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她的話音,牆上的光影中,開始出現一幅幅令人瞠目結舌的圖案。
“這些,”宋欣瞳的手指在屏幕上指點著,一邊寫寫畫畫,一邊耐心講解,“是懸浮重型坦克、無人機航母、高空戰略預警機、近地軌道空間站……它們並非臣憑空臆想,而是基於現有科技水平,所能達到的星球級頂尖武器配置。當然,這些武器本身,也是分等級、分層次的。”
她首先調出一幅懸浮重型坦克的三維立體圖,圖上的坦克造型猙獰而充滿力量感,絕非這個時代任何一種陸地兵器所能比擬。
“譬如這懸浮重型坦克,”宋欣瞳的聲音帶著一絲自信,“其最高配置型號,飛行高度可達五千米,有效載重五百噸。主炮可搭載560毫米口徑全自動艦載炮,射速驚人。車身采用特種合金裝甲,其防禦能力,足以無視目前主流的巡航導彈打擊,即便是最先進的穿甲彈,對其也無可奈何。它具備360度無死角轉向能力,空中機動性極強,飛行速度……理論上可以達到亞光速。”
“嘶——”
“亞光速?!”
“宋丞相是在說書嗎?這世上怎會有如此恐怖的兵器?”
宋欣瞳的話音未落,下方的幾位老臣便忍不住低聲議論起來。兵部尚書耿中庸更是直接皺起了眉頭,沉聲質疑:“宋丞相,老臣戎馬一生,也算見識過不少奇珍異寶、神兵利器。可你這‘亞光速’懸浮坦克,未免也太過匪夷所思了些?莫說製造,便是驅動它達到亞光速,所需的能量從何而來?空中轉向,又如何克服那恐怖的慣性?這……這簡直是天方夜譚!”他的語氣中充滿了不信與嘲諷,仿佛在聽一個孩童的荒誕幻想。
戶部尚書郭子儀也跟著搖了搖頭,撫著自己的山羊胡,皮笑肉不笑地說道:“耿尚書所言極是。宋丞相,老夫並非有意潑冷水。單說這‘最高配置’的懸浮重型坦克,您剛才說……僅僅所需材料,保守估計就要五十億大舜元?”他特意加重了“五十億”三個字,眼神中充滿了戲謔,“我大舜王朝全年的國庫收入,也不過五億。一輛坦克,就要耗費十年的國庫收入?宋丞相,您這是打算讓我大舜王朝,傾家蕩產去造這麼個……呃,‘空中鐵疙瘩’嗎?”
郭子儀的話,如同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水麵,立刻激起了更大的波瀾。
禮部尚書王安田放下茶盞,慢悠悠地說道:“郭尚書此言有理。治國之道,在於以德服人,以禮教化。窮兵黷武,隻會民不聊生,國祚衰微啊。宋丞相年紀輕輕,還是要多研習聖人經典,少琢磨這些奇技淫巧,殺伐凶器為好。”一副痛心疾首、好為人師的模樣。
吏部尚書文天祥則微微蹙眉,沉聲道:“宋丞相,我大舜人才凋零,工匠雖有,卻也未必能造出您口中這些……‘星球級頂尖武器’。就算圖紙完備,材料充足,人手呢?難道要讓文臣去打鐵,讓秀才去造炮嗎?”
就連一直沉默的左丞相柳宗安,也忍不住開口,聲音蒼老卻帶著一絲威嚴:“宋愛卿,老夫知道你心憂國事,銳意進取。但軍國大事,非同兒戲。一步踏錯,便是萬劫不複啊。還需三思而後行。”
一時間,質疑聲、嘲諷聲、規勸聲此起彼伏,矛頭直指宋欣瞳。六位老臣,如同六座頑固的大山,試圖將這個看似異想天開的計劃,扼殺在搖籃之中。
主位上的趙衡麵色平靜,並未立刻表態,隻是將目光投向宋欣瞳,眼神中帶著一絲鼓勵與探尋。他想看看,這位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輕丞相,將如何應對這陣質疑的狂風暴雨。魏玄齡則依舊閉目養神,仿佛入定一般,隻是嘴角那若有若無的微笑,表明他對宋欣瞳充滿了信心。
麵對群起而攻之的局麵,宋欣瞳臉上沒有絲毫慌亂,反而露出了一抹淺淺的、帶著幾分玩味的笑容。她停下了手中的動作,轉過身,目光平靜地掃過五位情緒激動的老臣,最後定格在最先發難的兵部尚書耿中庸身上。
“耿尚書,”宋欣瞳的聲音依舊清脆,卻帶著一種穿透人心的力量,“您說亞光速匪夷所思,慣性無法克服。那麼,請問您,百年前,可有人相信人類能飛上藍天?五十年前,可有人相信相隔千裡能聞其聲、見其人?觀星閣能觀天象,測星辰運轉,其原理在普通人看來,豈非也是‘匪夷所思’?”
