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紡紗廠的抵押貸款已經下來了。
比預估要少一些,隻有820萬。
生產線也已經有一些眉目了,咱們找設備代理進口公司詢問過。
日產氣流紡有現貨,價格也挺便宜的,一條生產線隻要38萬,不過有可能是六七成新的二手貨。
此外,還有一個選擇就是捷克那邊剛剛研發出來的二代機,這就需要排隊訂購了。
二代機的優點,除了生產效率比一代機高了將近1倍之外,還具有排雜裝置,屬於半自動,省人工。
氣流紡從65年誕生一代機開始,到如今二代機,差不多發展了將近十年時間。
全自動三代機,大概率會在85年左右麵世。
換而言之,未來10年時間,都是二代機的天下。
我們如果早點入手二代機,也有可能進行逆向研究,自行掌握二代機技術,進而研發出屬於我們的三代機。”
馬龍準備搞社團,做盒飯生意,但還沒有開始大動乾戈,紡紗廠的手下就積極的來找他彙報工作。
“820萬夠用嗎?能買到二代機,肯定買二代機!”
手下都將二代機的優點給馬龍做了簡單的分析,馬龍自然不會短視的買一代機。
而且,作為一家製造企業,掌握核心技術非常關鍵。
為了賺錢,隻是一味的給國外企業做代工,沒有自己的技術,沒有自己的品牌,隻能賺一些辛苦錢,那也太賤了!
改開以後,國內紡織行業基本上用的都是國外的機器,特彆是日產機械,用的比較多。
這也催生了不少為日貨代言、帶路的太君。
如今馬龍有係統相助,自然不會容忍官方動用寶貴的外彙,大部分都花在接手小日子淘汰落後產能的機械設備上。
港流,日流,韓流,如果有的選,馬龍寧可選港流!
至少這麼做,肉還爛在鍋裡。
更何況,這個港流,是馬龍可以引領、掌控的。
“老板,公司裡的錢,大致上還是夠用的。
除了820萬貸款之外,公司還有上個月的銷售額。
預留出下個月的運營成本,大概還有120萬。
再加上這個月的應收賬款,公司能夠動用的資金超過1300萬。
第二代氣流紡生產線價格大概在110萬左右。
價格雖然比二手一代機貴了差不多2倍,但生產效率也提高了1倍。
一代機注定是要被淘汰的,購買二代機,隻是回本的時間延長了幾個月而已。
而且,我們預計購買10條第二代氣流紡生產線成套設備,到時候公司將會有3000頭氣流紡。
等項目正式投產運營後,年產紗線約2000噸,生產牛仔布600萬米。
年產值7800萬,毛利潤1500萬。對比生產白胚布,每年將多出900萬毛利潤。”
“好!”
馬龍聽到年產值7800萬,毛利潤1500萬,頓時激動的拍了一下桌子。
緊接著,馬龍爽快道:“既然錢夠用,就按你們的方案去操作。”
一年1500萬毛利潤,基本上就說明,進購新的生產線,一年內就能回本!
而且,紡紗廠原本市值也就2000萬左右,進購1100萬的生產線,也就三千萬市值。
可是當新的生產線正式投產,光是新生產線這一塊,就有7800萬的年產值。
到時候再加上公司原先的生產線,年產值可能要破億。
而傳統製造業,年產值要大於市值,在公司運營良好的情況下,打個七折也就差不多了。
換而言之,馬龍的紡紗廠將從3000萬資產的小公司,驟然增長為7000萬市值的中型企業。
而如今,香江市值破億的紡紗廠、成衣廠,也隻有寥寥幾家而已。
甚至,因為是上市公司,前不久還經曆了股災,沒什麼餘錢能夠擴充產能。
所以,公司的市值也就難在短時內提升上去。
馬龍的紡紗廠卻不同,船小好調頭!
有了人才掌控公司的各方各麵之後,不用馬龍動手,光是手底下的人,就能憑借他們的專業,迅速找到擴大公司規模,增加市值的方式。agic!”
等到手下走出辦公室,出去辦事後,馬龍心情大為開懷,不禁在辦公室裡尬舞起來。
隻可惜,辦公室裡似乎少了點什麼。
對了,少了一名盤靚條順的女秘書!
作為海盛社太子爺,作為平億近人的大老板,身邊居然連個滅火器都沒有。
“噓——”興儘之後,馬龍迅速恢複冷靜。agic!而是因為人才,是因為技術,是因為知識!”
馬龍初步體會到了,係統給他帶來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雖然,收益暫時停留在手下的嘴上,一切都沒發生。
但是,馬龍已經能夠預感到,一切都會如期而至。
技術的革新是時代的洪流!沒有人能夠阻擋!
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這也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麼,社團呢?
不是不讓你們生存,而是要適可而止?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