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一兩個月,小吃連鎖店整體營業額超過100萬,也是正常情況。
說完營業額,再說盈利。
因為搞活動的緣故,盈利方麵相對偏少,開業前三天隻有34萬出頭,差不多是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不過,接下來小吃價格恢複正常,毛利潤將會達到銷售額的六七成。
到時候,小吃連鎖店每日的盈利,或許會跟盒飯生意差不多。
這妥妥就是另外一頭年利潤破億的現金奶牛!
無獨有偶,服裝專賣店也很成功,預期的年收益一點也不比小吃連鎖店差。
開業前三天,營業額累計達到了175萬,即便搞活動,基本以4折價格出售服裝、服飾,毛利潤也達到了38萬,比小吃連鎖店還高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正常情況下,服裝專賣店的毛利潤,不會比小吃連鎖店差多少,基本上也在六成左右。
馬龍旗下的服裝專賣店,還是全部由馬龍自己的服裝公司生產的,原料也是由紡織公司提供的,產業鏈完全打通了。
這意味著,服裝這一塊,整體的盈利會更高。
不過,飯每天要吃,衣服卻不會每天都買。
可以預見的,開業半價優惠活動結束後,服裝專賣店的銷量將會銳減,每天營業額能有個幾萬,那就謝天謝地了。
勤儉節約是華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這年頭即便是香江富人,一年也買不了幾件衣服。
不像美國人,過慣了大手大腳的日子,穿一件扔一件,每年人均要買四五十件衣服。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香江紡織業拚了命的想要把衣服賣到美國去。
然而,從十幾年前開始,美國為了保護本土的紡織企業,就已經在搞各種紡織業的外貿限製,大打關稅牌。
直至去年,《多種纖維協定》正式生效。
香江這邊因此受到影響,正式進入服裝出口配額受限的時代。
實際上,出口配額限製不是第一次出現。
早在五六十年代,香江紡織業、成衣業剛剛興起的時候,華商就因為出口配額不足,難以賺取到更多錢,難以擴大生產。
為了解決這種情況,紡織業華商選擇聯起手來,通過本土幫派,限製紡織工人去英資紡織工廠上班,借此打擊香江英資紡織商人。
港英政府為了更多稅收,不得不將更多出口配額,分配給經營紡織業的華商。
自此以後,紡織業迅速成為了香江第一大產業。
不過,現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甚至連大英自己也積極加入歐共體,大搞共同市場。
這樣一來,英聯邦最惠國待遇名存實亡。
香江服裝想要遠銷英國、澳洲、加拿大,分彆需要歐共體、澳洲、加拿大的成衣配額。
冷知識,香江是自由港,零關稅。
但是,港英政府卻想著法的想要從華商手裡賺錢。
為此,土地能拿出來拍賣,維園攤位能拿出來拍賣,出口配額也同樣能拿出來拍賣。
這不,新年剛過,工業貿易署就準備舉辦今年的紡織、服裝出口配額拍賣會,給香江大小紡織業公司下發了拍賣會邀請函。
馬龍是紡織公司、服裝公司的老板,自然也在受邀的名單內。
股災剛過,許多從事紡織業的老板,因為前陣子熱衷於炒股,導致現在手裡沒什麼錢。
再加上,許多人從事這行業,隻是盲目跟風罷了,並不清楚外部環境已經發生變化。
曆史上,也是從這一屆出口配額拍賣會開始,香江開始進入成衣配額大戰。
部分紡織業商人,靠著炒賣出口配額,限製其他紡織、製衣公司的發展,並且從他們身上吸血,逐漸成為香江製衣業的四大天王,躋身大亨之列。
而沒有獲得出口配額的製衣公司,要麼另辟蹊徑,要麼申請破產倒閉。
香江著名影星陳佰祥,就因為沒有出口配額,不得不跑到中東賣雨衣,結果還真特麼給他賣成了,甚至說服海盜給他打工……
不過,也是因為拿不到出口配額,賣完這批雨衣回本後,也隻能申請破產,重新回歸娛樂圈。
馬龍小時候也是看周星星電影長大的,能夠在周星星電影裡表現的與之不落下風的陳佰祥,馬龍也很有興趣了解一下。
故而,對於成衣配額,也有一些記憶。
在接到出口配額拍賣會邀請函之後,馬龍也很快找手下了解了一下情況。
得知此事有可能影響到紡織公司、服裝公司的生死存亡,馬龍自然更加重視接下來的拍賣會。
好在,馬龍如今手裡有將近兩千萬港幣的現金,此外還有八百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工業貿易署拍賣成衣出口配額,一共賣了6.8億港幣。
香江出口的成衣接近12億件,成衣出口配額平均單價是0.56港幣。
如果今年成衣出口配額數量變化不大的話,馬龍有機會拿下1億件,相當於是總配額的9。
要知道,全香江有8000多家紡織廠、製衣廠,總雇員超過了25萬!
馬龍旗下紡織廠、製衣廠的員工加一起,還不到1000人。
馬龍以0.4的生產規模,拿下9的出口配額,那絕對是一項驚人的成就。
馬龍深知,這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也是一場硬仗,是一場血淋淋的廝殺。
贏下這一仗,馬龍就能一波肥!
不單單是炒賣成衣出口配額,轉手賺個幾千萬,乃至一個小目標。
這更是功成名就,正式踏上太平山山頂的第一步!
馬龍想要借此成為香江有名的成衣大王!
甚至,從這一次成衣出口配額拍賣會開始,馬龍要讓自己的紡織和服裝產業在全球都占據一席之地。
喜歡南洋財閥:從香江製衣廠開始請大家收藏:()南洋財閥:從香江製衣廠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