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華商抵達香江!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手握重金的地主老財,舍棄原有的權勢,不得不來香江逃難,謀生。
意味著,身為地頭蛇,橫跨香江黑白兩道的馬龍,必然能夠從他們身上賺到一大筆錢。
常言道,人離鄉賤!強龍不壓地頭蛇。
又有,小兒持金過鬨市,不動心思不是人。
南越滬圈華商,為什麼剛剛抵達香江,就要托包船王的關係,與香江本土的滬圈華商見上一麵?
不就是為了儘可能的避免麻煩,減少損失,儘快融入香江滬圈華商的圈子裡嗎?
不過,即便有包船王出麵,他們不掏錢,肯定是不行的。
馬龍作為滬圈華商的一份子,自然要以見者有份的態度,上去湊湊熱鬨,分一杯羹。
“我也不多要,賺個幾千萬美元,也就差不多啦!”
說真的,幾千萬美元,對於南越華商而言,真不算多。
要知道,如今的南越可是富得流油的。
單單一個西貢,本就處於湄公河三角州,物產豐富,是南越最富饒,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更彆說,美國為了支持戰爭,在南越灑下了兩千多億美元!
前些年,美元可是跟黃金掛鉤的!1盎司黃金固定兌換35美元!
到了馬龍穿越之前,1盎司黃金的價格都突破3000美元了。
按這個比例換算,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兩千多億美元,相當於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的十幾萬億美元!
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美國國債……
也是因為這場戰爭,將美國打窮了!
戰爭打到一半,美國主動解除了布雷頓森林體係,選擇美元跟黃金脫鉤。
換而言之,美國為了打這場仗,被迫賣黃金持續發動戰爭,然後發現自家銀行裡的黃金快見底了,不得不阻止外國人跟他們兌換黃金。
那麼,問題來了。
美國人靠著二戰,發歐洲各國的國難財,這麼大一筆錢都去哪裡了呢?
這筆錢一部分被美國的軍工複合體賺了,一部分被小日子和高麗賺了,剩下都被中南半島的幾個國家賺了。
南越自然是其中大頭,然後才是太國和柬浦寨。
而華商又是南越經濟支柱。
粗略估計,這些年華商光靠美國訂單,就賺了幾百億美元。
而西貢跟海上差不多,既有東方巴黎之名,經濟文化發達,又位於河流三角洲,精英薈萃之地,物流便利,商貿發達。
華商在西貢正常做生意,也能日進鬥金。
更何況還有美國不斷輸血!
在這種情況下,南越華商加一起,總資產或許有個千億美元。
隻不過,滬圈華商隻占南越華商的一部分。
而且,也不是所有華商,都能夠從戰爭的泥潭裡提前脫身。
不是所有華商,都會選擇跑路到香江。
退一步說,即便脫身了,也未必都將資產全部帶了出來。
就好比當年一部分滬圈商人離開海上市,跑到香江謀生,大多數也帶出家裡的金銀珠寶,古玩字畫。
不過,這也足夠了!
無論對於香江本土的滬圈華商而言,還是對於香江而言,他們都是一塊肥肉,一筆橫財。
馬龍之前還奇怪,香江為什麼能夠在石油危機的七十年代,一下子發展成亞洲四小龍。
看來就是像50年代一樣,抓住了華商逃難的契機,獲得了一大筆的外來資金。
並且,大量南越華商的到來,還帶動了香江本土的消費。
學過經濟學的都知道,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輛馬車。
南越華商一來,給香江帶來了一大筆閒置資金,以及大量的消費能力。
作為商人,肯定都知道,錢得花出去才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