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也要結合手下的口頭彙報,加快了解各方麵的信息。
要不然,馬龍旗下幾百家公司,每天光是看報表,看文件,就要忙瘋了!哪還有時間來處理其他事情?
回到公司以後,馬龍就立刻召集各個公司的高層,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聽取他們的彙報,查看相關的文件。
馬龍先聽取了新建工業區這方麵的情況,聽完手下詳細的報告後,馬龍這才了解到,原來建成的不止是軍工廠,還有其他各類工廠。
像從南越那邊搬過來的碾米廠、麵粉廠、食品加工廠、煙草加工廠、木材廠、被服廠、鞋廠、毛巾廠、家具廠、造紙廠、印刷廠、肥皂廠、牙膏廠等輕工業,也基本已經建成。
還有就是入主和記之後,拆分、收購的工廠,比如橡膠廠、塑料廠、鐘表廠、玩具廠、拆船廠。
最後就是馬龍自己派人新建的幾座紡織廠、製衣廠、電器廠、電子廠、吊扇廠、機械加工廠。
總的來說,如今屯門、元朗的工業區內已經建成了將近兩百個工廠,而沒建成的還有幾百個。
未來三五年內,兩地的工業區內,工廠數目必然會超過三位數,超越荃灣和觀塘隻是時間問題。
了解完工業區的現狀後,馬龍又聽取了一下貿易方麵的訊息。
一開始著重聽取中東方麵的情況,畢竟那可是馬龍旗下公司外彙的重要來源之一,是除北美市場外,最大的市場。
後來從手下的彙報中得知,南越的市場也很有潛力,並不比祖國差多少,馬龍這才好奇發問,仔細探究了一番。
不得不說,馬龍的手下們還是很給力的。
依托於雇傭軍在南越的特殊地位,貿易公司在南越以低於當地市場的價格,采購了大量大米、蔬菜、水果、木材、火柴等物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後將品質較差的香江成衣、膠鞋、雨具,北美小麥、玉米,內地鍋碗瓢盆、家具,賣到南越。
當然了,除了殘次品,還有一些高檔品。
譬如自行車、三輪車、錄音機、電飯煲、手表、電風扇這些南越無法自己生產的交通工具和電器。
總之,南越有著一個龐大的市場。
對於低端產品,普通老百姓隻追求能用能湊合就行,剩下就是價格越便宜越好。
對於三轉一響這些對他們而言,市麵上比較難以買到的貨物,則是需要耐用一些,有時候寧可貴一點,也要買大牌子的。
在馬龍看來,這就跟改開之初沒多大區彆。
人民對物質的需求非常大,有時候根本沒時間,沒心思考慮質量不質量的問題,有總比沒有強。
可要是考慮結婚生子,成家立業的東西,就必須要重視一些,萬一壞了在家當個擺件,那會心疼、懊悔許多年。
如今,內地市場還沒開發。
香江的殘次品,以及外貿尾貨隻能以極低的價格,儘可能的在香江本土賣掉。
而馬龍旗下貿易公司的員工,發掘出南越市場後,殘次品和尾貨就能廢物利用,有了新的去處。
在南越市場,本來沒人要的貨物,非但不用低價出售,甚至有可能賣出一個更高的價格。
了解到這些情況後,馬龍對南越乃至高棉,有了新的打算。
做貿易,不但要重視北美、中東這樣的高端市場,還要注重開發南越這樣的低端市場。
窮的國家和地區,並不是沒有消費能力,並不意味著不能賺錢。
想要從他們那裡賺錢,就看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方法。
廢物利用,以物易物,也是挺有賺頭的。
改開之初,毛熊解體的倒爺們,基本上都是這麼起家的。
如今以馬龍的身體地位,以馬龍的體量,完全可以掌控、主導香江與南越,乃至高棉的貿易,以這種方式賺錢。
往後,再往非洲、南美等貧困國家努努力,馬龍的貿易帝國,金錢帝國將會更加龐大!
喜歡南洋財閥:從香江製衣廠開始請大家收藏:()南洋財閥:從香江製衣廠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