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你的地產公司,目前正在做什麼項目?”
盒飯生意談妥後,王德揮又開始關係起馬龍的房地產公司。
看這意思,似乎有意給馬龍介紹房地產項目。
聞弦知雅意,馬龍立刻認真回答道:“我準備把一間位於旺角的老戲院,拆了重建為商場。”
馬龍手頭上有兩間戲院。
一間在九龍塘,50年代初建造的,擁有200個座位,目前還能用,每年大概有二三十萬的毛利潤。
如果派專業人士去管理,利潤恐怕還能翻倍。
接下來又是香江電影的黃金時代,一年賺個七八十萬,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間在旺角,同樣擁有200個座位,但卻是30年代建造的。
相比較而言,設施、設備更加老舊。
如今已經70年代中期,現在主流電影院的座椅都是用海綿製作的,質地柔軟,坐上去更舒適,看上去也更高檔。
而老舊戲院,清一色都是的實木座椅,觀眾在座椅上坐久了,有可能會覺得屁股疼。
所以,新戲院門票價格賣上5蚊都供不應求,老破小戲院賣3蚊,都無人問津。
馬龍考慮到,旺角的地皮值錢,而這間老戲院一年的毛利潤還不到10萬,那就不如直接將它拆了。
由於戲院是文化產業,是受到政府保護的。即便拆了也需要在原來的地方重建。
於是,馬龍決定蓋個四層樓的小商場。
一樓超市,二樓服裝,三樓餐飲,四樓戲院。
建造這個小商場,也算是給馬龍的房地產公司進軍中環、灣仔、尖沙咀練練手了。
“說來聽聽。”
王德揮是過來人,此前又早已知曉馬龍進軍商業地產的野心。
所以,王德揮不難看出,馬龍此舉就是為了後續做商業地產,讓公司裡的人積累經驗用的。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馬龍將還沒開始付諸於行動的計劃,對王德揮和盤托出,並且將戲院的情況簡單的跟王德揮說了一下。
王德揮聽完馬龍所說,突然笑出聲來:“哈哈,馬龍,你算錯了!
你的戲院占地麵積是2700平方英尺,而你計算地價,用得卻是5400英尺的建築麵積。
兩者相差了一倍,也就是說,你的地價貴了一倍!
這樣做生意,哪有什麼賺頭?”
老式戲院基本上都是兩層樓,樓上是包廂,樓下是聯排座椅。
200個座的戲院,光是座位、過道就占150平方米。
再加上戲台,戲院後台的化妝間、道具間,以及戲院的售票處和廁所。
總占地麵積,通常在250平方米到300平方米之間,也就是2700平方英尺到3200平方英尺之間。
旺角的這家老戲院,就屬於正常規格。
所以,王德揮得知馬龍的戲院隻有200個座位,大致上就明白戲院到底有多大了。
可是,在兩人交談的過程中,馬龍卻說拆戲院獲得地皮,比常規拍賣土地更便宜。
聽到這裡,王德揮就想要辯駁了。
真要那麼便宜,全香江的老戲院,都被他們這些房地產公司買下來拆掉了!哪還輪得到馬龍?
要知道,老戲院大多都集中在本島和九龍的核心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