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公司的情況,我們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
簡單的說,公司裡的機器,大多數都是產自四十年的小日子二手、三手環錠紡機。
應該是六十年代小日子淘汰落後工藝,轉銷到香江來的破爛貨。
用倒是能用,但是生產效率並不高,而且為了避免出現故障,機器的維護成本也不低。
想來再過三五年十年,隨著香江人工成本進一步提升,公司就沒法用這些老舊機器賺錢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老板你應該要早有準備才是。”
馬龍是找他們來乾活的,沒想到他們是來給自己出難題的。
當然了,指出公司機器陳舊的問題,也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要是等過個三五年,馬龍發現公司虧本了,再找他們討論這些問題,恐怕就為時已晚了。
可是,現在馬龍亟待解決的是——公司賬戶上沒錢的問題。
公司原先的錢在哪裡?
一部分被管理層中飽私囊了,剩下絕大部分都被馬龍的父親轉走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眼下公司需要進購新設備,淘汰落後產能和機器,但是馬龍沒錢,又該怎麼辦?
伸手找老爹要錢嗎?
這事情很容易,卻也很難。
“公司現在的情況你們也清楚,你們的意見是什麼?”
馬龍找手下們問計,看看他們有什麼好的建議。
“可以找銀行抵押,用貸款購買全新的生產設備。”
聽完手下的建議,馬龍反問道:“賬本不是被銷毀了嗎?許多資料都沒有,如何找銀行抵押?”
“賬本雖然被銷毀了,但我敢肯定,公司還是賺錢的。
公司整合了五家工廠,目前的市值接近兩千萬!
即便我們無法提供一些資料,應該也能抵個一千萬。”
“一千萬?這麼多?”
馬龍聽到公司值兩千萬,能抵一千萬,也被嚇了一跳。
馬龍心中暗道:“原來老爸這些年賺了這麼多?”
要知道,馬龍除了海榮紡紗廠,還有三家製衣廠,以及其他一些工廠、股票、房地產。
光是紡織廠和製衣廠,加一起恐怕就有三千萬了!
如此估計,父親交代給他的所有資產,加起來不得有一個小目標?
“老板,彆看公司小,其實很值錢。
雖然公司具體值多少錢,我們暫時無法得知,但可以簡單的用整個行業的銷售額來推算一下。
紡織業、服裝業的估值,基本上是銷售額的1到2倍。
如今香江服裝業沒有自己的品牌,以美國代工為主,所以姑且以1倍銷售額計算估值。
去年全港成衣出口額是268億港幣,再加上本土成衣銷售額,差不多是270億。
也就是說,全港8000家紡織廠、製衣廠,總共值270億,平均一家工廠值337.5萬港幣。
目前公司整合了5家工廠,按這麼算,差不多就是1700萬。
再以市盈率計算一下,去年全港出口了11億6300萬件成衣。
以268億出口額換算,每件成衣值23港幣。
目前市麵上,一件寸衫大概要20港幣。
換而言之,出口每件成衣賺3港幣。
本土成衣肯定也有利潤,但是本土需要店鋪租金和利得稅。
出口有航運費和關稅,購買出口配額也要花錢。
簡單換算一下,大致上也就賺三四港幣的差價。
那麼,11億6300萬件成衣賺到的利潤,大致上就是35億到46億之間。
如今香江還是以服裝代工為主,所以用8倍市盈率計算。
照這樣計算,全港紡織、成衣行業總值是280億到368億。
平均一家工廠值350萬到460萬,公司擁有五家工廠,估值在2000萬上下。”
“臥槽,牛逼!”
聽完手下的推算和講解,馬龍不明覺厲。
人才不愧是人才,沒有公司賬本,居然也能將公司的市值算的八九不離十。
當然了,實際上肯定是有出入的。
但也差不多將概算的都算清楚了!公司的市值超過1500萬,甚至有可能達到了2000萬。
以抵押貸款能貸5到7成計算,海榮紡紗廠少則能貸七八百萬,多則上千萬。
如此說來,現在缺錢購買新設備,已經不成問題。
“你們覺得該買什麼設備,設備要花多少,多久能回本?”
“現在主流的技術是氣流紡,生產效率是環錠紡的5倍左右。
一台200頭的氣流紡,相當於是1000錠的環錠紡。
隨著氣流紡技術升級,這個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
而且,氣流紡是能夠用來生產牛仔布的。
現在市麵上牛仔布很賺錢,每米比尋常布料高出1.5港幣。
牛仔褲、牛仔衣、牛仔帽也很暢銷。
全世界每年要消費十幾億米的牛仔布,換算成牛仔褲、牛仔衣,差不多是13億件。
其中光是美國市場,去年就進口了4億多條牛仔褲,而美國本土大概也生產了2億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值得一提的是,小日子每年都會在美國大量收購二手牛仔褲。
去年小日子一整年消費的牛仔褲足足有5300萬條。
而香江全年出口的牛仔褲,大概隻有4200萬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