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星核能源”的發布會,歐盟能源署連夜召開會議,討論如何調整新能源政策以適應“電池革命”;燈塔國能源部則宣布成立專項研究小組,試圖拆解星型電池的技術原理,卻發現其內部的星型電極結構和新型複合材料配方,完全超出了現有材料學的認知範圍,連最頂尖的科研人員都直乎“不可思議”。
沒人知道,這場震撼世界的技術突破,源頭並非某個發達國家的實驗室,而是非洲卡隆國一片隱秘山林裡的紅警科研中心;更沒人知道,星核能源背後站著的,正是被東南亞一些國家貼上“恐怖組織”標簽的“遮天之手”——夏宇。
此時的卡隆國,紅警基地的指揮室內,夏宇正通過直播看完了整場發布會。白飛飛端著一杯熱咖啡走過來,將杯子遞給他,語氣裡滿是興奮:“效果比預想的還要好,現在全世界的企業和國家,都想巴結我們了。”
夏宇接過咖啡,目光仍停留在屏幕上那些或激動、或焦慮、或渴望的麵孔上,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這隻是開始。星型電池不是終點,而是一把鑰匙——能打開資源的門,能打開市場的門,讓我們的技術滲透到全球產業鏈;甚至能打開一些國家的權力之門,讓他們在能源政策上向我們傾斜。”
他拿起桌上一份商務團隊整理的合作意向名單,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全球頂尖企業的名字,從汽車製造商到電子巨頭,再到能源集團,幾乎涵蓋了所有與電池相關的領域。“讓商務團隊先篩選一輪,技術授權可以給,但核心材料的生產和專利所有權,必須牢牢抓在我們手裡,不能給彆人卡脖子的機會。”
話音剛落,紅警係統的藍色光幕在他麵前自動展開,上麵跳動著星型電池後續技術升級的提示:“下一代星型電池研發進度:37,預計突破儲能密度是現有電池10倍,充電速度提升至傳統電池5倍,”。夏宇看著光幕上的數據,眼神變得深邃——五倍儲能隻是起點,更先進的技術還在後麵,他要一步步掌握能源領域的話語權。
當全世界都在為星型電池瘋狂,討論著如何與星核能源合作時,夏宇已經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他清楚,軍火能帶來混亂中的話語權,讓他在非洲站穩腳跟;而高科技能帶來一些規則製定權,讓他真正影響全球格局。這兩手棋,他要同時下,而且要下得滴水不漏。
日內瓦的發布會落幕了,但它引發的連鎖反應才剛剛開始。傳統能源企業的轉型陣痛、各國能源政策的調整、全球產業鏈的重構……一場由星核能源掀起的“能源革命”,正在悄然改變世界的運行軌跡。而這一切的幕後操盤手夏宇,正坐在非洲的堡壘裡,端著咖啡,冷靜地注視著他親手攪動起來的全球風雲,等待著下一個布局的最佳時機。
星核能源發布會後的一個月,瑞士日內瓦的街道上多了許多看似尋常的“遊客”和“商務人士”。他們有的背著相機在星核能源總部外徘徊,有的頻繁出入公司周邊的咖啡館,還有的試圖以“求職者”“供應商”的身份接近——這些人來自各國情報機構,目標隻有一個:挖出星型電池的核心技術。
然而,他們很快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迷宮。
星核能源在日內瓦的總部,看起來就是一家標準的跨國企業:開放式辦公區裡,員工們穿著西裝處理合同、對接物流、召開視頻會議;前台禮貌地拒絕所有沒有預約的訪客;安保係統雖然嚴密,卻也僅限於常規的人臉識彆和門禁打卡。間諜們偽裝成清潔工混入大樓,卻隻看到滿牆的業績報表和商務流程圖表,連一份帶技術參數的文件都找不到。
“這裡就像個漂亮的空殼。”一名間諜在報告裡寫道,“所有員工談論的都是‘訂單量’‘交貨期’‘合作分成’,沒人提及‘實驗室’‘研發’‘材料配方’。技術部門?抱歉,這裡隻是負責管理“星核能源”。
他們試圖追蹤星核能源高管的行蹤,卻發現首席技術官在日內瓦待三天,其餘時間都在全球各地飛——今天去夏國考察“生產基地”,明天去韓國洽談“材料采購”,後天又出現在燈塔國參加“行業峰會”,行蹤飄忽,身邊永遠跟著至少四名專業保鏢,根本無從下手。
更讓間諜們挫敗的是,星核能源的核心數據傳輸全部采用加密專線,連瑞士本地的網絡安全專家都無法破解;涉及技術的郵件往來,收件人和發件人地址永遠是隨機生成的代碼,服務器地址不知道隱藏在那個不起眼的小國;甚至連公司的電力、網絡、辦公用品采購,都由不同的外包公司負責,形成了一張互不交叉的商業網絡,找不到任何指向科研中心的線索。
一名來自歐洲國家的間諜冒險接觸了星核能源的一名中層經理,試圖用重金收買情報。對方聽完他的要求,隻是古怪地笑了笑:“科研中心?我們也不知道在哪。總部隻告訴我們,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是我們工作內容的事情不用我們操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實上,這名經理說的是實話。星核能源在日內瓦的團隊,確實隻負責商業運營,連他們都不知道,真正的科研中心遠在非洲卡隆國那片被夏宇掌控的“國中之國”裡。
紅警科研中心的核心區域,深埋在地下幾十米的掩體中,入口偽裝成紅錨造船廠的倉庫,守衛由紅警係統訓練出的精英部隊擔任,配備著新式步槍和生物識彆防禦係統。這裡的科學家們,要麼是夏宇通過紅警係統招募的頂尖人才,要麼是被“星核能源”的高薪和科研條件吸引而來、並簽署了嚴格保密協議的專家,他們的家人大多被安置在基地內的生活區,從根源上杜絕了泄密的可能。
當瑞士的間諜們還在為找不到科研中心而焦頭爛額時,卡隆國的地下實驗室裡,夏宇正看著新的技術報告——星型電池的第二代原型已經研發成功,儲能密度進一步增加,充電時間進一步縮短。
“他們查不到這裡的。”白飛飛看著屏幕上各國間諜的活動報告,笑著說,“日內瓦的總部就是個完美的誘餌,把所有目光都吸引過去了。”
夏宇點頭:“越顯眼的地方,越安全。等他們在瑞士耗到失去耐心,我們的技術早就更新換代了。”他頓了頓,補充道,“讓安保部門再加一層防護,告訴那些科學家,安心搞研究,外麵的事,不用他們操心。”
在日內瓦的間諜們最終得出結論:星核能源的科研中心要麼隱藏在某個與世隔絕的角落,要麼其核心技術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以目前的段,根本無法滲透。各國情報機構不得不暫時收斂,轉而試圖通過商業合作、技術交流等“正規渠道”尋找突破口。
而這,恰恰是夏宇想要的結果。他需要的不是完全的隱秘,而是讓對手在錯誤的方向上浪費精力,為紅警科研中心爭取足夠的時間,解鎖更多足以改變世界的技術。
日內瓦的陽光依舊明媚,星核能源總部大樓外,那些“遊客”和“商務人士”漸漸散去,卻沒人知道,這場情報戰的勝負,從一開始就已注定。真正的核心,始終藏在非洲大陸的陰影裡,安靜而迅猛地生長著。
喜歡紅警係統在都市的稱霸之路請大家收藏:()紅警係統在都市的稱霸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