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歲月長河裡的愛與堅韌_輪渡上的逆流人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輪渡上的逆流人生 > 第5章 歲月長河裡的愛與堅韌

第5章 歲月長河裡的愛與堅韌(1 / 1)

1959年的蕪湖,宛如一幅氤氳著水汽的老畫卷。

長江水浩浩蕩蕩,翻湧著浪花,裹挾著碼頭煤煙的潮濕水汽,悄無聲息地漫過那一條條曆經歲月打磨的青石板路。

空氣中,潮濕與煤灰混合的獨特氣息肆意彌漫,碼頭上工人雄渾有力的號子聲此起彼伏,粗獷的嗓音回蕩在江邊,仿佛是這座城市跳動的脈搏,訴說著平凡日子裡的生機與活力。

就在這充滿煙火與喧囂的氛圍裡,我呱呱墜地,從此,一段飽含波折與溫情的人生旅程緩緩拉開帷幕。

遠在安慶的外婆收到消息時,正蹲在鴨兒塘邊洗冬衣。凜冽的冬日,通江的鴨兒塘水冰冷刺骨,仿佛能瞬間凍住人的知覺。可外婆全然不顧雙手被凍得通紅,臉上洋溢著抑製不住的喜悅,嘴角高高揚起,笑得合不攏嘴。

她匆忙起身,連身上沾著的泥水都來不及拍去,那雙裹著的三寸金蓮,在崎嶇的路上小步顛著,一路急匆匆地往家中趕去。

到家後,她小心翼翼地翻出那珍藏多年的陪嫁藍布,在昏暗搖曳的煤油燈下,開始一針一線地繡起虎頭鞋。

麻繩在她粗糙的指縫間來回穿梭,發出細微的“沙沙”聲,仿佛是她滿心歡喜的低語。每一針,每一線,都傾注著她對我這個新生命到來的無限期待與深深祝福,將那無儘的愛意都密密縫進了細密的針腳裡。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了無常與變數,在我兩歲那年,生活的軌跡驟然轉向。

1961年的南京,整座城市仿佛都被一層陰霾所籠罩。天空灰蒙蒙的,梧桐樹的影子在灰牆上搖晃,碎成一片片斑駁的光斑,仿佛是這座城市破碎的心。

父母攥著長江航運局調到南京港務局的調令,眼神中滿是無奈與憂慮,他們望著我們四個孩子,眉頭緊緊皺起,臉上寫滿了對未來生活的擔憂。生活的重擔,如同沉甸甸的大山,無情地壓在他們的肩頭,壓得他們有些喘不過氣來。

在下關碼頭區域,曾經是老電廠、輪渡、鐵路、西站、民國海軍醫院等老建築的集中地,參天的梧桐樹整齊排列,這裡資源豐富,見證著城市的繁華與滄桑。

在南京的日子裡,父母整天都忙於工作。

那時,長江客運是水上主要交通方式,每天天南地北的人流,就像滾滾不息的長江水,川流不止。

父母就像被生活無情抽打的陀螺,從早到晚,一刻也不得停歇。

父親在南京港主要忙於客運工作,整日在碼頭與客輪之間奔波,協調著旅客的上下船事宜;母親則主要負責為客輪供應生活用品,采購、搬運、分發,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

天還沒亮,他們就踩著露水出門,在寒風中匆匆奔波忙碌,直到深夜,才帶著滿身的寒氣疲憊歸家。他們的臉上滿是倦意,卻依然強撐著精神,為了這個家努力拚搏著。

而外婆,這位裹著小腳的老太,儘管心中滿是對我們的疼愛,可她那雙小腳在青石板路上艱難挪動時,總要扶著門框大口喘息。

照顧我們四個孩子,對她來說實在是太過艱難。最終,母親將半袋紅薯乾塞進竹編背簍,父親默默地將大姐和二哥送上開往銅陵順安的渡船。將他倆暫時送往老家由爺爺奶奶居住的鄉村寄養。

那是一個暮色沉沉的傍晚,夕陽的餘暉灑在江麵上,泛著淡淡的紅光。長江上的渡船緩緩起航,甲板上,大姐和二哥兩個小小的身影在風中顯得格外單薄、無助。

他們不停地揮手,眼中滿是不舍與迷茫,那稚嫩的臉龐上掛著淚水。外婆再也忍不住,淚水奪眶而出,滾燙的淚珠滴在我手背上,仿佛要灼傷我的皮膚。

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所有的不舍與無奈,都化作了這滾燙的淚水,滴落在這冰冷的空氣中。

