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
百戶府邸。
在座的,皆是順義堡的骨乾核心。
有李煜的家丁親衛,李順、李昌......
也有軍戶出身的什長,李盛......
更有堡內德高望重的老者,如老醫師杜回春,以及看管武庫與糧倉的老家丁......他們豐沛的人生經驗,往往能給人以啟發。
甚至,就連在病榻上無法起身的老漢李繼勝,若非重傷,憑他立下的大功與資曆,此地也必有他一席之地。
堂外傳來沉穩的腳步聲。
吱呀一聲,門被推開。
一襲百戶官袍衣裝的李煜從堂外走了進來,直奔主位,“好了,諸位都坐吧。”
“是,大人。”
“是,家主。”
“是,少爺。”
在場之人,有人稱大人,也有人稱家主或少爺。
眾人稱呼各異,卻也清晰地顯露出他們與李煜之間親疏遠近的關係。
侍女夏清和素秋悄步入內,為眾人添上熱茶,又端上些許點心,隨後躬身一禮,便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
當侍女的身影消失在門外,堂內的氣氛,才真正凝重起來。
李煜目光一一掃過眾人麵容,這才開口為今日定下了基調,“此次議事,是要論當下之生路所在。”
即使將官驛的糧食陸續運回來,也不代表順義堡內的活人就可高枕無憂。
眾人之中,最先站出來開口的是什長李盛,他麵色忐忑,顯然是有心事。
他起身走到中間,抱拳做禮,“大人,其實日前,堡外也有些零散流民叩門,不過......被我等給驅走了。”
此事,他本來也算是按規矩辦事,可看到大人竟親自帶回了二十多口人,李盛心裡徹底沒了底。
他都有點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又辦錯了事?
與其事後再被責怪,不如現在趁著人多,坦白得了。
不等李煜開口,一旁的老軍醫杜回春連忙起身,幫著解釋,“大人,小盛都是和我們這些老家夥商量過的。”
不接納堡外流民這件事,倒也和李盛關係不大,他一個守城門的軍戶什長,還拿不了這種事關全堡的重要主意。
其實,這也是堡內軍戶們一致讚同的處置結果。
“哎——”,老軍醫歎了口氣,“堡裡當初因為流民死了人,大家夥對外人已經是怕了,生怕他們把屍疫再帶進來。”
當初堡內死的那二十幾口人,和西鄉堡百戶所淪陷的前車之鑒都還在那兒擺著。
大部分人對於接納外人,實際上都有很強的抗拒心。
“而且我們這些老家夥一商量,覺得就憑城牆上剩下的那十多個兵卒,把他們放進來......恐怕出了亂子都無力鎮壓。”
這話一出,堂內不少人都默默點頭。
說到底,還是當時順義堡裡的守軍不夠多,大家夥兒心裡沒底氣。
堡子裡能打的兵丁都出去了,總不能指望剩下的那點兒半大小子,去和染了屍疫的屍鬼搏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