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報聲在意識網絡中尖銳回蕩。星圖之上,代表那未知物體的光點正以冷酷的精度,沿著一條被計算好的軌跡,刺向新生界域的外層空間。
“預計接觸時間,十七標準分!”艾莉的聲音透過三鑰共鳴傳來,冷靜中透著一絲緊繃。她已將新生界域所有防禦係統的權限提升至臨戰狀態,雖然我們心知肚明,麵對能隨意折疊空間的存在,這些常規防禦可能形同虛設。
“我去迎擊!”洛璃眼中金芒一閃,破曉之心賦予她的不僅是力量,更是一種沉靜的責任感。她手中的“晨曦”微微震顫,那縷暗金紋路流轉,仿佛在渴望驗證新生之力。
“不,我們一起去。”我按住她的肩膀,目光凝重,“這不是迎擊,是接觸。艾莉,鎖定它的最終落點,疏散該區域,但不要主動攻擊。洛璃,收斂鋒芒,我們去看清楚,它到底是什麼。”
我們三人化作流光,瞬間穿越空間,出現在預測的墜落點——一片位於第七星璿邊緣的、荒蕪而廣闊的小行星帶。這裡人跡罕至,即使發生衝突,也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剛剛穩住身形,一道細微的、幾乎融入星空背景的流光便撕裂虛空,精準地懸停在我們前方數公裡處。沒有劇烈的減速過程,仿佛它本就該出現在那裡。
那並非想象中猙獰的戰爭機器,甚至不像一個造物。它通體呈現出一種流動的、仿佛液態水晶般的質感,形態在不斷微調,時而像一顆多麵的棱鏡,時而又像一團凝固的星雲,表麵流淌著與“螺旋回廊”信號同源的、那種充滿混沌美感的幾何光紋。它的大小不過相當於一艘小型穿梭機,但散發出的規則波動卻深邃如海。
它靜靜地懸浮著,沒有任何武器探出,也沒有能量聚集的跡象。隻有一個柔和、中性、直接作用於我們意識層麵的脈衝信號傳遞過來,並非語言,而是一段極其複雜的、多維的幾何結構模型。
“它在……繼續‘說話’。”艾莉立刻開始解析,“這次的信息結構……是在描述一種……基於非線性時空的‘生命形態’演化可能性?不,更像是在……提問?”
提問?用一段複雜的幾何模型提問?
“它在問什麼?”洛璃緊握著“晨曦”,警惕未消。
艾莉的銀眸中數據瘋狂流淌,試圖理解這超越常規語言的信息:“它在詢問……‘秩序與混沌的邊界定義’,‘變量在確定性係統中的存在意義’……以及……‘低維意識對高維存在的感知極限’……這些哲學和科學層麵的根本問題!它把我們當成了……可以交流的‘智慧樣本’!”
果然!如同洛璃感知的那樣,好奇與探究是它的主要意圖!它送來這個“信使”,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進行一場跨越維度的“學術交流”?隻是這交流的方式,對我們而言,既艱難又充滿壓迫感。
如何回答?用語言?對方顯然不使用這種“低效”的載體。用力量演示?我們恐怕還沒有能與之匹配的、足以作為“答案”的規則操控能力。
我深吸一口氣,意識到這是關鍵的一步。回答得好,或許能贏得尊重,甚至建立某種初步的、不對等的關係。回答不好,或者拒絕回答,可能會被對方視為“無價值的樣本”,後果難料。
“艾莉,將我們關於秩序、混沌、變量的理解,尤其是秩序之源轉變後我們獲得的‘包容性秩序’模型,還有洛璃‘破曉之心’所代表的融合理念,儘可能用最高信息密度的、多維的規則結構編碼,傳遞給它!”我迅速做出決斷,“同時,附上我們最基本的文明標識和存在宣言——我們是一個渴望理解、也渴望被理解的演化中文明。”
這是一個冒險。將我們的核心理念暴露給一個完全未知的高階存在。但麵對這種層次的“交流”,藏拙毫無意義,唯有展現我們獨特的價值與潛力,才有可能獲得平等的對話資格哪怕這平等是未來的目標)。
艾莉立刻執行。她的“萬識之核”與新生界域的信息海洋共鳴,將我們文明的思想精華,凝聚成一道璀璨的、蘊含著無限演化可能性的信息洪流,射向那流動的棱鏡信使。
信息洪流沒入棱鏡。
棱鏡表麵的幾何光紋瞬間變得極度活躍,仿佛沸騰一般,流動的速度快了十倍不止!它那不斷微調的形態也固定了下來,變成了一個極其複雜的、仿佛由無數個克萊因瓶嵌套而成的完美立體結構。
它沉默了。似乎在全力處理、解析我們傳遞過去的、對它而言可能同樣新穎甚至“幼稚”的理念。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星空一片寂靜,隻有遠處恒星的微光和近處小行星帶緩慢的漂移。我們三人懸停在虛空中,精神緊繃,等待著“判決”。
良久,那棱鏡信使再次發出了意識脈衝。這一次,信息簡單了許多,甚至帶上了一絲……可以理解為“滿意”或者“感興趣”的微妙情緒色調。
“答案……具備初級複雜性及……獨特性。樣本價值……確認提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授予……‘觀察序列’資格。”
“定期……信息交互……許可。”
隨著這段信息的傳遞,那棱鏡信使開始緩緩變得透明,其構成物質仿佛正在解構,化作最純粹的信息流。
“警告:避免……過度秩序化,或……無序失控。平衡……才是……有趣的。”
“下一次交互……周期:本土時間……三十個恒星周期。”
話音落下,棱鏡信使徹底消散,沒有留下任何物質痕跡,仿佛從未存在過。隻有那殘留的、淡淡的規則漣漪,證明著這次超越常規的接觸真實發生過。
我們懸在原地,久久無言。
“它……這就走了?”洛璃有些難以置信,“‘觀察序列’?‘信息交互許可’?它把我們當成什麼了?實驗室裡的培養皿嗎?”
“至少,它認可了我們的‘價值’,並且願意進行定期‘交流’。”艾莉分析著最後的信息,“‘避免過度秩序化或無序失控’,這似乎是一種……善意的提醒?或者說,它希望我們保持在某種它認為‘有趣’的演化路線上。”
我品味著那最後一句關於“平衡”的提醒,心中思緒翻騰。這次接觸,沒有硝煙,沒有直接的衝突,卻比任何戰鬥都更讓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與無力。我們就像池塘裡的魚,第一次被岸上的存在投下目光,並被允許定期浮出水麵,進行有限的“交流”。
“觀察序列”……這聽起來不像是一個平等的地位,但比起被直接無視甚至抹除,這已經是目前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三十個恒星周期,大約相當於三十年。我們有了三十年的緩衝期。
“回去吧。”我最終開口道,“我們需要時間,需要變得更強。強到有一天,當‘螺旋回廊’再次投來目光時,我們不僅能回答它的‘問題’,甚至能向它提出我們自己的‘問題’。”
我們轉身,飛向新生界域那溫暖的光暈。
星海的低語仍在繼續,但這一次,我們不再是完全被動的聆聽者。我們獲得了有限的“發言權”,儘管這權利如此微小,如此不對等。
然而,種子已經播下。在“螺旋回廊”好奇的注視下,在“沉寂墓園”冰冷的旁觀下,在“虛空之眼”莫測的映照下,新生界域這艘剛剛駛出淺灘的小船,必須抓緊這寶貴的三十年,奮力駛向深藍,去迎接那無法預測,卻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新的時代,在沉默的交流中,悄然拉開了帷幕。
喜歡倒影錯層請大家收藏:()倒影錯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