饑荒如同籠罩城市的灰霧,讓一切都變得黯淡無光。

糧店門前的長隊蜿蜒如蛇,一眼望不到頭。人們眼神中滿是渴望與焦急,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隻為能買到一點維持生命的糧食。

外婆天不亮就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去菜市場,在爛菜葉堆裡仔細翻找。她的雙手被凍得通紅,指甲縫裡滿是泥垢,可她卻毫不在意,心裡隻想著能找到一些能讓我們填飽肚子的東西。

回到家,外婆將那些用鹽水煮過的菜葉粥端上桌,那粥寡淡無味,沒有一點油水,卻承載著她對我們深深的愛。她總是把稍完整的菜葉挑進我碗裡,自己隻喝那清湯寡水,還笑著說自己不愛吃菜葉。

深夜裡,我常看見外婆對著窗外發呆,嘴裡喃喃念著:“鴨兒塘的藕該上市了……”那聲音輕得仿佛怕驚擾了這寂靜的夜,可其中的思念與無奈卻如潮水般洶湧。

說起安慶的鴨兒塘,它位於西門外墩頭坡與獅子山之間,據舊《懷寧縣誌》載:“……有鴨兒塘。將軍衝、齁兒嶺諸水彙於此,四時澄瑩,方平如鏡。”

鴨兒塘水域麵積約12畝,有河渠西折通江,塘的形狀就像一隻浮遊的鴨子,故而得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明末時,當地邑紳吳應鐘在鴨兒塘畔建有舫亭,並賦詩雲:“秋水才深五尺強,雨餘小艇帶斜陽。呼兒促棹前村去,貪共山僧納晚涼。”一首《舫亭晚霽》,描繪出鴨兒塘優美迷人的晚景,令人陶醉。

外婆嫁給外公後,就居住在鴨兒塘旁邊的墩頭坡小巷胡家大院裡。

胡家大院裡,共住著四戶胡家家族後代。大房大舅家有胡家兄弟二家,外公係二房,有胡家兩兄妹,三房有一胡家兄長,四房有胡家三兄一姐,可見胡家家族後代人丁興旺。如同一棵大樹,漫延生長出眾多小樹。

胡家大院的房屋結構頗具特色,進大門是一個正堂,外公外婆住在靠右邊的兩間房子,裡麵還帶著廚房。穿過正廳,是小爹爹家的兩間房子及廚房。從後門出去,是條狹窄的巷子,分彆住著大舅、二舅兩房人家。

1950年代前,西門外的後街,已形成一家一機的家庭式作坊,以錢、畢、昂氏三家規模最大,作坊主們大都來自合肥。胡家也有家庭作坊紡紗織布。

在墩頭坡街頭巷尾,隨時都能聽見“哐啷、哐啷”的織布機聲。循著聲音望去,一間間堂屋裡都擺著一台或幾台織機,人們忙碌地穿梭在織機旁,織出一匹匹精美的布料。

1955年,在一片公私合營大潮中,城西機房人家全部“合作化”,分彆成立了幾個棉織生產合作社,1963年並轉到安慶市染織廠。

從此,墩頭坡機房人家幾代人為之奮鬥近半個世紀的產業,退出了曆史舞台,城西延綿數百年的機杼聲也隨之戛然而止。

民國初,西門外的後街大觀亭至大王廟)是繁華的商業區,可謂寸土寸金,大小商店及貨攤有數百家,而墩頭坡隻是其中很短的一段。

外婆每次到鴨兒塘洗菜、洗衣,總要帶上我的母親一同前往。

曾經聽到過外婆講過一個故事。1936年盛夏的一天中午,外婆一手提著一籃白菜,一手牽著兩歲多的我母親,來到鴨兒塘邊。外婆叫母親站在離她很近的塘埂上等候,自己就蹲在塘邊洗菜。

每洗完幾棵菜,她就回頭望望母親,叮囑她不要亂跑。當時,因大家居住的都是平房,臭蟲很多。(未完待續)

喜歡輪渡上的逆流人生請大家收藏:()輪渡上的逆流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誰要當炮灰?女配她不乾了 八零旺夫:搞廠帶娃雙開掛 穿成霸總文裡的惡毒女配後我擺爛 星海移民計劃 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詭異複蘇從精神崩壞開始變強 渣夫讓我守空房,我嫁太子顯懷了 父子另娶我另嫁,短命夫君長命百歲了 我蒸的丹饃驚動了天庭特工 穿越之邊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