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夢者”沉入“源初之海”的餘波,在新生界域內部回蕩了許久。那並非勝利的凱歌,而是一曲混合著悲愴、警示與決意的交響。一個潛在的盟友,在眼前被迫陷入近乎永恒的沉眠,而施加這一切的,是那個同樣將目光投向這裡的、“邏輯至上”的金石議會。
無力感如同冰冷的星塵,曾短暫地彌漫在剛剛複蘇的界域之中。但很快,這股情緒便被一種更加深沉、更加堅韌的力量所取代——那是由“變量之力”本身特質所催生的、對“可能性”的絕對信仰,以及對“守護”與“抗爭”的重新定義。
反思與沉澱成為了“火種紀元”接下來數十年的主旋律。
“餘燼議會”的運作日益成熟,將複蘇後形成的各個差異化社群高效地協調起來。基於艾莉構建的分布式“共識網絡”,知識的傳承、技術的研發、規則的微調以驚人的效率進行著。從“織夢者”事件中獲取的、關於對抗邏輯侵蝕與夢境穩定技術的碎片化知識,被迅速消化、吸收,並融入了新生界域自身的規則體係。
“晨曦聖所”在洛璃的主持下,成為了“變量之盟”對外的常設連接點與對內的“可能性研究院”。她帶領著一批對變量之力感知最為敏銳的複蘇者,持續不斷地向盟約網絡發送著新生界域的“狀態廣播”與和平交流的意願,同時也在億萬種嘈雜的宇宙背景噪音中,竭力搜尋著任何可能來自其他盟約成員的、微弱的回響。雖然除了當初“織夢者”的求救信號外,再未有新的確認回應,但這種堅持本身,就是一種力量的展示。
而我對變量之力的探索,則走向了一條更加……激進的道路。
“織夢者”的遭遇讓我明白,僅僅依靠“引導可能性”和“包容變量”的防禦性姿態,在麵對金石議會那種追求絕對邏輯控製、甚至不惜進行“強製轉化”的敵人時,是遠遠不夠的。變量之力,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鋒芒”。
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對“萬律之眼”遺產中,那些關於規則衝突、邏輯悖論、乃至一些被視為“禁忌”的、涉及規則層麵主動乾涉與“再定義”的知識碎片的研究上。這些知識大多殘缺且危險,其運作原理往往建立在動搖規則基石之上,稍有不慎,未傷敵先傷己。
我的試驗場所,不再局限於“逆理之淵”,而是轉移到了世界樹根係最深處、一個被多重變量之力封印隔絕的、被稱為“混沌爐心”的獨立空間。這裡模擬著各種極端、矛盾、甚至自我否定的規則環境。
在這裡,我嘗試的不再是溫和的“編織”與“引導”,而是更加粗暴的“解構”與“重構”。
我引導變量之力,去主動撕裂一段穩定的規則結構,觀察其在崩潰邊緣如何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混亂而強大的可能性亂流;
我嘗試將相互衝突的規則概念強行糅合,製造出短暫存在、卻蘊含著毀滅性能量的“規則奇點”;
我甚至模擬“邏輯淨化者”的運作方式,試圖理解其邏輯核心的構成,然後……用更加詭異、更加不可預測的“變量悖論”去衝擊、去汙染它!
過程凶險萬分。“混沌爐心”多次瀕臨徹底失控,狂暴的規則亂流險些衝破封印,波及主界域。我自身的精神海也無數次在崩潰的邊緣徘徊,意識因承載了過多矛盾的規則信息而幾乎分裂。若非變量之力那特有的“包容”與“演化”本質,以及洛璃和艾莉不惜代價的遠程穩定支援,我恐怕早已被自身探索的反噬所吞噬。
但付出總有回報。
數十年間,一種不同於以往任何力量體係的、獨屬於變量之力的“攻擊性應用”,開始初具雛形。
我將其命名為——“可能性坍縮炮”。
其原理並非能量聚集或規則否定,而是通過極致的變量操控,在特定目標區域的規則層麵,瞬間製造出無數個相互矛盾、相互衝突的“可能性分支”,然後……強行引導這些分支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點上進行“坍縮”!
