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一號會議室的窗簾緩緩合攏,將深圳午後的陽光隔絕在外。
取而代之的,是團隊成員們臉上vr頭顯發出的幽藍光芒。
“連接開始。”張偉平靜的聲音透過耳機傳來。
短暫的加載後,所有人的視覺被徹底接管。
他們懸浮於一片深邃的藍色星空中。
腳下,是緩緩旋轉的、由無數光點和流光線條構成的複雜結構雛形,宛如一個初生的星係。
數據的脈衝如同呼吸般在結構中明滅,將“企業語言七層寶塔”的輪廓隱隱勾勒出來。
這裡,就是“空間編程係統”的雛形空間,未來的“企業語言ord”。
團隊成員以發光虛擬體的形式出現,彼此能看到對方驚訝的神情。
張偉的虛擬形象站在星空的中央,聲音沉穩而清晰,穿透了這片數字宇宙:
“上午,我們看到了企業語言的‘七層寶塔’,那是沉澱企業文明的骨架。”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每一個虛擬的“光人”,“下午,我們要讓它——可以被編譯、被執行、被運行。”
沒有激昂的動員,隻有一句沉甸甸的宣告。
全場瞬間安靜,上午理論帶來的興奮與震撼,迅速被一種“要動真格”的緊張與期待取代。
張偉沒有直接展示技術,而是如同一位蘇格拉底式的教練,拋出了第一個問題:
“拋開我們上午的理論,告訴我,按照傳統方式,我們如何開發一個係統?比如,一個sr係統。”
邏輯縝密的小周立刻搶答:“我們先梳理采購業務流程,然後建立對象模型,比如采購訂單、供應商、物料,接著設計數據庫表結構,最後編寫前後端代碼實現……”
“很好,流程很標準。”張偉點頭,隨即話鋒一轉,拋出第二個問題,如同投下一顆深水炸彈:“那麼,為什麼現在幾乎所有大型企業的erp、es、cr係統,隨著業務擴展和時間推移,最終都會變得臃腫、僵化,甚至推倒重來?唯一例外的,是sap!”
會議室陷入沉默。
老陳的虛擬形象眉頭緊鎖,手指無意識地在虛空中敲擊,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的習慣。
張偉沒有讓沉默持續太久,他揮動手臂,在星空中劃出一道璀璨的光痕:
“因為,你們過去隻是在定義動作、定位問題這是‘術’,而不是在定義語言這是‘道’。動作是零散的、應景的,而語言是係統的、包羅萬象的、可傳承的。沒有統一的語言,就沒有真正的文明體係,有的隻是無數個信息孤島和臨時拚湊的補丁。”
“那麼,我們係統的本質是什麼?”張偉自問自答,同時雙手在虛空中操控。
隨著他的動作,幾個散發著白光的文字在星空中凝聚,構成一個清晰的金字塔結構,張偉指著這些說道:
“對象=詞,對應我們上午的第一、二層,功能模塊、業務建模層。
關係=語法
流程=句子
場景=段落
上麵三個對應我們上午的第三層,業務建模層。
文體=模板,對應我們上午的第四層,文體結構層。
企業=作品,對應我們上午的第五層,企業項目層。
文明=沉澱,等於我們做這一切的全部,也是我們構建的這套係統的終極意義。”
一直沉默寡言,戴著耳機仿佛置身事外的老陳,猛地抬起了頭,他的目光穿透虛擬鏡片,死死盯住那幾行字。
“你的意思是……”老陳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震顫,“我們以後……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一行行地敲代碼?而是在這個空間裡,直接‘擺放’這些業務對象,並‘連接’它們之間的關係?”
“沒錯。這就是我之前一直說的,人人可編程。”張偉肯定地點頭,語氣帶著一種開啟新紀元的莊重,“我們不是在寫代碼,我們是在三維空間裡,布置語義結構。空間本身,就是我們的編程器、編程語言。這就像從dos升級到圖形化的indos!”
老陳深吸一口氣,仿佛要攫取這虛擬空間中的氧氣,他喃喃道:“如果……如果能將業務語義徹底抽象並可視化……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這是必須的,sap的b拉線的模式,saesforcepaas平台,都在二維平麵給我們證明過,我們現在隻是把這兩者結合了一下,然後再移植到三維的vr空間罷了。”張偉很自然的回答道。
老陳沒有再說話,但他原本略顯佝僂的虛擬身影不自覺地挺直了,眼中閃爍著技術宅看到終極玩具時的光芒。
這個“沉默到抬頭”的細節,讓團隊所有人都意識到,張偉描繪的並非空中樓閣。
張偉的聲音回蕩在星空中:“在這裡,我們創建的每一個業務對象,每一個動作,都將作為‘詞彙’,永恒沉澱在這個空間中。這不是在實現功能,而是在構建企業文明永恒語義基礎的一磚一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各位同學,今天之後,我們就要把之前定義好的,企業語言的單詞表,一個一個灌進來了。”張偉鄭重的對團隊布置了第一項任務了。
這也將是空間編程、企業語言ord的,最基礎、最底層的沉澱積累了——‘企業語言的單詞表、字典’。
理論的光輝需要實踐的淬煉。
張偉話鋒一轉,將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到一個具體的光團上——那是“采購訂單”對象的最初原型。
“好,理論暫停。現在,我們來實戰,學會‘造字’,造第一個企業語言的文字。”張偉的聲音帶著引導者的力量,“我問,你們答。”
“第一個問題:采購訂單,在企業語境下,它到底是什麼?”
小溫立刻回答:“是承諾,一份向供應商購買貨物的承諾憑證。”
“很好!”張偉肯定道,星空中的一個光點被標記為【對象:需求的承諾】。
“第二個問題:這份‘承諾’由哪些不可或缺的屬性構成?”
小周迅速接上:“供應商、物料清單、數量、單價、總金額、交付日期……”
隨著他的報出,一個個屬性光點從“采購訂單”主體中分離出來,形成一個發著柔光的平麵,被標記為【信息麵、單詞:企業語義原子,也是企業語言的筆畫、字母】。
“第三個問題:這份‘承諾’會和誰發生關係,產生什麼故事?”
團隊成員七嘴八舌地補充:“它由【創建】行動觸發,需要【審批】行動確認,觸發倉庫【收貨】,聯動財務【對賬】……”
張偉將這些動作和關聯用流光線條連接起來,標記為【業務邏輯關係:組織行為的動作,企業語言的語法、句子】。
“如果企業語言句子裡出現了【對賬】業態詞,前麵卻沒有【收貨】也沒有【采購單】,這肯定是一個業務邏輯錯誤、企業語言的語法錯誤。”張偉順勢給團隊進行了企業語言語法的解釋,和定義。
就在這時,小周仿佛被一道閃電擊中,虛擬形象的光芒都為之一亮,他興奮地喊道:“我明白了!我們這不是在畫流程圖,我們是在把企業行為‘固化’成一種可執行的語義流程,一個完整的句子!”
“精辟!”張偉讚許道,“你抓住了核心。語言,正是因為可存儲、可傳遞,進而才能可執行。”
一直專注聆聽的小溫立刻行動,她調用係統功能,將剛才共識的成果——實體詞供應商、物料)、行動詞創建、審批)、計量詞數量、金額)、以及核心的業態詞“采購訂單”,鄭重地錄入一個懸浮在星空中的、散發著古樸光芒的《企業語言字典》虛擬‘抽屜’中。
當然小溫的這個動作隻是構建的企業語言單詞的vr表象,每個單詞內部的代碼,還需要逐個去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