣,冷靜。”
“這是她第一次試探性地流露脆弱,但戒心還在。
下一步,在她下次表達類似情緒時,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入‘壓力分擔’和‘未來規劃’的概念,但必須包裝成純粹為她著想。”
張超等人仿佛已經看見,那幾億美刀在向他們招手了。
成員們激動地來回踱步,這真是一條前所未有的大魚。
“小王,立刻給我深度挖掘davidin那家公司的財務公開信息,找幾個點。
下次聊天時‘不經意’地透露一點專業見解,要讓她覺得‘徐遠’在金融領域是真有料且靠譜的。”
“阿傑,準備一套‘全球經濟波動下,高淨值人士資產保全與溫和增值’的話術,要絕對專業,絕對看不出推銷痕跡。”
張超和他的核心小組已經連續奮戰數日,所有精力都傾注在名為“蘇倩”的終極目標上。
幾天後,又是一次“偶然”的對話。
【蘇倩】:律師團隊又在催問一批股權變現後的資金處置方案,選項很多,看得人頭暈。
【徐遠】:
這個時候確實容易決策疲勞。
如果不介意,我可以從幾個基礎維度幫您梳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