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的春天,來得有些遲,也格外寒冷。
襄陽城頭的積雪漸漸消融,雪水混合著去冬的血汙,沿著斑駁的牆磚汩汩流下,在城牆根彙成一道道暗紅色的泥濘。寒意並未隨著積雪的融化而散去,反而帶著一種濕冷的穿透力,滲入人的骨髓。
然而,這冰雪消融的景象,終究帶來了一絲萬物複蘇的氣息。至少,堅冰封鎖的漢水開始重新流動,帶來了上遊的生機,也帶走了部分戰爭遺留的汙穢。
陳暮站在修複一新的城牆上,眺望著遠方。荊山方向,周瑜的營寨依舊穩如磐石,旗幟在料峭春風中飄揚,無聲地宣告著對手的存在與耐心。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已經停止,雙方似乎形成了一種默契的僵持。
城內的重建工作進展迅速。在王粲的得力組織下,大部分毀於戰火的民宅得以重建,集市重新開張,雖然遠不如戰前繁華,但基本的秩序和生計已經恢複。農田裡,也開始出現了農人忙碌的身影,抓緊時節進行春耕。戰爭留下的創傷正在緩慢愈合,但那份刻骨銘心的記憶和深埋的恐懼,卻非一朝一夕能夠抹去。
張遼的騎兵與文聘重新整編的水陸軍進行了數次聯合操演,戰力穩步提升。陳暮利用這段相對和平的時期,大力整飭軍備,督促工匠打造器械,囤積糧草。他知道,與周瑜的和平是暫時的,下一次交鋒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
“使君,江陵急報!”一名信使匆匆登上城樓,呈上書信。
陳暮展開一看,是江陵守將發來的。信中詳細彙報了劉備軍南下的最新動向。劉備果然打著“左將軍奉詔撫民”的旗號,一路南下,並未強攻城池,而是以招撫為主。荊南四郡中,兵力最弱、距離最近的武陵郡太守金旋,在劉備大軍壓境和內部部分官員的勸說下,已然獻城歸附!
“劉備動作好快!”跟在陳暮身邊的張遼看了信,濃眉緊鎖。
陳暮將信收起,臉上並無太多意外之色:“荊南四郡,本就各自為政,兵力薄弱。劉備攜皇叔之名,有關張趙雲之勇,諸葛亮之智,取之並非難事。武陵已下,長沙、桂陽、零陵恐怕也支撐不了多久。”
他頓了頓,繼續道:“劉備此舉,看似避開我軍與周瑜的鋒芒,另辟蹊徑,實則是要在荊州紮下根基。一旦讓其儘得荊南,整合力量,必成心腹大患。”
張遼握拳道:“難道就眼睜睜看著他坐大?末將願率輕騎南下,趁其立足未穩,襲擾其後!”
陳暮搖了搖頭,目光依舊望著南方:“文遠,我知你求戰心切。但丞相嚴令,我等首要任務是穩固襄陽,防範周瑜。且劉備南遷,攜民而行,速度雖慢,卻深得民心。我軍若貿然南下追擊,一則可能被周瑜所乘,二則……恐失荊北人心,被斥為窮兵黷武,反助劉備聲望。”
他歎了口氣:“眼下,我們隻能加緊穩固自身,同時密切關注劉備動向,並將此間情形,詳細稟報丞相,請丞相定奪。”
就在陳暮收到江陵急報的同時,荊山腳下的江東大營中,周瑜也得知了武陵易主的消息。
中軍帳內,炭火盆驅散著春寒。周瑜披著一件裘袍,麵色比之前更加蒼白,偶爾以袖掩口,發出幾聲壓抑的低咳。魯肅、程普、韓當、周泰等文武重臣分列左右。
“劉備……劉玄德,果然非池中之物。”周瑜放下軍報,聲音帶著一絲病態的沙啞,卻依舊清晰,“我等在此與陳暮、張遼對峙,他卻趁機南下收取荊南,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程普憤然道:“都督!劉備此舉,無異於趁火打劫!若非我軍在此牽製曹軍主力,他焉能如此輕易得手?如今他坐享其成,豈能容他!”
韓當也附和:“是啊都督,不如分兵南下,與劉備爭奪荊南!豈能讓他白白占了便宜!”
周瑜抬手,止住了眾將的激憤之言。他看向一直沉默的魯肅:“子敬,你以為如何?”
魯肅沉吟道:“都督,劉備取荊南,雖在我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此人素有雄才,又得諸葛亮輔佐,其誌不小。如今之勢,我軍若強行分兵南下,一則兵力分散,恐被襄陽曹軍所乘;二則,與劉備交惡,殊為不智。”
他頓了頓,繼續分析:“曹操雖經襄陽之敗,然根基未損,仍是我江東大敵。劉備新得荊南,根基未穩,其勢尚弱。於我而言,多一個弱小的劉備在荊南牽製曹操,總好過讓曹操完全掌控荊州。不如……暫且默認現狀,甚至可遣使示好,維持表麵同盟,共抗曹操。待日後……再做圖謀。”
“示好?”周泰眉頭緊皺,顯然不滿。
周瑜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子敬之言,老成謀國。劉備,梟雄也,不可不防,但眼下,亦不可輕易為敵。曹操在北,勢大,方為我江東首要之患。”
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喉頭的癢意,決斷道:“傳令,加派細作,密切關注劉備在荊南動向,尤其是其與曹軍是否有接觸。同時,以我名義,修書一封與劉備,祝賀其得武陵,重申孫劉兩家盟好之意,共抗國賊曹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此舉,既是穩住劉備,也是麻痹曹操和陳暮,為江東爭取更多休整和謀劃的時間。
“那……襄陽這邊?”程普問道。
周瑜目光投向帳外襄陽的方向,淡淡道:“陳暮、張遼守備森嚴,急切難下。傳令三軍,繼續深溝高壘,保持壓力,但不必主動求戰。待我病體稍愈,再觀時變。”
襄陽郡守府內,陳暮親筆寫就的奏報,被用火漆封好,交由精乾信使,以八百裡加急的速度送往許都。
奏報中,他詳細陳述了襄陽之戰後的局勢:城防修複、民生恢複、軍隊整訓的情況;與周瑜對峙的現狀;以及最重要的——劉備南下,武陵失陷,荊南恐將易主的嚴峻判斷。他在最後懇切寫道:“……劉備,人傑也,更得諸葛亮為輔,如虎添翼。今據荊南,收攬人心,其勢漸成。若任其坐大,整合荊襄,則南顧之憂,恐甚於東吳。臣愚見,當早做籌謀,或遣使安撫,暫穩其心;或伺機派精銳南下圖之,然需慎防周瑜乘虛而入。伏乞丞相聖裁。”
寫完這封奏報,陳暮感到一陣深深的疲憊。內有民生凋敝,外有強敵環伺,更有劉備這等潛龍在側翻雲覆雨。荊北的局麵,看似穩定,實則暗流洶湧,如履薄冰。
他走到院中,初春的寒風拂麵,讓他精神微微一振。抬頭望去,北方的天空陰沉依舊,但雲層似乎比前幾日薄了一些,隱約透出些許微光。
“許都……丞相此刻,又在謀劃著什麼呢?”陳暮心中默念。
他知道,自己在這裡做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荊北的存亡,也影響著天下大局的走向。他就像一枚被投入激流的砥石,不僅要承受水流的衝擊,還要在漩渦中努力穩住自身,甚至試圖改變水流的方向。
前路漫漫,春寒料峭。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他便隻能,也必須,砥礪前行。
喜歡魏砥請大家收藏:()魏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