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徹底解決掉元朗、屯門基層存在的問題,馬龍甚至從南越那邊調了一支部隊過來。
5輛坦克做威懾,20架武裝直升機在空中盤旋,總計800多人過來。
或許有人會覺得,殺雞用牛刀,直接拉部隊過來,有點小題大做了。
馬龍也清楚,單單是解決社區內的治安問題,沒必要這麼大張旗鼓。
又是坦克,又是武裝直升機,動靜實在太大啦!
有問題的人一聽到這風聲,大半都會提前跑路,即便跑不掉也會立刻蟄伏起來。
皇權不下縣,基層街道也是如此。
有同鄉、親朋好友打掩護,房子裡藏幾個人還是很簡單的。
不過,馬龍這麼做,也不單單是為了清理內部的問題,而是還抱著其他方麵的目的。
一方麵是狐假虎威,繼續借助鷹醬的虎皮,威懾港英政府。
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讓雇傭軍增長見識!
此次行動,就當是實戰演習,專門給雇傭軍積累城市巷戰經驗。
雇傭軍之前經曆的幾場大戰,不是阻擊戰,就是遭遇戰,攻堅戰打得倒是不多。
未來馬龍要在東南亞小國打下一片地盤,攻堅戰肯定要打,而且還是要打最困難,傷亡最慘重的攻城戰。
雖說,兵法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但作為入侵者,入侵人家的地盤,攻打人家的城市,人家怎麼可能會老老實實將城防交出來,不戰而逃,不戰而降呢?
所以,馬龍手下的軍隊,必須要具備攻打敵軍主要城市,甚至是進行巷戰,殲滅頑固抵抗分子的能力。
問題是,城市巷戰非常難打!即便是兵力和裝備優勢非常大,也有可能會損失慘重,被敵人打得灰頭土臉。
無論是鷹醬還是毛熊,都遭遇過這個問題。
甚至未來幾十年,裝備和戰術更迭了好幾代,卻依舊無法解決這個難題。
馬龍具備的資源,尚且無法跟鷹醬和毛熊相提並論,為了避免自己的軍隊,未來在巷戰中吃虧,那麼現在就必須要找機會練一練,多多積累巷戰經驗。
這一次,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機會。
元朗、屯門的底層黑惡勢力,始終是上不了台麵的,即便有勢力會進行反抗,也不具備太大的火力,不會給馬龍的人造成太大傷亡。
不過,在這次行動中,缺乏經驗的士兵,必然也會暴露、發現一些問題。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
等下一次,在南越戰場,北猴再次來襲,或者馬龍派人主動出擊,在城市展開巷戰的時候,這次行動積累的經驗,或多或少能夠派上用場。
以此推類,等南越戰場積累了足夠多的實戰經驗,那麼也就是馬龍找機會轉移戰場,真正打下一片地盤的時候……
話說,雇傭軍抵達屯門碼頭後,確實驚動了不少人。
甚至馬龍自己,也有意為之,讓自己旗下的報社刊登雇傭軍抵達香江的消息。
一時間,香江各地都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特彆是本島的港英政府各部門,以及海軍駐地。
而盤踞在屯門、元朗的南越幫、潮汕幫、福州幫、清幫,以及其他香江本土幫派,不約而同的偃旗息鼓,大軍還沒殺進街道,街麵上已經風平浪靜。
好在,馬龍手下的社團,早已將勢力伸入屯門、元朗的各個社區。
無論是新建的住宅區、工業區,還是原來的城區、農村,都有他們的人手,提前收集了大量信息。
馬龍本以為,在有情報支持的情況下,雇傭軍進駐後,這就會像秋風掃落葉一般,迅速解決所有問題,將所有垃圾清理乾淨。
誰知道,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雇傭軍進場後,短短三天時間,就爆發了300多場槍戰。
1卡賓槍469把,16自動步槍137把,還有各式手槍471把。
但是在作戰過程中,己方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傷亡。
大部分南越華人幫派,以及香江本土幫派,跟雇傭軍交戰時用的都是手槍,威力不大,造成的殺傷也有限。1和16跟雇傭軍在街頭大戰。
這也是雇傭軍陰溝裡翻船,出現近百人傷亡的主要原因。
好在,馬龍早已在屯門、元朗建造了近百家診所和十幾家醫院。
雖然大部分不具備槍傷治療的能力,但也能就近派人給中槍的傷者處理傷口,包紮止血。
這樣一來,隻要不是傷勢過於嚴重,絕大部分傷者都能及時搶救下來。
雇傭軍在屯門、元朗持續作戰了半個月,累計遭遇的槍戰超過了500次,可最終直接陣亡,以及因為傷勢過重犧牲的,總共也隻有27人而已。
而剩餘200多名在槍戰中受傷的士兵,都得到了及時的救治,住進了馬龍旗下的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