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祖的來訪如同一塊投入心湖的巨石,漣漪久久不散。
代表中國國家隊出戰的可能性,像一幅宏偉而沉重的畫卷,在林楓麵前緩緩展開。
這份榮耀與責任,讓他訓練時更加拚命,但也無形中增添了一份急於證明自己的焦躁。
法甲聯賽的對手們,可不會理會他內心的波瀾。
他們通過比賽錄像,將林楓研究得更加透徹。
他視野開闊,傳球精準,但身體對抗仍是相對短板,尤其是在高速、高頻的連續衝擊下,技術動作容易變形。
接下來的幾場比賽,林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針對性限製。
對手不再給他輕鬆觀察和起腳的空間,而是派專人如影隨形地纏鬥,用不間斷的身體接觸消耗他,迫使他遠離威脅區域,或者在他接球瞬間進行凶狠的夾擊。
他的傳球成功率開始下降,威脅球次數銳減。
一次客場比賽,在對方球迷震耳欲聾的噓聲和主隊球員近乎野蠻的逼搶下,林楓全場形同夢遊,幾次處理球都顯得猶豫而慌亂,中途便被貝爾納多教練換下。
坐在替補席上,用毛巾蓋住頭,林楓能清晰地聽到看台上傳來的零星噓聲和媒體區相機快門的聲音。
挫敗感如同冰冷的毒蛇,噬咬著他的信心。
“怎麼了,林?你的魔法消失了?”訓練中,連一向對他還算友善的安德森也忍不住問道,語氣帶著關切和一絲不解。
伊萬雖然已無法威脅到他的位置,但眼中偶爾閃過的神色,也似乎在說:“看吧,這就是真實水平。”
更讓林楓心煩意亂的是,國內網絡上開始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一部分激進的球迷在短暫的狂熱後,開始質疑他的穩定性。
“果然還是太年輕,一被重點照顧就原形畢露。”
“看來也就是曇花一現,指望他拯救國足?想多了。”
“在法甲都踢不明白,回來估計也是白搭。”
這些聲音通過留學生的渠道,或多或少傳到了林楓耳中。
來自“娘家”的質疑,遠比對手的凶狠犯規更讓他感到刺痛和無力。
他開始在訓練中更加刻意地尋求身體對抗,甚至有些賭氣般地試圖用個人能力強行突破,結果往往是更多的失誤和教練越來越嚴厲的批評。
【遭遇更高級彆針對性防守,技術短板被持續放大。】
【心態受外界評價影響,決策出現偏差。】
【模板融合度停滯不前,當前仍為22。】
係統的提示冰冷地反映著他的困境。
他感覺自己仿佛撞上了一堵無形的牆壁,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突破。
一天傍晚,林楓加練結束後,沒有直接離開,而是疲憊地坐在空蕩蕩的看台上,望著逐漸被夜色籠罩的訓練場。
陳耀祖不知何時來到了他身邊,默默地坐下。
“很掙紮?”陳耀祖的聲音很平靜,沒有安慰,也沒有指責。
林楓沒有回頭,隻是低低地“嗯”了一聲。
“知道為什麼嗎?”陳耀祖繼續問。
“他們研究透我了,我的身體還不夠強,技術也不夠完美……”林楓列舉著原因。
“這些都是表象。”陳耀祖打斷了他,目光深邃地看著場地的草皮,“根子在於,你迷失了。”
林楓微微一怔,轉過頭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