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馬龍想要拿下洪沙瓦底,不單單是為兔子考慮的。
能夠幫上兔子的忙,固然是原因之一。
可更重要的,還是以此優越的地理位置,跟兔子展開各方麵的貿易。
未來的兔子注定要騰飛,化身為龍。
馬龍能夠憑借地理優勢,早早傍上大腿,絕對是一本萬利,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馬龍篤定,友誼是暫時的,利益才是永恒的。
所以,不能因為現在愛國,得到了最高領導們的信任,就覺得以後高枕無憂了。
退一步說,即便馬龍跟領導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可是下一代呢?友誼是否還會長存?
另外,就是洪沙瓦底這塊地盤確實不錯。
洪沙瓦底的地形、地勢跟東三省很像——三山夾一平,三麵高山圍繞,中間是河流衝擊平原。
麵積跟黑吉二省很接近,耕地麵積也隻是比二省稍微少一些罷了。
這樣的地理環境非常優異,適合生存的區域土地肥沃,適合耕種,適合發展,外敵又很難越過重重大山打進來。
曆史上,也證明確實是如此。
在二戰開打之前,洪沙瓦底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富國,每年出口的糧食甚至不比隔壁大象少。
洪沙瓦底還是有豐富的礦產、木材資源,光是賣原材料,就財源滾滾。
為此,大英在洪沙瓦底做了大量投資、建設,興建了不少工廠。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雖然被當下的政權糟蹋的差不多了,但是底子依舊可以。
更何況,洪沙瓦底有一兩百萬華人,備受迫害。
如今又大搞公有化,將本土地主階級、資本階級得罪的夠嗆,而國內的民族矛盾也很尖銳。
這就是一個四處漏風的破布袋。
馬龍帶著四五十萬雇傭軍,戰略轉移到洪沙瓦底,絕對能夠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成效。
甚至借著鷹醬的虎皮,能夠得到一大批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的支持。
到時候,為了避免矛盾激化,馬龍也不用徹底將這片土地打服。
而是可以像早年建國初期的鷹醬,以及未來的鷹醬那樣,一邊種田、建廠,有條不紊的發展,一邊靠經濟、文化入侵,虹吸周圍的人才和資本。
至於軍事實力,做威懾就行了。
甚至,可以控製黑幫,或者扶持一些小政體,讓異族相互鬥爭、內耗。
總之,四五十萬雇傭兵,足夠馬龍用來跟食古不化的猴子們進行消耗。
反正,雇傭軍的主體也是京族人,對馬龍而言是異族,是被統治階級。
鷹醬可以將市民劃分成三六九等,馬龍也可以抄作業。
不用為了一勞永逸,長治久安,就給其他民族施以便利。
同化需要依賴於文化和經濟。
但文化不止是教育,音樂、影視何嘗不是一種好手段?
經濟也不單單是施舍,不是單方麵的讓利,而是讓人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繁榮、富裕。
憧憬是距離理解最遙遠的感情!
入關之後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當馬龍所統治是城市,是洪沙瓦底最安全的,最富裕的,最先進的,最美好的,那麼這個國家的異族,也會成為馬龍最忠誠的信徒。
有些人會感到疑惑,為什麼沒領過狗糧的狗,比吃過狗糧的狗更忠誠?
因為,前者是忠實信仰,後者隻是工作。
當然了,馬龍不要洪沙瓦底的民眾信仰他,馬龍隻需要大家為他工作,為他賺錢,為他的家族服務。
有些時候,國家可以不是國家,可以是由公司偽裝成的。
一個沒有希望的主體民族,組建成的國家,不如讓有強大能量的公司借殼上市,慢慢經營。
老百姓其實很好養活,很好糊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