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指尖輕顫。
掌心玉簡微熱。
識海中那幅殘缺的氣血流轉圖再度浮現。
此前七日潛修已將“沉淵引氣法”打磨至十二式雛形,但真正核心的煉化機製仍如霧中觀火,看得見輪廓,抓不住脈絡。
他閉目凝神,不再急於運轉功法。
而是以《虛空古經》第三重為基,將自身經脈虛擬成一道透明通道,在識海中逐寸還原《黑水勁》所載路線。
湧泉、命門、膻中三處節點率先亮起,與他體內真實經絡高度重合。
不同的是,《黑水勁》在此三穴並非蓄力或轉圜,而是形成一種向下的牽引勢,仿佛要將全身氣血儘數導入地底。
這不是簡單的導引下行。
林風察覺到一絲異樣——每一次模擬運行,混沌熔爐底部都會泛起輕微震感,如同某種共鳴被喚醒。
他放緩節奏,重新推演第七次循環時的情景。
當時肩胛滯澀區域首次鬆動,並非因元力衝刷增強,而是足底傳來一股反向壓力,自下而上推動能量回流。
原來如此。
“沉淵”並非壓製,而是借外力平衡內壓。
地氣從湧泉湧入,填補體內空隙,使躁動元力無處可逃,隻能被迫歸順主脈。
這種思路跳出了傳統煉化依賴意誌強壓的框架,轉而利用環境勢能構建穩定場域。
他立即調整模型,將混沌熔爐底部虛接大地,模擬地氣反灌。
這一次,不再強行引導元力衝擊肩胛舊傷。
而是讓虛感能量自足底緩緩升起,如同潮水漫過礁石,溫柔卻持續地衝刷阻塞處。
一次。
兩次。
第五次循環時,滯澀感出現細微裂痕。
第七次,整片區域經絡微微發燙,似有陳年淤積開始鬆動。
有效。
林風沒有停歇,趁勢深入解析《黑水勁》另一關鍵片段——“斷流截脈”。
此前僅將其視為能量截斷技巧。
如今結合清心散藥效數據與吞噬記憶碎片中的波動頻率,他意識到這更像是一種識彆機製。
回溯“毒蛇”運功瞬間,其陰寒血氣具有三個明顯特征:震蕩頻率極低,傳導路徑呈螺旋狀,且伴隨精神層麵的壓迫反饋。
這些都不是單純屬性差異,而是能量攜帶的“身份標識”。
若能建立識彆係統,便可在雜質入體初期就將其攔截,而非等到汙染擴散後再耗費精力清除。
他在泥丸宮下方設一虛擬節點,命名為“斷流閥”,並輸入三項判定標準:頻率閾值、傳導模式、精神擾動強度。
當模擬異種能量侵入時,係統自動比對參數,一旦匹配三項指標,立即封鎖上遊經脈。
首次測試,百分之八十七的汙染流被成功截留。
剩餘部分因失去主脈支撐迅速衰減,最終在抵達心臟前徹底瓦解。
效率遠超以往靠意誌硬抗的方式。
林風睜開眼,呼吸平穩。
掌心玉簡溫度回落。
但他並未停止,反而將這一機製進一步拆解,設想如何將其融入日常煉化流程。
過去吞噬所得能量駁雜,需長時間提純,常導致力量虛浮甚至反噬。
若能在煉化初期就完成精準剝離,不僅能提升效率,更能降低心魔風險。
他開始構建多級過濾體係。
第一層設於任脈入口,感應能量波動頻率,排除異常震蕩源。
第二層布於膻中穴,分析屬性構成,區分正邪、陰陽、五行偏向。
第三層置於識海邊緣,結合心神反應判斷是否具備攻擊性或精神汙染傾向。
三重驗證通過後,才允許能量進入混沌熔爐進行轉化。
這套係統若能實現,意味著吞噬不再是被動承受,而是可控篩選的過程。
他繼續推演,發現“斷流閥”還可動態調節。
麵對高強度衝擊時自動收緊,防止溢出。
平緩狀態下則適度開放,避免誤判自身元力波動造成運行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