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許是前兩年被打疼了...北虜的幾大部落今年就沒打算來咱這兒擄掠。”
沈陽城來的信使許闖,把信兒帶到了順義堡百戶李煜麵前。
沈陽城作為大順朝廷在遼東的戰略支點,這座大城可謂是堅如磐石。
自營建至今,沈陽城就是為了將北虜擋在關外,至今還不曾有過失陷的記錄。
北虜部落自打前兩年在沈陽城下碰了壁。
近年來他們南下打草穀的突破口,就逐漸轉移到了並州的大同鎮那邊兒。
大同鎮東連上穀,南達並恒,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居邊隅之要害,歸京師之屏藩。
但大同以北缺少高山險峻,北方騎兵可以從陰山南麓的孔道一路南下。
若是能在邊疆連綿不斷的長城上破開個口子,中原大地的繁華對北虜來說也就近在眼前了。
目前大同外圍光是已經被朝廷偵騎所探明的部落,就有女真、匈奴、鮮卑等大部落。
“哎...”
李煜無言,他的內心情感很矛盾,既為此而慶幸,卻也為大同府即將遭禍的百姓而惋惜。
許闖接著說道。
“李大人...”
“太守大人說了,各地衛所還需小心戒備。”
“幽州各地營兵大多已經跟隨州牧大人東征高麗。”
“少了這些野戰主力,那些草原上的小部落還是很有可能會趁機來咱們幽州地界打打秋風的。”
李煜點了點頭,他一直都在竭力加強順義堡的城防,就是為了抵禦那些草原遊騎的劫掠。
許闖又站在院子裡想了想順義堡如今的變化,接著讚歎道。
“不過您這兒恐怕是用不著擔心了。”
順義堡的城牆上已經聳立了幾處新建的箭塔。
屯內弓手既可以在箭塔上瞭望敵情,也能居高而下,射界寬廣。
堡牆外原本泛著裂紋的磚石,現在也已經被一層層塗抹的凹凸不平的石灰砂漿所覆蓋。
牆垛上擋箭藏身的女牆也更是修繕了不少。
儘管順義堡的外觀失去了那絲古香古色之美,但是城牆的堅固性必然是要更勝往昔的。
......
數月後,幽州上下儘是一股風雨欲來的肅殺之感。
上至太守縣令,下至士卒百姓皆是人心惶惶。
已經有不少商販開始甩貨止損,隻為了儘快返回關內。
這一切,隻因為......三萬東征高麗的幽州邊軍精銳,現如今已經有月餘時間都再沒了消息。
幽州牧兼東征都督的主帥劉安生死不知,東征大軍所在更是撲朔迷離。
後續按期跨過鴨綠江運糧的輜重隊,至今都沒有人成功返回。
負責押送大軍糧草的輔兵們,已經有不少人頂不住壓力,陸續出現了逃兵。
就算是留守的千戶們派手下的精銳斥候,去鴨綠江對岸打探大軍的消息,也總是了無蹤跡。
......
實際上,東征大軍和後方徹底失聯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幽州牧劉安已經陷入了萬難的抉擇當中,大軍營壘之中,許進不許出。
......
數月來,幽州牧劉安統帥大軍南下,前後也殺散了幾支倭人北上的偏軍。
他們的人數多則幾千,少則幾百。
儘管倭人的隊伍中,女人小孩都被喪心病狂的分發了武器充當戰士,他們全民皆兵。
但是大順的營兵們卻沒什麼憐憫可言。
戰陣之上,軍令如山。
軍令為‘殺’,將士們便如牆般衝陣,不分老幼婦孺,皆殺......
大軍就這麼一路打到了京畿道,甚至重新收複了高麗首府漢城。
幽州牧劉安帶著高麗王室重回漢城,本應收斂屍首、張貼安民告示,最後繼續南下討賊。
但是......
有一日。
“大人,末將親眼所見...”
“將士們挖好的屍坑中尚未來得及填埋,就...有...有屍身詐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