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喧囂被隔絕在布拉克爾訓練基地之外,但林楓清楚,他不可能永遠待在訓練場上。
首次公開亮相和媒體見麵會,是他必須直麵外界審視的第一道關卡。
這不僅是俱樂部官方的流程,更是他向新環境、新球迷,以及那些質疑者發出的第一個直接信號。
見麵會被安排在威斯特法倫球場的主新聞發布廳。
當林楓身披多特蒙德經典的黃黑間條衫,在體育主管佐爾克和主帥薩默爾的陪同下走入會場時,瞬間被如同繁星般密集閃爍的閃光燈淹沒。
台下座無虛席,長槍短炮對準了他,德國、中國乃至其他歐洲國家的記者們目光灼灼。
佐爾克首先官方地介紹了林楓,並再次強調了俱樂部對他的長遠信心。隨後,話筒交給了現場的記者。
第一個問題就帶著典型的德國式尖銳,來自《踢球者》的記者:“林楓先生,多特蒙德為你支付了創紀錄的轉會費。你隻有17歲,並且身體看起來並不算特彆強壯。你如何確信自己能夠適應德甲聯賽的激烈對抗,而不是成為又一個被高估的天才?”
問題直擊要害,現場瞬間安靜下來。薩默爾麵無表情,佐爾克微微皺眉。
林楓麵對鏡頭,臉上沒有露出絲毫怯懦,他用帶著口音但清晰的德語回答道:“感謝您的提問。轉會費是俱樂部之間的決定,這代表了對我的信任,也帶來了壓力,我理解這一點。關於身體對抗,我承認德甲的要求更高,這也是我選擇來到這裡的原因之一——挑戰自己,變得更強。我無法用言語保證什麼,但我會在訓練和比賽中,用我的雙腳、我的頭腦,以及我不斷提升的力量,來證明我配得上這份信任。”
他沒有回避問題,承認了挑戰,並將焦點引向了未來的行動。沉穩得不像個17歲的少年。
緊接著,一位中國記者激動地用中文提問:“林楓,登陸德甲意味著你成為了中國足球在歐洲的旗幟,你如何看待這份責任?國內的億萬球迷都對你寄予厚望。”
林楓切換回中文,語氣誠懇:“我非常感謝國內球迷的支持。這份關注是動力,但我不想被過多的場外因素乾擾。我的首要任務是融入球隊,努力訓練,爭取上場時間,用好的表現幫助多特蒙德贏得比賽。我認為,做好一個職業球員的本分,就是對所有支持者最好的回報。”
隨後的問題涉及他的技術特點、與科勒和阿莫魯索的配合預期、對多特蒙德的印象等等,林楓都應對得體,既展現了自信,又保持了必要的謙遜。
他多次提到“學習”、“適應”、“團隊”,這些詞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德國媒體因高額轉會費而產生的過度期待。
薩默爾在最後補充道:“我們引進林,是看中了他的現在,更投資了他的未來。他有巨大的潛力,但我們需要耐心。他會得到時間,也會麵臨競爭。我相信,威斯特法倫的氛圍會加速他的成長。”
發布會後,俱樂部安排林楓獨自進入威斯特法倫球場內部,感受這座傳奇球場。
當他從球員通道走出,踏上邊緣的草皮時,儘管看台空無一人,一股難以言喻的肅穆與磅礴氣勢依然撲麵而來。
著名的南看台黃黑之牆)如同一個巨大的、沉默的黃色階梯劇場,巍然矗立。
他可以想象,當比賽日來臨,超過兩萬五千名站立的球迷在那裡齊聲高歌、揮舞旗幟時,會是何等山呼海嘯般的景象。
那將是無與倫比的動力,也可能是吞噬一切的巨大壓力。
站在這片場地中央,他仿佛能聽到曆史的回響,感受到前輩們在這裡留下的汗水與榮光。
“感覺怎麼樣?”佐爾克的聲音從他身後傳來。
“令人敬畏。”林楓如實回答,目光依舊環視著這座宏偉的球場,“我已經開始期待,在這裡踢球的感覺了。”
下午,球隊舉行了林楓加盟後的首次公開訓練課,向部分媒體和數千名熱情的球迷開放。這更像是一場小型的“初試”。
當林楓跟隨隊友跑進球場時,看台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口哨聲,也夾雜著一些好奇的議論。他能感受到那些目光,如同探照燈一樣聚焦在自己身上。
簡單的熱身和傳接球練習,他的基本功無可挑剔,停球、短傳都顯得舉重若輕。但這並不能完全打消疑慮,真正的考驗在分組對抗。
第一次觸球,他就在海因裡希的貼身乾擾下,勉強將球傳出,力量稍輕,被羅伊特攔截。看台上傳來一陣低低的歎息。
“強硬點,林!彆怕對抗!”薩默爾在場邊吼道。
林楓抿了抿嘴。下一次,他在邊路接到埃瓦尼爾森的傳球,麵對替補一方球員的上搶,他沒有選擇回傳,而是用一個迅捷的扣球變向,試圖突破。
對方顯然準備充分,利用身體優勢合理衝撞,林楓在失去平衡前,勉強將球捅給了接應的阿莫魯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