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名精選的鐵匠被分為數組,有的專門研究槍管鍛造與深孔鑽削,有的負責在機床上精加工各種小零件,王欣和趙鐵手則不斷穿梭其間,解決技術難題,核對每一個尺寸。
車床單調而持續的“嘎吱”聲,銑刀切削金屬的刺耳尖鳴,鑽頭深入鐵胚的沉悶聲響,以及鉗工們用銼刀精心修整零件的沙沙聲,交織成一曲工業萌芽的序曲。汗水、油汙、飛濺的鐵屑,以及那彌漫不散的、對精度的極致追求,構成了工坊內的日常。
王欣幾乎住在了工坊,對著圖紙反複推敲,對每一個試製出的零件反複測量、比對。趙鐵手則嚴格把控著每一道工序,要求工匠們將遊標卡尺和塞規用得如同自己的手指般熟練。
與此同時,其他工廠的運轉也漸入佳境。
在蒯賢的管理下,玻璃廠的工匠們已熟練掌握了切割、鍍銀、裝框的流程,生產效率穩步提升。
第一批準備用於銷售的一萬麵各種尺寸的玻璃鏡,已然裝箱完畢,鏡麵光潔,映照人影清晰無比,遠超這個時代任何同類產品。
火柴廠在王欣先前打下的嚴格管理基礎上,由副手接手,依舊保持著高效運轉。
一百萬盒火柴,以油紙精心封裝,整齊地碼放在木箱之中。
每一根火柴梗上的藥頭飽滿均勻,磷麵塗層穩定可靠。
紡織廠內,在蒯徳的督導下,改良後的珍妮紡紗機與初步調試成功的水力織布機協同工作,紡紗、織布的效率遠超傳統方式。
雖然工藝尚不能與現代相比,但產出的棉布質地均勻、厚實,千匹棉布堆積如山,等待著檢驗與銷售。
這一日,陳陽召集核心人員議事。
廳堂內,唐婉捧著賬冊,清晰彙報:“夫君,鏡一萬麵,火柴十萬盒,棉布一千匹,皆已齊備,驗收合格。依目前估算,若售出,可得巨利。”
陳陽點頭,目光掃過眾人:“貨物既備,當尋銷路。偏關城乃附近最大城池,商賈雲集,可為起點。我欲親往,設立貨棧,打開局麵。”
唐伯雍撚須沉吟:“賢婿親往,自是穩妥。隻是偏關城內,勢力錯綜,乃至地方豪商,皆需打點。且如此多新奇貨物湧入,恐惹人眼紅。”
李大牛立刻抱拳:“大人,俺帶一隊弟兄護您前去!誰敢不開眼,俺擰下他的腦袋!”
陳陽擺手:“此行是經商,非征戰。護衛自然需要,但不必大張旗鼓。趙二虎,唐默,你二人,帶三十名機靈且身手好的弟兄,扮作夥計、護衛,隨行即可。李大牛,趙溫、李陵等人留守,繼續嚴加操練。”
“宋先生,”陳陽又看向宋應星,“學院之事,暫由您與嶽父大人多多費心。”
宋應星拱手:“大人放心前去,學院諸事,老夫與伯雍公必當儘心。”
一切安排妥當。
次日,一支規模不小的車隊便從唐家莊堡緩緩駛出。
車上滿載著鏡箱、火柴盒與布匹,外表以尋常麻布覆蓋,看不出內裡乾坤。
崇禎二年,三月。
偏關城。
陳陽帶著趙二虎,唐默,還有三十名士兵。
三日的路程,眾人抵達偏關城下。
抬頭望去,城牆足有十多米。
偏關城周長約四公裡,以磚石包砌,堅固異常。
城內分為東城和西城,互為犄角,形成完整的防禦體係。
偏關屬於明朝北方邊境九大軍事重鎮之一的山西鎮,又稱太原鎮。
九邊重鎮自東向西依次為:遼東鎮、薊州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延綏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
山西鎮下轄三處重要關隘:雁門關、寧武關和偏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