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宇宙深空的“播種者”請求,在聯邦內部引發了新一輪的審慎評估。這些自稱攜帶“生命圖譜”新篇章的存在,其溝通方式與已知的任何文明都截然不同,充滿了有機的、生態係統的韻律感,這讓見慣了機械邏輯與能量形態的聯邦成員既感到新奇,又心懷警惕。
經過最高議會的緊急磋商,聯邦決定給予有條件的許可:允許“播種者”接入燈塔網絡的邊緣觀測區,進行有限度的信息交換,並要求其提供關於“生命圖譜”及“播種”行為的詳細說明,但暫不允許其直接介入聯邦疆域的物質規則。
艾莉在燈塔網絡邊緣開辟了一個獨立的“交流庭院”,其規則結構穩固且具備高度隔離性。很快,一股龐大、溫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生命力的意識流,如同溫暖的洋流般湧入庭院。
交流並非通過語言,而是通過一係列複雜的、動態演化的“生態意象”。聯邦的代表們以洛璃、林曉和艾莉為核心)“看”到了:無數星辰被描繪成孕育種子的“花朵”,星雲是傳播孢子的“氣流”,而適宜生命誕生的星球,則是等待播種的“沃土”。“播種者”自身,似乎並非具體的個體,而是一個跨越星係的、集體性的“生命意誌”,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觀察、記錄宇宙中生命的無限可能,並在合適的時機,播撒下能夠促進生命多樣性躍遷的“進化種莢”。
它們帶來的“生命圖譜新篇章”,並非某種具體的生物藍圖,而是一套關於如何利用特定規則共振,激發物質自身潛力,引導其向更複雜、更具適應性、甚至更具“意識潛力”的方向演化的“可能性方程”。這套方程精妙絕倫,與聯邦的變量之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更側重於生命形式的自然湧現,而非直接規則編織。
“你們的‘燈塔’,穩定了這片星域的規則,使其成為理想的‘苗圃’。”“播種者”的集體意念溫和地傳遞過來,“我們並非創造者,隻是……催化者。我們觀察過無數文明的興衰,有些在孤獨中僵化,有些在擴張中毀滅。而你們,找到了‘變量’與‘秩序’的平衡,證明了意識可以與宇宙和諧共生,甚至參與其美化。這,正是‘生命圖譜’值得增添新篇章的理由。”
它們提出,希望在聯邦疆域內幾個經過嚴格篩選的、處於生命演化早期或中期的“活體化”星球上進行“播種”試驗。它們承諾,過程將完全透明,聯邦可以全程監控,且“進化種莢”的效果是可逆的,一旦對本土生態產生不可接受的擾動,聯邦有權隨時中止。
這是一個充滿誘惑又風險未知的提議。接受,意味著可能見證生命演化的奇跡,為宇宙的生命多樣性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拒絕,則可能錯失一個深化對生命理解的機會,甚至被視為一種保守與不信任。
洛璃傾向於謹慎接受。她作為規則的“編織者”,對生命形態的無限可能抱有極大的好奇,她相信在聯邦的監控和變量之力的保障下,可以控製風險。林曉則更關注“播種”行為對本土星球朦朧意識的影響,他的“歌者”本能讓他傾向於傾聽星球自身的“意願”。艾莉則從邏輯層麵分析,認為在受控環境下進行試驗,其獲得的數據價值遠超潛在風險。
最終,聯邦議會經過激烈辯論,批準了在嚴格限製下的初步試驗。
選定的試驗場是一顆被稱為“翠玉之星”的年輕星球,其生態係統複雜多樣,已初步顯示出微弱的星球意識萌芽,但尚未誕生智慧文明。“播種者”通過燈塔網絡,將一枚無形的“進化種莢”——一段高度複雜的規則共振序列,輕柔地“植入”了翠玉之星的生命規則底層。
接下來的變化,讓所有觀察者屏息凝神。
在“進化種莢”的催化下,翠玉之星的生命演化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但又並非混亂無序。原本需要數百萬年才能完成的物種分化,在短短數年間以令人眼花繚亂的速度上演。新的植物形態突破了大氣的限製,嘗試與星光直接進行能量交換;動物們發展出了基於生物場的心靈感應雛形;甚至連大陸板塊的漂移,都似乎在與生態係統的變化產生著某種和諧的共振。
更令人驚訝的是,那顆朦朧的星球意識,並未被外來力量壓製,反而在這種劇烈的催化中變得愈發清晰、活躍。它開始主動引導能量的流動,調和不同物種間的競爭,仿佛一位迅速成長的園丁,在學習管理自己愈發繁茂的花園。
試驗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成功!“播種者”的催化,與聯邦的“平衡”理念、變量之力的引導以及星球自身的意誌,形成了一種美妙的協同。
“生命圖譜”的新篇章,正在翠玉之星上被共同書寫。
然而,就在聯邦為這次成功的合作感到振奮時,艾莉的監控網絡在遙遠的另一個試驗備選星域,捕捉到了一絲不尋常的規則擾動。那擾動……帶著一絲與“播種者”同源,卻更加原始、更加……“饑餓”的氣息。
似乎,“播種者”並非唯一對“生命圖譜”感興趣的古老存在。它們的到來,可能也引來了不那麼友善的……“收割者”?或者,是“播種”行為本身,觸動了宇宙生命循環中某個更深層、更黑暗的環節?
新的陰影,在生命的輝光中悄然浮現。
平衡,永遠需要vigiance警惕)。
探索的道路上,鮮花與荊棘,總是並存。
喜歡倒影錯層請大家收藏:()倒影錯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