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錢白白給tvb賺去,馬龍自然也是心有不甘的。
如果有機會的,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將廣告費給自己的電視台來賺。
不過,馬龍也聽說過,佳藝電視台的牌照好像有問題。
港英政府規定,佳藝電視台每天都要在黃金檔播放教育節目。
馬龍不知道教育的界限到底是哪裡。
總之,有棗沒棗打三竿。
等港英政府放出香江第三塊電視台牌照的時候,馬龍可以試著派人去接觸一下。
看看能不能趁著邵老六還沒入主tvb,將一家電視台經營起來。
至於現在,還是先得靠人家tvb幫忙打廣告。
對於手下的疑慮,馬龍也是果斷開口安撫:“肯定能賺回來。
彆忘了,我們在維園年宵市場白天,這幾天就賺了七八十萬。
以後小吃連鎖店和服裝專賣店在香江遍地開花,隻會賺的更多。
萬事開頭難,隻要能將這個頭開好,將這個難關過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八十萬廣告費,就是值得的。”
從長遠來看,小吃連鎖店和服裝專賣店未來是肯定會給馬龍賺錢的。
隻不過,多久才能抹平前期的投入,正式盈利,那就不得而知了。
半年,一年,兩年,三年?
如果一直開設新店,增加前期投入,盈利正式覆蓋成本的時間,肯定會有所延長。
不過,有時候也不能看盈利。
小吃連鎖店和服裝專賣店,有時候也要看品牌價值的。
再過幾年,對岸就要開放了。
改開的春風會刮進香江,也能讓香江的知名品牌,順風起飛,遍布華夏大地。
到時候,馬龍的小吃店,或許會比開封菜和金拱門更出名,更賺錢。
馬龍的服裝店,或許會讓鉤子和阿迪望塵莫及。
……
時間一轉,來到大年三十的早上。
紡紗廠,廠長辦公室。
“老板,tvb記者馬上就要去維園年宵市場了,你要不要過去亮個相?”
對於手下的提議,馬龍想了想,還是選擇拒絕。
“算了吧,你們自行安排人手,接受記者采訪吧,我就不必出風頭了。”
以後馬龍是要做大亨的,即便接受記者采訪,也應該在辦公室裡。
倒不是馬龍擺架子,而是不希望以後多一個類似於“市民劉先生”這樣的梗。
大佬還是要有大佬的派頭的。
“還有晚上,按照曆年的經驗,港督和一大批市政官員,也會遊覽維園年宵市場,與民同樂。”
“那我倒是要去湊湊熱鬨。到時候你安排好人,晚上我們一塊過去。”
馬龍雖然不是混香江政壇的,不用整天想著進步,但是在港督和市政高管麵前,混個臉熟,總歸是沒什麼壞處的。
反正,晚上去維園年宵市場逛一圈,也不耽誤什麼。
不過現在,馬龍沒那麼多閒工夫。
接下來還要帶上禮物,提前去給認識的滬圈大佬拜年呢!
正如馬龍父親之前教育的那樣,關係就是來來往往,長時間湊出來的。
馬龍不主動去跟他們交往,那麼關係就淡了,人脈也就斷了。
既然在這個圈子裡混,那麼作為小輩就要有小輩的覺悟。
即便過幾年成為了大亨,有些大佬還是要跟他們保持熟絡,親密往來。
就比如王德揮,人家的數百億家產,也沒什麼繼承人。便宜彆人不如便宜馬龍。
就比如包玉鋼,人脈通天,政商兩界,國內國外,誰人不賣他一個麵子?
馬龍想要愛國,想要給祖國做建設。
多半還是要指望包玉鋼,帶他去大人物麵前露露臉,幫忙介紹介紹。
喜歡南洋財閥:從香江製衣廠開始請大家收藏:()南洋財閥:從香江製衣廠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