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昆明海埂基地那混雜著期望、陳舊與新生萌芽的氛圍中抽身,重返德國魯爾區的鋼鐵森林,林楓仿佛從一個充滿複雜情感的夢境,墜入了另一個以純粹勝負與體能極限為準則的現實。
短暫的國家隊集訓並未打亂多特蒙德的節奏,反而因為他的歸來,注入了些許來自東方的、不同視角的沉澱。
然而,賽季的齒輪無情轉動,沒有任何喘息之機,密集的賽程如同連綿的陰雨,將多特蒙德徹底卷入三線作戰的殘酷風暴之中。
德甲聯賽、德國杯、歐冠小組賽接踵而至,體能儲備的警報,在每一場高強度的對抗後,都發出愈發刺耳的尖鳴。
訓練基地的理療室成了最熱鬨的地方。老將沃恩斯膝蓋的舊傷時有反複,羅伊特需要定期注射以緩解腳踝的炎症,連年輕的拉姆也因連續征戰而出現了肌肉疲勞的跡象。
林楓自己,儘管有係統加持和科學的體能管理,但在連續的一周雙賽甚至三賽後,也能清晰地感受到身體深處傳來的、並非傷病的沉重感。
那是一種精力被持續抽離的虛弱。
薩默爾麵對著幸福的煩惱,更是殘酷的現實。
他的戰術板上,首發名單的勾畫變得越來越艱難。
在聯賽對陣一支作風頑強的中遊球隊——漢堡時,他不得不進行大幅輪換。科勒、阿莫魯索坐在了替補席,羅本也因輕傷高掛免戰牌。
林楓雖然首發,但薩默爾賽前特意叮囑:“林,控製節奏,我們需要更經濟地拿到三分。”
然而,足球場從不按預設的劇本上演。以全主力出戰的漢堡隊,從比賽第一分鐘就展現了驚人的鬥誌和針對性。
他們在中場展開了瘋狂的高位逼搶,用不惜體力的奔跑和強硬的對抗,切割著多特蒙德並不流暢的傳接球。
替補前鋒在對抗中完全處於下風,缺乏羅本的邊路,突破也顯得綿軟無力。
林楓陷入了重圍。漢堡球員用近乎犯規的尺度對他進行連續侵犯,裁判的哨聲雖頻頻響起,卻無法打斷對方這種“消耗戰”的節奏。
他試圖用傳球梳理進攻,但隊友們似乎跟不上他的思維,跑位遲疑,傳接球失誤增多。
威斯特法倫的助威聲依舊響亮,但球場上的多特蒙德,卻像一架生鏽的機器,運轉滯澀。
上半場,比分是令人尷尬的0:0。多特蒙德控球率占優,卻未能製造出一次真正有威脅的射門。
林楓感覺自己的魔法仿佛被一層厚重的油汙所包裹,每一次試圖點亮火花,都被無情地窒息。看台上開始響起零星的噓聲和焦急的呐喊。
中場休息的更衣室,氣氛凝重得可怕。替補球員們低著頭,首發的隊友們大口喘著粗氣,臉上寫滿挫敗。
薩默爾沒有咆哮,他的聲音因壓抑著怒火而顯得異常低沉:“看看你們的樣子!疲憊不是借口!對手比我們更累嗎?你們的鬥誌呢?你們的智慧呢?”
他的目光掃過眾人,最終落在林楓身上:“林,你是核心!當球隊陷入泥潭時,你需要用你的方式,把大家拉出來!不是抱怨,不是等待!是行動!”
林楓用毛巾蓋住頭,隔絕了外界的聲音。82的融合度在此刻並非帶來碾壓的力量,而是讓他更清晰地感受到了團隊的困境與自身的無力。
他回想起米盧的話——“用你的表現,去帶動,去感染”。
他不能等待隊友突然靈光乍現,他必須主動創造,必須用更聰明、更高效的方式,來破解這僵局。
他深吸一口氣,拿下毛巾,眼神恢複了清明與冷靜。
他沒有說話,但一種沉靜的力量開始從他身上散發出來。
下半場,林楓的踢法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他不再試圖進行那些需要極佳身體狀態和隊友精確跑位才能完成的精妙直塞,而是開始扮演一個更純粹的“節拍器”和“發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