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吳侯府邸深處。
孫權獨坐於書房,窗外秋雨淅瀝,敲打著芭蕉葉,更添幾分煩悶。他麵前攤開著交州使者韓洙、馬謖呈上的國書副本,以及張昭、顧雍等重臣對此事的初步意見。字裡行間,仿佛都化作了無形的壓力,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議和?如何議?
答應陳暮的條件,承認其對荊南四郡的統治?這無異於在自己臉上刻下“無能”二字,將父兄基業拱手讓人,朝野上下,那些本就對他繼位有所微詞的宗室老臣、地方豪強會如何看他?可不答應,廬陵新喪,水軍儘沒,陸遜、淩統被擒,文聘水軍遊弋於彭蠡澤,鄧艾陸軍虎視豫章,拿什麼去抵擋?難道真要等到交州兵臨建業城下嗎?
“砰!”孫權猛地一拳砸在案幾上,震得茶盞亂響。他胸中憋著一股邪火,無處發泄。恨陳暮狡詐凶悍,恨陸遜兵敗辱國,更恨自己當初為何要聽從呂蒙雖已故,但其戰略影響仍在)等人的建議,去招惹交州這個不該招惹的敵人!
“主公,張公、顧公與諸葛都尉在外求見。”內侍小心翼翼的聲音在門外響起。
孫權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翻騰的情緒,沉聲道:“宣。”
張昭、顧雍、諸葛瑾三人魚貫而入,神色皆是一片凝重。
“主公,”張昭作為文臣之首,率先開口,聲音帶著老年人特有的沉緩,“交州使者所提之事,關乎國本,老臣與元歎、子瑜商議良久,以為……當以和為貴。”
孫權眼皮一跳,沒有接話。
顧雍接口道,他是陸遜的嶽父,此刻心情最為複雜,但言語依舊冷靜:“主公,我軍新敗,士氣低落,亟需休整。陳暮雖勝,亦疲憊,其北有曹操,西有劉備,亦不敢久陷於江東戰事。此時議和,正合其時。承認其對荊南名義上的統治,換取邊境安寧,召回伯言、公績,保存國力,方為上策。”
諸葛瑾也補充道:“子布、元歎公所言甚是。且據使者言,陳暮對伯言、公績頗為禮遇,此乃釋放善意。我方可借此與之周旋,在具體條款上爭取更多利益,例如,要求其退出廬陵,或至少共享贛水航道等。”
“退出廬陵?共享航道?”孫權終於開口,聲音冰冷,“你們覺得,陳明遠會答應嗎?他費儘心力打下的城池,會輕易吐出來?他如今勢大,肯與我們議和,已是給了天大的麵子了吧!”話語中充滿了譏諷與不甘。
張昭等人默然。他們何嘗不知孫權的憋屈?但現實如此,由不得意氣用事。
就在這時,又一名近侍匆匆而入,低聲稟報:“主公,北麵……有密信至。”
孫權眉頭一皺,接過密封的竹筒,揮退了近侍。他拆開一看,臉色瞬間變得更加陰沉。信是來自北方的“老朋友”,措辭“懇切”,先是“慰問”江東新敗,繼而“提醒”孫權,陳暮此人心機深沉,其禮遇陸遜,恐有離間之意,若輕易議和,讓其消化了荊南,將來必成心腹大患。信中甚至隱晦提及,若孫權需要,北方可在“適當”時候提供“支持”。
這封信,像是一滴冷水滴入滾油,讓孫權本已稍顯平複的心緒再次沸騰起來。曹操的“提醒”,看似好意,實則包藏禍心,是想讓他與陳暮繼續鬥下去!可這封信,也並非全無道理……陳暮真的會滿足於荊南嗎?他禮遇陸遜,是真的惜才,還是做給自己看的?
猜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迅速生根發芽。
“此事……容孤再想想。”孫權將密信攥緊,聲音沙啞地對著三位重臣說道,“你們先退下吧。告訴交州使者,他們的國書,孤已閱,需待朝議之後,再予答複。”
張昭三人對視一眼,心中皆是一歎,知道主公心結難解,隻得躬身退下。
空蕩的書房內,孫權獨自麵對搖曳的燭火和窗外的雨聲,臉上的表情在明暗之間不斷變幻。理智告訴他應該議和,但情感和那來自北方的“提醒”,卻又讓他猶豫不決。每一次看向輿圖上那片已然易色的荊南,他的心就如同被針紮一般刺痛。
韓洙與馬謖被安置在驛館之中,待遇尚可,但行動受到嚴格限製,等同於軟禁。他們並不意外,深知此行艱難。
“韓兄,孫權猶豫不決,恐生變數。”馬謖在房中踱步,眉宇間帶著一絲憂色,“拖延日久,恐對我方不利。北曹西劉,皆非善類,若他們趁機介入,或慫恿孫權繼續用兵,則和議難成。”
韓洙相對沉穩,他坐在案前,緩緩擦拭著手中的使節旌節,澹澹道:“幼常稍安勿躁。孫權非昏聵之主,利弊權衡,他心中清楚。如今之勢,他比我們更需時間休養生息。所謂拖延,不過是拉高姿態,想在談判中多撈些好處罷了。我們隻需穩住,靜待其召見即可。”
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簡單。隨後幾日,他們能明顯感覺到,建業城內的氣氛有些微妙。原本一些對議和持開放態度的江東官員,態度變得曖昧起來,甚至有人暗中傳遞消息,暗示北方曹操對江東的“關切”,以及陳暮禮遇陸遜可能存在的“深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是有人在下絆子。”馬謖敏銳地察覺到了背後的暗流,“定是曹操的細作在散布謠言,離間孫權和陸都督,破壞和議!”
韓洙目光一凝:“不錯。此計甚毒。孫權本就多疑,若對陸伯言生出猜忌,無論和議成否,於江東皆是損害。”
正在此時,驛館外傳來通報,諸葛瑾前來拜訪。
諸葛瑾此行,名為探望,實為試探。雙方見禮落座後,諸葛瑾寒暄幾句,便切入正題:“二位使者在此久候,吳侯心中歉然。隻是此事關係重大,朝中眾說紛紜,還需時日統一意見。尤其是關於陸伯言、淩公績二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