這種違背規則常理的強行坍縮,不會產生爆炸,而是會引發一種局部的、短暫的“規則真空”或者說“邏輯黑洞”!任何依賴於穩定規則邏輯運行的係統,無論是能量護盾、物質結構,還是像“邏輯淨化者”那樣的純粹邏輯造物,在陷入這種“規則真空”的瞬間,其運行基礎都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這,就是我為金石議會那樣的敵人,準備的……“驚喜”。
當然,這一招消耗巨大,準備時間長,且對使用者自身的規則穩定性要求極高,目前遠未到可以實戰應用的程度。但它代表了一個方向——變量之力,絕非隻能被動防禦或輔助演化。
當我在“混沌爐心”內,第一次成功模擬、並瞬間“湮滅”掉一個模擬“邏輯淨化者”外部裝甲規則的靶標時,即便那隻是最基礎的模擬,我也能感受到變量之力那潛藏的、足以令星辰失色的恐怖潛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技術的革新同樣日新月異。
基於對“織夢者”夢境穩定技術和變量之力的理解,艾莉主導研發出了新一代的“心象壁壘”。它不再是單純的規則屏障,而是融入了集體意識的力量,能夠根據入侵者的特性,動態調整防禦模式,尤其對於邏輯層麵的侵蝕,具備極強的抗性。
而洛璃的“晨曦聖所”,則結合破曉之心與變量之力,開發出了“希望信標”——一種能夠跨越遙遠距離,向特定坐標持續發送蘊含著溫暖、堅定與“可能性”波動的規則信號裝置。它無法進行複雜通訊,但其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宣告與牽引,或許在未來,能吸引到迷失在星海中的同伴,或者……“信風舟”那樣的遊子歸家。
數十年的沉澱,新生界域如同經過千錘百煉的合金,雖然體積未曾擴大,但其“密度”與“韌性”已然不可同日而語。複蘇的文明之火不再搖曳不定,而是化作了一座沉穩燃燒、內蘊滔天能量的熔爐。
這一日,我和洛璃、艾莉再次齊聚世界樹之巔。腳下,是井然有序、散發著勃勃生機的界域;頭頂,是依舊深邃、卻似乎不再那麼令人絕望的星空。
“根據長期監測,‘金石議會’在本星域的活動頻率降至極低水平。”艾莉彙報著最新情況,“‘織夢者’事件後,它們似乎暫時收縮了力量。但根據其行為模式推演,這種沉寂不會永久。”
“變量之盟網絡依舊安靜,但‘萬律之眼’記錄到數次極其隱晦的、來自不同方向的規則信號‘擦過’,疑似其他未知存在對網絡的試探性掃描。”洛璃補充道,破曉之心能感受到那平靜水麵下的暗流。
我點了點頭,感受著體內那已然圓融了許多、卻暗藏鋒銳的變量之力。
“沉寂,是暴風雨的前奏。”我望向星空,目光仿佛能穿透無儘虛空,看到那由冰冷邏輯驅動的龐大議會,“它們在做準備,我們亦然。”
“新生界域,已非昔日吳下阿蒙。”
“下一次……”
我的指尖,一縷灰蒙蒙的變量之力悄然流轉,其核心處,一點極致的、仿佛能吞噬一切規則的“黑暗”一閃而逝。
“當‘客人’再次來訪時,我們會讓它們看到……”
“變量,不僅僅是‘錯誤’。”
“更是……足以顛覆其所有邏輯模型的……”
“終極答案”。
星海依舊低語,但新生界域的回響,已然帶上了不容置疑的、自信的鋒芒。
餘燼已成薪火,隻待風起之時,燎原之勢,將無可阻擋。
喜歡倒影錯層請大家收藏:()倒影錯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