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室——這更是成了學院的“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機電工程係的車床、銑床、各種精密儀器,還是化學係的燒杯、試管、反應釜,亦或是計算機係那幾台如同龐然大物般、發出嗡嗡運轉聲的早期計算機,都被學子們爭搶著使用。實驗室的管理員老張頭,如今成了學院裡最“吃香”也最“頭疼”的人。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堵在他的辦公室門口,手裡拿著申請書,軟磨硬泡,隻為能爭取到哪怕一個小時的使用時間。
“張師傅,您就行行好,給我勻一個小時吧!我的那個‘礦石收音機’就差最後一步調試了!”一個梳著分頭、戴著眼鏡的男生,幾乎要給老張頭作揖。
老張頭苦著臉,指著牆上密密麻麻的排班表:“你瞅瞅,你瞅瞅!這都排到明年年底了!後麵還有一長串名單等著呢!我就是有三頭六臂,也變不出多餘的時間來啊!”
“那……那能不能加個夜班?我出錢!我願意多付三倍的費用!”另一個穿著講究的富家子弟模樣的學生急切地說道,他正是慕容雨新結交的“技術顧問”之一,手裡拿著一份據說是從某個落魄老工匠那裡淘換來的“水力驅動裝置”圖紙,急於驗證。
老張頭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錢錢錢!你當這是菜市場買菜呢?儀器也需要休息保養!再說了,晚上光線不好,操作這些精密儀器容易出事故,出了問題你負責?你負得起這個責嗎?”
那富家子弟被噎得說不出話來,隻能悻悻地退到一邊,繼續排隊等候。試驗室裡,各種機械運轉的聲音、儀器的蜂鳴聲、學子們壓抑著興奮或懊惱的低語聲交織在一起,彙成了一曲充滿活力與探索精神的“科學交響曲”。空氣中彌漫著金屬切削的鐵屑味、化學試劑的特殊氣味,以及一股難以言喻的、屬於創造的味道。在這裡,汗水與智慧交織,失敗與成功並存。常常能看到有人因為一個小小的突破而欣喜若狂,手舞足蹈;也常常能看到有人因為實驗失敗而垂頭喪氣,甚至偷偷抹眼淚,但哭過之後,擦乾眼淚,又會重新振作起來,繼續投入到新的嘗試中去。
這股學習熱潮,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追星”或“羨慕獎金”。宋欣瞳和柳如煙等人的成功,像一盞明燈,照亮了許多學子心中的迷茫。他們看到了知識的力量,看到了將所學應用於實踐、服務於國家和人民所能帶來的巨大成就感和榮譽感。“格物致知,經世致用”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變成了一個個鮮活的榜樣和觸手可及的目標。
原本隻有在期末考試前才會出現的“挑燈夜讀”、“圖書館一座難求”的景象,如今在大舜皇家技術學院,幾乎成了每日的常態。從旭日東升到月上中天,學院裡總是燈火通明,人影綽綽。這股熱潮,甚至也影響到了學院周邊的商鋪。書店裡的專業書籍被搶購一空,老板們樂得合不攏嘴,連夜派人去外地補貨;文具店的筆紙、繪圖工具也銷量大增;就連學院門口的小吃攤,生意也比往日好了數倍——學子們學習到深夜饑腸轆轆時,總會來上一碗熱氣騰騰餛飩或者幾個香噴噴的肉包子,補充能量繼續戰鬥,攤主們也都習以為常,收攤時間一延再延,隻為服務好這些勤奮刻苦的未來棟梁。
柳如霧和慕容雨,自然也身處這股熱潮之中,並且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兩股力量。她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明爭暗鬥、互相使絆子玩些小女兒家的把戲,而是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學業競爭中。
柳如霧性子較為沉靜,她選擇了穩紮穩打。她利用父親柳鎮江提供的資金和人脈,一方麵聘請了幾位在民間頗有聲望的老工匠作為“技術指導”,在課餘時間向他們請教各種機械構造和工藝細節;另一方麵,她也確實沉下心來,啃讀那些枯燥的理論書籍,從基礎的《機械原理》到高深的《電磁學通論》,常常一看就是一個通宵。她的書桌上,堆滿了各種筆記和親自動手繪製的圖紙,雖然很多想法還略顯稚嫩,但進步之快,連她的授課教授都暗暗點頭。她偶爾也會去“淘換”一些現成的小發明,但並非照單全收,而是會仔細研究其原理,嘗試進行改進和創新,頗有其父柳鎮江務實且注重細節的風範。
