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立刻跟進解說:“這是我們預設的‘異常校驗機製’,係統會自動放大因果關係密集的問題板塊,讓您可以看清它背後的業務路徑。”
係統展開了一條三個月的動態鏈路圖:從采購入庫滯後、到在製品長時間滯留、再到資金凍結率升高、客戶訂單流失。每個節點都標注有數據和責任人。
張偉這個就等於,把過去的數據也展示了,人類隻有化驗後才有“血紅細胞”數據,可是tob係統裡是有各個時刻的數據的,張偉此時隻需要按照,上麵的邏輯、算法,按照時間先後順序呈現數據就行。
當然這一切,都是張偉自己做的高保真原型圖。
ceo沒說話,靜靜瀏覽完,又突然點擊了左下角的“身份切換”。
係統提示:“切換為供應鏈副總視角?”
他選擇“確認”。
這個就等於,8大係統,隻看某一個係統。
張偉這個的用戶,肯定不隻有ceo,各大cxo也是自己的用戶,隻是他們隻能看自己真正管理的8大係統中的那一個。
ceo可以看全部,cxo隻能看自己那個,比如cfo就隻能看“財務資金係統fi、)=血液循環係統”。
下一秒,界麵瞬間切換:剛剛ceo能看到的8大係統沒有了,隻有供應鏈副總權限下的‘消化係統’的指標了,庫存周期、交付準時率、工單處理閉環率。
張偉輕聲補充:“我們稱之為‘角色認知鏡像’。當身份發生變化,係統也隨之切換分析維度。對高管來說,有時候不是‘看不見’,而是‘站錯了位置’。”
ceo的操作沒有停頓。
張偉很有點感慨啊,做vr的就是不一樣,至少vr操作層麵人家門兒清,手柄、視角切換完全不用張偉教。
也側麵證明這個ceo雖然麵癱,但是很接地氣,自家的產品都很熟悉。
他再度點擊右上角的“智能會議模式”。
係統基於當前亮紅燈數據指標狀態,生成三個智能議題:
【議題一】:運營成本異常上升
【議題二】:新產品試製延後8天
【議題三】:人均產出比下滑6
ceo毫不猶豫點下第二項。
畫麵中展開了一份ai模擬的“議題報告”:責任部門、異常路徑、可能因果、建議乾預措施,全部結構化展現。底部還有一行小字:
“建議:召開專題會,僅需30分鐘。”
張偉適時開口:“未來,您不需要再聽每個部門各講一遍。隻要提前進入座艙,看係統推送的三大議題,一鍵生成會議議程和支持材料。高管會議,隻談判斷,不再浪費時間收集信息。”
ceo沒有回應。但張偉能從他快速切換的操作和精準點擊的節奏中看出——對方,已經在“腦中排演”真實使用這套係統的場景了。
而這,正是張偉最想看到的——不是讚美,而是沉默中的代入感。
張偉內心是震驚的,也是狂喜的,更是忐忑的。
對方發現好幾個地方點不進去了,張偉的高保真原型圖沒在畫了啊。
誰知道這個ceo,那麼強悍,能點擊那麼深入。
過了好一會,張偉像一個npc一樣,一動不動站在vr空間裡,看著對方行雲流水的操作,完全不像一個第一次的新手。
這其實就是,你做的一個產品真的抓住了對方的痛點、需求,其實不需要你教人家如何用的。
人家看一眼就會了,甚至用的比產品發明者還好。
就像電鑽,以前需要一點一點鑿,現在就是噠噠搞幾下,你讓生產電鑽的工程師,能有裝修師傅用的好?
張偉看對方停下來了,馬上在一旁說道:
“這是我預測未來的一些vr的使用場景。”
ceo沒有說話,隻是輕輕旋轉視角,點開了張偉在vr空間裡用手柄指向的地方。
這是張偉單獨給這個ceo準備的禮物。
這一次,是一個雷達圖——張偉設置的“vr賦能場景預估圖”正靜靜浮在中間。
【未來五年·vr在企業業務場景中的roi預估】
沉浸式會議:0.9
決策可視化輔助:1.6
數字工廠孿生:1.3
員工培訓:1.1
客戶交互展示:0.7
張偉看著他,輕聲道:“我們其實在重新定義一個命題——vr,不是僅僅用來打遊戲、看電影的!我們更希望它能成為企業的新質生產力工具。”
ceo停住了,看著那組指標,像是在計算,又像在沉思。
幾秒後,他忽然輕聲說了一句:“我一直在等一個理由,把我們vr部門留下來。”
張偉神經一震,卻沒有說話。
ceo沒有繼續展開,隻是切換視角,調出了一組“三地工廠指標對比圖”,看了十幾秒,才又淡淡開口:
“這組圖,如果能嵌入我們現有的遠程會議係統……我就知道它不僅能看,還能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