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慘叫一聲,眼前一黑,隻覺眼眶火辣辣地疼,半邊臉都腫了起來。
李逵兀自不解氣,罵道:“俺打死你這偽君子!”
作勢便要撲上,欺身再打。
宋江抱頭鼠竄,忙不迭叫道:“好漢息怒!好漢息怒啊!”
“鐵牛!住手!”
這時一聲斷喝傳來,隻見張教頭急忙趕出製止。
“頭領既然說了放他走,不得再耍性子胡來!”
李逵這才悻悻放下拳頭,舉目四望,隻見眾好漢冷眼相待,無人上來相幫。
他撓著頭,無辜地看向張教頭:“老爹……俺…俺是不是又犯錯了?”
張教頭看著這個憨直的義子,難得沒有責怪,隻是幽幽歎道。
“罷了,打一拳出出氣,夠了。咱們占著理,打多了,反倒不占理了。”
李逵摸著腦袋,似懂非懂憨笑。
“中!聽老爹的!一拳就夠了!”
宋江在眾人一片鄙夷的目光中,頂著烏青的眼眶,灰頭土臉地起身。
那兩名押解公人交換了一個眼神,臉上毫不掩飾的輕蔑。
之前收受銀錢時的那點客氣,在目睹這一切後,早已蕩然無存。
其中一人甚至不耐煩地用棍子捅他後背,嗬斥:“還磨蹭什麼?快走!”
宋江一個趔趄,不敢回頭,不敢再去看那成千上百道如芒刺背的目光。
他就這樣,如同一條真正的喪家之犬,孤零零踏上那條通往江州的漫漫長路。
背影淒涼,卻再也激不起半分同情。
……
塵埃落定,劉備從容安排各部人馬有條不紊撤離。
待到眾人紛紛領命而去,場中漸漸空曠。
所有人都被妥善安排,唯獨剩下吳用,麵色蒼白地立於一旁。
劉備卻看都不看他。
花榮與秦明對視一眼,心中不忍,快步上前求情,言辭懇切。
秦明抱拳:“哥哥!吳學究他…當日冒險潛入青州城救我家小,此乃仁義未泯啊!還請哥哥明鑒!”
花榮亦附和:“是啊,吳學究胸有韜略,若能留下,於梁山大利!望哥哥三思!”
劉備目光終於落在吳用身上,隻是那目光裡有審視,有失望,更有一種深沉的惋惜。
他沒有回應二人,而是徑直走向吳用,聲音沉穩,卻帶著穿透人心的力量。
“你們隻知他去了,可知他為何而去?他去,是因為他算得出,救下秦明兄弟妻兒更能收攏其心!他算儘了利弊,卻獨獨沒有算一樣,他本可以站出來阻止,對那宋公明說一聲,此計有傷天和,不可為。”
劉備向前一步,逼近臉色愈發蒼白的吳用,一字一句。
“吳用,你告訴我,你潛入城中時,看到那衝天大火,聽到百姓哭嚎,你心中所想,是此乃罪孽,還是此計仍需修補?”
他聲音不高,卻讓吳用渾身一顫。
“你救人是真,但初衷是為了撫慰自己的良知!從頭到尾,都沒有想過要去阻止罪業!隻是在為你認同的捷徑,粉刷一層自以為是的仁義!”
劉備的語氣愈發沉痛,帶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淩厲:“你太聰明了,吳用。聰明到懂得如何告訴自己,我已儘力彌補,便可心安理得!”
最後,斬釘截鐵:“你走吧。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吧。梁山不需要這樣的聰明。若他日悟了,梁山仍有你一席之地。若不然,你我便就此彆過。”
吳用猛地抬頭,臉色慘白如紙,隻感到一陣天旋地轉。
劉備的每一句話,都像最鋒利的劍,刺破了他下意識地所有辯解。
吳用張了張嘴,卻發現任何言語在此刻都顯得蒼白無力。
最終,他什麼也沒說。
隻是深深一揖,隨即踉蹌轉身,如同被抽走脊梁,失魂落魄,消失在蒼茫暮色。
劉備望著吳用蕭索的背影,對身旁麵露不忍的二人歎道:“…非是我心狠。今日我若輕易留他,日後難免重蹈覆轍。唯有將他徹底打落穀底,剝去他所有依仗,他才能真正浴火重生。”
他目光投向遠方,堅定而深邃:“我要的,從來不止是一個機變百出的謀士吳用,而是一個能明辨是非,與我等誌同道合,共濟天下的肱骨之臣。”
……
【公告】
1.關於宋江的結局,個人覺得身敗名裂對比宋江來說,比直接一刀殺了他更解氣。
2.解釋對宋江那麼處理,是為了展示馭人手段,可能筆力不足讓他變得更不討喜了,這裡劇透一下,後麵打算讓他去禍害王慶,像原著架空晁蓋一樣架空王慶,然後招安被派去打方臘。當然你們要是不喜歡這麼安排我把他寫死了也行)
3.目前收集了幾條書友的意見,第一是收了扈三娘,不過我真不會寫男女感情儘力吧。第二是收下嶽飛,沒問題,打算在和朝廷正式開戰後登場少年嶽飛和周侗。第三加入讀書人,目前能安排是張叔夜,其他像張宿兩相隻能大後期了。隻有好的意見,能力範圍內都可能采納。
4.關於我為什麼那麼聽勸,其實是因為這書沒有大綱,現在基本都是按原著走,或者說是大綱被我刪了,因為最初設定是劉備穿王倫,曹操穿田虎,孫權穿王慶,司馬懿穿方臘,沒錯,撞了,而且是我寫完十萬字才發現的,本來成績不佳外加一直拿來比,不打算寫了的,是大家一直支持我,才寫到了現在,所以說這一本書是完全粉絲向的作品也不為過,這裡就不一一感謝了,嘿嘿,有機會把原大綱當番外發發也不錯。
ps:如果哪章不合理不滿意直接在章末留言,討論,隻要合理就改,不用客氣。
喜歡重生水滸:我劉備,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水滸:我劉備,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