慕容雨則更具“攻擊性”和“策略性”。她充分發揮了慕容家在文官集團中的人脈優勢,通過父親慕容楠的關係,接觸到了一些在工部、將作監供職的技術官員,從他們那裡獲取了不少官方項目的“邊角料”信息和淘汰下來的技術資料。同時,她也效仿柳如霧,動用資金,在市麵上廣泛搜羅有潛力的發明構想和成品。她出手闊綽,眼光也頗為獨到,很快就網羅到了幾個不錯的項目,比如一個改良型的“曲轅犁”設計,一個“風力揚水機”的雛形。她將這些項目交給自己組建的“智囊團”由幾位高年級的優秀學長組成)進行深化和完善,然後以自己的名義提交給學院,參加各種評比。她的方式更像是一個“項目經理”,整合資源,快速產出,帶著幾分慕容家特有的精明與手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兩人都卯足了勁,目標直指那個看似遙不可及,卻又真實存在的競爭對手——三歲的宋欣瞳。她們的競爭,也成了學院裡公開的秘密,吸引了無數關注的目光。有人看好沉穩刻苦的柳如霧,有人欣賞精明強乾的慕容雨,但更多的人,還是對那個如同“bug”一般存在的宋欣瞳充滿了好奇與期待。這場奇特的“三足鼎立”,為皇家技術學院的學習熱潮,又添上了一把熊熊燃燒的烈火。
紫宸殿內,檀香氤氳,氣氛卻有些凝重。大舜皇帝趙衡,年近不惑,身著明黃色常服,麵容俊朗,眉宇間卻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疲憊與憂慮。他剛剛聽完戶部尚書關於國庫現狀的彙報,那一串串觸目驚心的赤字數字,像一塊巨石壓在他的心頭。
“……陛下,騰龍關一戰,雖大破敵軍,揚我國威,但軍費開支亦是天文數字。加之各地賑災、興修水利、以及皇家技術學院的投入……如今國庫,實已告罄,甚至連下個月的官員俸祿和邊軍軍餉,都有些捉襟見肘了。”戶部尚書李大人滿頭大汗,躬身奏報,聲音都帶著幾分顫抖。他掌管著國家的錢袋子,如今袋子空了,他這個當家人自然是壓力最大。
趙衡沉默地坐在龍椅上,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扶手。他是一位有抱負、有遠見的君主,深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更明白發展民生、振興實業的重要性。因此,他力排眾議,創辦了皇家技術學院,大力扶持新學,支持各種奇技淫巧的研究。他也清楚,這些投入短期內難以見到回報,甚至需要巨大的財政支持。但他堅信,這是大舜王朝走向強盛的必由之路。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國庫的空虛,像一盆冷水,澆在了他熾熱的心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沒有錢,一切雄心壯誌,一切長遠規劃,都隻能是鏡花水月。
“李愛卿,朕知道你難處。”趙衡的聲音有些沙啞,“朝會上,眾卿可有什麼良策?”
提到朝會,李大人的臉色更加難看了:“回陛下,前日朝會,臣等已就此議題爭論許久。”
他頓了頓,小心翼翼地複述著:“兵部尚書王大人提議,可暫時向百姓補征賦稅,尤其是針對那些富商大賈和世家大族,務求短期內籌措足夠銀兩,以解燃眉之急。”
“胡鬨!”趙衡猛地一拍扶手,龍顏不悅,“剛經曆大戰,又逢各地征兵,民心本就有些浮動。此時再言加稅,豈非火上澆油?若是激起民變,動搖國本,誰能擔待得起?王尚書這是老糊塗了嗎?”
李大人嚇得一哆嗦,連忙道:“陛下息怒!王大人也是情急之下……況且,此議一出,立刻便遭到了以吏部尚書劉大人為首的多位大臣的反對。”
“哦?劉愛卿是如何說的?”趙衡的怒氣稍斂。
“劉大人言,‘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如今百姓負擔已然不輕,斷不可再行加賦之事。他建議……他建議……”李大人似乎有些難以啟齒。
“但說無妨!”
“劉大人建議……可效仿前朝故事,派遣遠征軍,……出征……掠奪……周邊小國或部落的財富,以充國庫。”李大人的聲音細若蚊蚋,說完便深深地低下了頭,不敢看皇上的臉色。
“啪!”趙衡這次是真的怒了,一巴掌拍在龍案上,震得案上的茶杯都跳了起來,茶水四濺。“荒唐!簡直是荒唐至極!劉愛卿飽讀詩書,竟能想出如此野蠻拙劣、飲鴆止渴之計!”
喜歡開局乞討,走上大道請大家收藏:()開局乞討,走上大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