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搖籃中的純息嬰兒,在經曆了“賬簿洗禮”與“蟲族基因融合”後,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它不再僅僅滿足於被動吸收養分與自我增值,一種源自其“純息”本能的、更具侵略性的欲望,開始萌芽。
一次偶然的、因規則層麵的細微不適引發的啼哭,聲波再次撼動維度。但這一次,伴隨啼哭震落的,並非僅僅是規則漣漪,還有一些從其體表脫落的、極其微小的、閃爍著複雜利率公式光澤的能量皮屑。
這些皮屑並未消散於虛空,而是如同擁有生命的孢子,飄向搖籃周圍最近的一個、資源相對匱乏但存在基礎碳基生命的荒蕪維度。皮屑觸碰到那片維度貧瘠的土地,瞬間如同水滴滲入沙地,消失不見。
但變化,隨即以驚人的速度發生。
被皮屑“感染”的土地,開始散發出與嬰兒體表同源的、冰冷的金融輝光。土壤的顏色變為暗金色,質地變得如同細密的金沙,並且開始自主地、緩慢地蠕動、增殖!一種全新的物質,誕生了——「利息土壤」。
這片土壤本身,就如同一個微型的、自我複製的金融產品,其存在的每一秒,都在產生著微量的“空間利息”,不斷向外擴張,侵蝕、轉化著周圍一切非金融屬性的物質。
很快,消息傳開或許是璃資本有意散布)。來自主宇宙及其他維度的、渴望快速積累財富的投機者與殖民者,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鯊魚,蜂擁而至。他們看著這片能自我增殖的“息壤”,眼中充滿了貪婪。
他們帶來了特殊的“種子”——並非農作物,而是封裝在透明能量膠囊中的企業債券、政府公債甚至高風險次級貸衍生品!
殖民者們將這些“金融種子”,小心翼翼地播種在息壤之上。
奇跡或者說噩夢)發生了。
息壤貪婪地吸收著這些債券中蘊含的“債務關係”、“承諾支付”與“風險溢價”概念。然後,作為“回報”,土壤開始隆起、塑形!一個個身形模糊、由半凝固的暗金色土壤構成的人形生物,從播種處生長了出來!
這些就是債務奴隸!
它們沒有自主意識,隻有履行債券條款的本能。它們的存在意義,就是通過某種抽象的“勞動”比如維持息壤邊界的穩定、抵禦非金融規則的自然侵蝕、甚至相互“交易”以模擬市場流動性),來為持有其對應“債券種子”的殖民者,產生固定的“利息回報”!
每一個債務奴隸的脖頸上,都自動浮現著一個由光線構成的頸環,上麵清晰地顯示著一行不斷微調的數字:
【勞動轉化利率:0.0001小時】基於債券評級、市場波動及奴隸自身“耗損率”動態調整)】
殖民者們無需鞭撻,無需監督。他們隻需持有那份作為“所有權憑證”的債券,就可以眼睜睜看著自己名下的財富,隨著奴隸頸環上那微小但持續不斷的利率跳動,而穩定增長。他們收割的,不是糧食,不是礦產,而是最純粹的、由奴隸存在本身所創造的利息現金流!
而這,僅僅是開始。
最令人心驚的,是那利息土壤本身的特性。它並非固定不變。正如其名,它如同具備生命般,以一種恒定的、不受外界影響的速度,自我繁殖,向外擴張!
它侵蝕普通的土地,將其轉化為新的息壤;它吞噬虛空的能量,將其固化為金融規則的基石。殖民地的邊界,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向外推進,每分鐘,每秒,都在變得更大!更多的土地被轉化,意味著可以播種更多的債券,催生更多的債務奴隸,產生更龐大的利息洪流!
一個自我維持、自我擴張的金融殖民生態,圍繞著純息嬰兒無意間灑落的皮屑,形成了。
嬰兒似乎感知到了遠方那片因它而生的、正在蓬勃發展的“殖民地”,以及那通過某種無形鏈接反饋回來的、微弱的“利息”能量流。它在搖籃中翻了個身,體表的利率公式流淌得更加歡快,仿佛在為自己的“傑作”感到滿意。
它甚至無意識地,又抖落了一些皮屑。
更多的“息壤孢子”,飄向了其他維度。
金融的觸角,以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式——土地殖民與奴隸製——開始了它對多元宇宙的全麵滲透。而這一切,僅僅源於一個嬰兒無意識的啼哭。
薑璃立於維度之巔,俯瞰著那片不斷擴張的暗金色殖民地,以及上麵如同螞蟻般忙碌的債務奴隸和貪婪的殖民者。
她沒有阻止,也沒有鼓勵。
這隻是“純息”法則自然衍生的必然結果。
是時候,考慮為這個不斷成長的孩子,尋找更多……“營養豐富”的殖民地了。那被凍結的、蘊含著納粹因果的上海片段?或是其他一些,積累了深厚“曆史價值”的古老維度?
息壤的擴張,永無止境。而債務奴隸頸環上那跳動的利率,則是這個新生金融宇宙,最冰冷的心跳。
喜歡葬豪門:我靠破產危機收割全球請大家收藏:()葬豪門:我靠破產危機收割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