她頓了頓,不等耿中庸反駁,繼續說道:“科技的魅力,便在於將‘不可能’變為‘可能’。亞光速是最高理論值,是目標,是方向。我們現階段,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即便隻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速度,其在戰場上的威力,也足以顛覆現有的戰爭模式!至於慣性,我會在設計中加入反重力引擎與矢量推進係統,這些,稍後我會詳細解釋其原理與可行性。”
接著,她的目光轉向戶部尚書郭子儀,笑容變得有些狡黠:“郭尚書,您真是一語中的。五十億一輛的頂配懸浮坦克,我們現在確實造不起,也不需要造。那是戰略威懾,是最終目標。我們現階段要造的,是簡化版,是符合我們當前工業水平和財政狀況的‘性價比之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性價比之王?”郭子儀一愣,顯然沒聽過這個詞。
“正是。”宋欣瞳點頭,“譬如,將飛行高度降至一千米,載重降至一百噸,主炮口徑縮減至300毫米,速度達到音速即可。這樣一來,成本便可大幅降低,或許……一億,甚至五千萬一輛,便有可能實現。而其作戰效能,對付目前周邊國家的那些鐵甲洪流、戰鬥機編隊、坦克方陣,已是綽綽有餘,足以形成代差碾壓!也就是隻有我們打他們的份兒,他們的還擊在我們麵前和撓癢癢一樣無效!”
她走到投影儀前,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調出一張新的圖表:“而且,郭尚書,您隻看到了‘投入’,卻沒看到‘產出’。一旦我們擁有了這些武器,便能迅速平定叛亂,收複失地,甚至……開疆拓土。到那時,獲得的土地、人口、資源、稅收,豈是這區區數十億所能比擬的?這不是‘傾家蕩產’,這是‘投資未來’,是用小錢撬動大錢,一本萬利的買賣!難道郭尚書您,連這簡單的賬都算不過來嗎?”
最後一句話,帶著幾分調侃,卻讓郭子儀老臉一紅,張口結舌,竟一時語塞。他掌管戶部多年,精於算計,宋欣瞳這番話,確實點醒了他。是啊,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若真能換來王朝的長治久安與開疆拓土,這點投入,又算得了什麼?
宋欣瞳又看向禮部尚書王安田,語氣變得溫和了一些:“王尚書,您說的‘以德服人,以禮教化’,宋欣瞳深以為然。但前提是,我們要有‘以德服人’的實力,要有‘以禮教化’的資本。否則,在這弱肉強食的亂世,我們的‘德’,隻會被視為懦弱;我們的‘禮’,隻會被踩在腳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豺狼環伺,空談誤國啊!王尚書飽讀詩書,當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更應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後盾,一切禮儀教化,皆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
一番話說得王安田麵紅耳赤,捧著茶盞的手都微微顫抖起來,卻再也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
隨後,宋欣瞳轉向吏部尚書文天祥,神色肅然:“文尚書憂心人才,此乃國之幸事。但我大舜並非沒有人才,隻是缺乏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的機製。觀星閣中,藏龍臥虎,不乏精通數理、機關、格物之術的奇人異士;民間匠戶之中,亦有許多能工巧匠,身懷絕技。我計劃在
“……我計劃在全國範圍內,由禮部牽頭,吏部配合,舉辦一次‘天工開物’大比,廣招天下能工巧匠、奇人異士。不問出身,不看出身,隻論其才,但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可破格錄用,委以重任,編入我們的研發體係。文尚書,您是掌管天下官吏任免的吏部天官,難道還怕找不到一萬名可用之才嗎?還是說,吏部的‘火眼金睛’,隻會盯著那些四書五經、八股文章?”
這話可就有些尖銳了,直指吏部選才製度的弊端。文天祥是有名的剛正不阿,也是科舉出身的飽學之士,被宋欣瞳如此一問,臉上青一陣白一陣。他並非閉目塞聽之人,隻是多年的思維定式讓他一時難以接受這種“奇技淫巧”也能登堂入室。他沉吟片刻,沉聲道:“宋丞相所言,倒也有幾分道理。若真能為國選材,發掘出可用之才,老夫自當全力配合。隻是……這‘天工開物’大比,該如何評判,如何錄用,還需細細斟酌,製定章程,不可兒戲。”
宋欣瞳見文天祥鬆口,心中微定,這幾位老臣雖然固執,但終究是以國事為重。她轉向最後一位,一直沉默的工部侍郎孫景文:“孫侍郎,工部乃百工之母,是實現這一切的基石。胡萬裡叛國伏誅,工部尚書之位空懸,正是您臨危受命、大展拳腳之時。您有何顧慮,不妨直言。”
孫景文約莫五十多歲,是個典型的技術官僚,性格相對內斂。他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鏡,小心翼翼地說道:“宋丞相,實不相瞞,胡尚書之事,讓工部上下人心惶惶。而且……您提出的這些武器,概念太過超前,許多部件、工藝,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便是有圖紙,有工匠,這冶煉、鍛造、精密加工……諸多環節,怕是難關重重啊。”他的擔憂最為實際,也最為關鍵。
宋欣瞳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孫侍郎所言,正是我接下來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技術難關,我會親自指導攻關。我這裡有一些基礎的材料學、物理學、工程學理論和工藝改進方案,稍後會整理出來,交給工部。觀星閣也會提供他們珍藏的一些關於‘機關術’、‘煉器術’的古籍孤本,或許能與現代科技相互印證,觸類旁通。至於人心惶惶,這正是需要孫侍郎您坐鎮,穩定軍心,鼓舞士氣。告訴他們,參與此事,是為國建功,是青史留名!事成之後,皇上定有重賞,加官進爵,不在話下!”
喜歡開局乞討,走上大道請大家收藏:()開局乞討,走上大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