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頭領是來親自送我這無用之人最後一程麼?也好…動手吧。”
誰知劉備卻啞然失笑,語氣平和:“學究誤會了。某確實是來送,卻也真隻是來送送。”
這回輪到吳用詫異了,他猛地睜眼看向劉備,試圖從那平靜的麵容上找出絲毫偽飾。
沉默半晌,他才澀聲問道:“王頭領…不留我?”
劉備微笑看著他,那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吳學究,捫心自問,你真想留下嗎?”
這一問直指本心,吳用渾身一震,嘴唇翕動,竟一個字也答不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人相視片刻,忽然竟同時笑了起來,過往恩怨,似乎在這笑聲中淡去幾分。
劉備自然地走上前,與吳用並肩,沿小徑緩步而行,竟真像是兩位友人臨彆漫步。
吳用遠遠望見,濟州方向聲勢浩大的追兵,到了梁山地界便逡巡不前,最終悻悻退去。
他幽幽一歎,似有所指,也似最終確認:“號令嚴明,畏之如虎,恐怕這偌大濟州,官民上下,早已在王頭領囊中了吧?”
劉備不置可否,隻是微微一笑,雲淡風輕,並未回答。
兩人默默走了一段,山徑蜿蜒,寒風蕭瑟。
吳用忽然停下腳步,問出了那個埋藏心底許久,幾乎成了執念的疑惑。
“王頭領,昔日你曾言有位友人,羽扇綸巾,謀略無雙,行事光明磊落,皆是匡扶社稷的陽謀大道…吳用不才,遍觀史冊,思來想去,恐唯有蜀漢諸葛武侯一人,鞠躬儘瘁,智近乎妖,卻始終心懷黎民,行事堂皇正大,堪稱此譽。王頭領當初所言,真不是…真不是誆我?”
劉備聞言,腳步亦停。
他微微搖頭,目光瞬間變得悠遠而蕭索,仿佛穿越了千載時光塵埃,落在了那座熟悉的草廬,那片燃燒的赤壁,帶著無儘的追憶與痛楚。
“自然。那是我三顧茅廬請出的師長,願托付江山社稷的肱股之臣,亦是我畢生唯一的摯友。”
吳用被劉備眼中那深沉如海的感情觸動,忍不住脫口追問:“既是如此生死相托的知己,那你為何就如此篤定,他不會為你破例,行那不得已的陰謀詭計?”
“不會有這種可能。”
劉備的回答斬釘截鐵,沒有任何猶豫,仿佛這是天地間最根本的真理。
“萬一呢?”
吳用不甘心,他鑽研陰謀久矣,不信這世間真有絕對的正。
“沒有萬一。若真到了需要他舍棄原則,玷汙羽扇綸巾的那一步…那隻能是我無能,配不上他的竭誠輔佐,不配承載那顆赤膽忠心!”
劉備轉回頭,目光無比真摯,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珍惜與守護。
“我舍不得…”
這輕飄飄的四個字,卻如同洪鐘大呂,狠狠撞擊在吳用心上!
他震撼地望著劉備,被這種近乎知己的至公之情深深打動,一時間心潮澎湃,難以自已。
然而,劉備隻是靜靜地看著他,語重心長。
“學究,靠陰謀詭計,雖能解得一時之困,卻終究走不遠,更鑄就不了煌煌大道。”
吳用默然良久,晚風卷起他散亂的發絲。
他整了整歪斜的頭巾,拂去衣衫上的塵土,然後對著劉備,鄭重其事地行了一個大禮。
“妄我自詡加亮先生,與王頭領所言那位友人相比,實乃雲泥之彆…吳用,受教了。”
待吳用直起身,臉上竟多了幾分釋然與坦蕩:“王頭領,仁義已儘,不必再送。”
說完,他轉身離去,步伐雖急卻已不複先前的倉皇,反而有種卸下重擔的輕鬆。
劉備望著他消失在暮色籠罩的道路儘頭,目光深邃難言。
這時,朱武從一旁林中悄然現身,望著吳用消失的方向,輕歎。
“哥哥,這位吳學究,終究有他自己的路要走,有他自己的驕傲要守。”
幾乎同時,一道人影翩然而至,道袍飄飄,宛如乘風,正是入雲龍公孫勝。
他尋到此處,恰巧聽到朱武所言,意味深長地接話。
“福生無量天尊。或許也正是因為梁山已經有了朱武兄,他自知留下,理念不合,才難施所長,不如歸去,另尋天地。”
這時,劉備緩緩開口,聲音平靜,卻道破了吳用離去那更為柔軟的原因。
“他又何嘗不是為了報知遇之恩。他這一走,便是不想因往日過錯,讓梁山與晁天王之間存下芥蒂,是為全其心中之義。”
朱武與公孫勝聞言,皆肅然,再次望向吳用離去的方向,默然不語。
人心複雜,善惡交織,世事如棋,取舍由心。
吳用此舉,無論出於何種考量,終究是留下了一個坦蕩的背影,全了一份江湖義氣。
喜歡重生水滸:我劉備,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水滸:我劉備,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