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縣。
傳令兵在衛城中穿街走巷,鬨得一陣雞飛狗跳。
“快些集合!西門急召!”
見有的府門毫無回應,他們索性說的更明白些。
“大人們在西門急召,你們就算是不給張百戶麵子,也得給那位錦州李幾分顏麵!”
張承誌找的這幾個傳信的,不單腿腳快,腦子也是機靈。
他們深知在這人心惶惶的當下,誰的名號更好用。
張百戶固然是撫遠衛的老人,但如今能鎮住場子的,卻是那位新來的李百戶。
......
所謂錦州李,便是幾處府上的白首老卒們,私下裡給李煜這外來戶上的稱呼。
如今撫遠衛城裡殘存的兵士,私下裡也大都跟著這般稱呼。
遼東本地人都知道,幽州將門李氏的族地便是遼東錦州。
其實,在關外的遼東人眼中,錦州李氏和幽州李氏兩個稱呼,大體指的都是同一個將門李氏沒錯,隻不過還稍有區分。
旁支可被喚作錦州李,而嫡係主支才必被尊稱幽州李。
這是一種心照不宣的規矩,也是為了和遼東各地其他族脈的李氏做個區分。
否則,人人都能公然打著幽州李氏的招牌,那這塊金字招牌就太容易掉價了。
各府老卒們都是見多識廣的。
料想李煜一個百戶官身,再加上順義堡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自然不可能是李氏主支人物。
這聲‘錦州李’,點明了他的出身,也不過分吹捧,同樣是一種敬稱。
隻不過,終究是差了點兒意思,隔著一層。
......
張承誌近日對於衛城中這些兵丁的管控,實際上相當鬆散。
他眼下隻求自保。
除了將最緊要的城門和武庫牢牢控製在手中,其他方麵大多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那些被李煜順道拐帶來的數十奴戶,倒是好指使。
他們現下也是守禦城門的主力,主要用來放哨。
真有情況,張承誌才會挨家挨戶的召集衛中所剩不多的幾個甲兵助陣。
至於其餘武官府邸出身的老家丁們,就多少有點聽調不聽宣的意味。
大抵是因為各自家主仍舊生死不明,百戶張承誌扼守城門,又不再主動出擊搜救。
甚至為了以防萬一,他卡著城門不許輕啟。
那些老卒與張承誌利益開始相衝,自然給不了好臉色。
更何況主家的家眷尚存一二,他們也不放心府宅安危,便非得守著自家宅院,不願輕離。
這世道,他們防著死人,也同樣不忘防著活人。
而且老卒們的年歲擺在那兒,張承誌便也不好強求,索性隨他們去了。
......
借著李煜的名號傳令,效果立竿見影。
原本沉寂的各處府邸,很快便有了動靜。
府門大開。
走出來的,大多隻是一兩個麵帶稚氣的年輕甲士,跟在幾個白首老卒身後,步履匆匆的出府。
有的府邸境遇更差,闔府的護衛隻剩下那麼一兩個老不死的。
他們與主家府邸所存不多的婦孺告彆,披甲持刀,默默的朝西門彙聚。
衛城西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