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日傍晚。坦桑尼亞的坦克生產線位於達累斯薩拉姆郊外的兵工廠,是上世紀蘇聯援建的,裡麵還保留著不少老舊的設備。熱列茨和保羅跟著坦桑尼亞的軍事工程師走進生產線,剛進門,就聽到機器的轟鳴聲——車床在加工零件,電焊槍在焊接履帶,工人們穿著藍色的工裝,忙得熱火朝天。
“兩位請看,”工程師指著一條生產線,上麵正在組裝一輛仿製的t34坦克,“這是咱們仿造的蘇聯t33坦克,從發動機到履帶,都是按照蘇聯的圖紙來的,性能跟原版差不多。”
熱列茨沒說話,徑直走到坦克旁邊,蹲下來,用手摸了摸履帶。履帶是鑄鐵做的,表麵很粗糙,邊緣還有不少毛刺。他又走到發動機旁,打開艙蓋,裡麵的零件都是老式的,油汙還沾在上麵。
“工程師,”熱列茨抬起頭,語氣很認真,“你們的履帶還是鑄鐵的?沒考慮過用鋼板嗎?鑄鐵雖然便宜,但在沙漠裡跑不了多久就會磨損,而且重量大,油耗也高。”
工程師愣了一下,有點尷尬地說:“我們一直都是按照蘇聯的圖紙來的,以前蘇聯人說鑄鐵履帶耐用,我們就沒改。”
保羅趕緊打圓場:“鑄鐵履帶確實耐用,不過咱們金沙多沙漠,可能鋼板更合適。坦桑尼亞多平原,鑄鐵也挺好。”
熱列茨沒理會保羅的“圓場”,又指著發動機說:“還有這個發動機,是蘇聯三十年代的型號吧?油耗太高了,咱們金沙的坦克用的是手扶拖拉機的發動機,雖然功率小,但油耗低,還容易修,適合沙漠地形。你們要是在平原用,也可以試試改進一下,比如換個濾芯,能省不少油。”
工程師的臉更紅了,隻能點點頭:“我們會考慮的。”
兩人沿著生產線走了一圈,熱列茨的眉頭越皺越緊。這條生產線雖然看著忙碌,卻全是按照老圖紙刻板複製,沒有一點改進——坦克的裝甲還是薄鋼板,擋不住穿甲彈;主炮還是老式的100毫米線膛炮,射程短,精度差;連組裝流程都是幾十年前的,效率很低。
“保羅,你看這兒,”熱列茨拉著保羅走到一個零件堆前,拿起一個齒輪,“這個齒輪的精度太差了,齒距都不均勻,裝在坦克上,跑不了多久就會壞。咱們金沙的作坊雖然設備簡陋,但做齒輪的時候,都會用熱加工的方法,精度比這個高多了。”
保羅接過齒輪,仔細看了看,點點頭:“確實,這個精度不行。不過他們能仿造出來,已經不容易了。”
“不容易不代表不用改進,”熱列茨放下齒輪,語氣有點急,“咱們造坦克是為了打仗,是為了保護百姓。要是隻知道複製老圖紙,不考慮實際情況,等真打仗了,這些坦克就是一堆廢鐵。”
旁邊的工程師聽到了,忍不住反駁:“我們仿造前蘇聯的坦克,是因為前蘇聯的技術成熟,不容易出問題。要是隨便改,出了故障怎麼辦?”
“改不是瞎改,是根據實際情況改,”熱列茨耐心地解釋,“比如你們的坦克,在平原上跑沒問題,但要是去沙漠,肯定會陷進去。咱們金沙的坦克,用的是卡車鏈條改的履帶,在沙漠裡跑著穩,還不容易壞。這就是根據實際情況改的,不是瞎改。”
工程師沒說話,隻是低下頭,若有所思。保羅看著熱列茨,心裡有點佩服——雖然熱列茨說話直,但句句在理,都是為了坦克的性能,為了能真正保護生命。
兩人在生產線待了三個小時,直到夕陽西下才離開。坐在回去的車上,熱列茨還在念叨:“太死板了,真的太死板了。隻知道複製,不知道改進,這樣下去,他們永遠造不出好坦克。”
保羅拍了拍他的肩膀:“彆著急,至少咱們看清楚了,以後咱們的坦克,可不能走他們的老路。咱們要根據金沙的情況,造適合咱們自己的坦克。”
熱列茨點點頭,眼裡閃過一絲堅定:“對!咱們的坦克,要比他們的好,比剛果的好,比前蘇聯的老坦克還好!”
喜歡沙海龍蛇請大家收藏:()沙海龍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