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婁縣後世的上海地區雛形,位於長江入海口南岸),新設立的市舶司衙門臨江而建,風格與傳統的官署迥異,少了幾分威嚴,多了幾分務實與開放。高大的旗杆上,除了鎮南大將軍府的旗幟,還懸掛著象征通商貿易的特定幡旗。碼頭上,原本零散的漁村和簡陋貨棧已被規劃整齊的泊位、倉庫和查驗場地所取代。空氣中彌漫著鹹濕的海風、木材桐油以及各種香料貨物混合的獨特氣味。
糜竺身著司使官服,精神矍鑠地站在碼頭高處,俯瞰著眼前繁忙的景象。大小海船、江船穿梭往來,桅杆如林,帆影蔽日。來自交州的稻米、熱帶珍木、珍珠玳瑁;來自荊南的竹木、漆器、茶葉;乃至通過西南秘密商路輾轉而來的蜀錦、邛竹杖;以及等待裝船運往各處的江東絲綢、瓷器、銅鐵器,在這裡彙聚、交易、轉運。
“登記編號‘海字零柒叁’號交州貨船,滿載稻米一千五百石,香料五十箱,已查驗完畢,課稅依新例,準予卸貨入丙字倉!”
“編號‘江字貳佰壹’號吳郡商船,申請前往夷州台灣)探貿,所載絲綢、瓷器已核驗,頒發‘勘合符信’,準予放行!”
吏員們手持賬冊和特製的勘合文書,高聲唱喏,聲音在喧鬨的碼頭上依然清晰可辨。一隊隊身著統一號服的力工,在監工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裝卸貨物。另有市舶司下屬的護衛水軍,乘著快艇在港區外圍巡弋,防止走私與匪患。
“糜司使,這市舶司初立,便有如此氣象,真乃主公之福,江東之幸也!”一位隨行的屬官讚歎道。
糜竺撫須微笑,眼中閃爍著商賈特有的精明與開拓者的豪情:“此乃主公高瞻遠矚!昔日吳越之地,便有海通之利,然從未如現今這般,由官府主導,規範管理,鼓勵海貿。假以時日,此地必將成為溝通南北、連接海內的財富彙聚之所!不僅能充實府庫,更能引來四方奇物,開闊我軍民眼界。”
他指著遠處幾艘正在建造的、體型明顯大於尋常海船的艦船骨架:“看,那是主公特批建造的‘寶船’,載重更大,航程更遠,將來不僅要通夷州,還要南下林邑占城)、扶南柬埔寨),乃至更西方的國度!屆時,我江東之富庶,將不亞於中原!”
市舶司的設立,如同在江東經濟的血脈中注入了一股強大的活力。它不僅帶來了直接的稅收,更促進了相關手工業、造船業的發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一個新興的、以海洋貿易為導向的繁華之地,正在長江口悄然崛起。
建業城中心,新落成的招賢館氣勢恢宏,雖不尚奢華,但格局開闊,彰顯著求賢若渴的姿態。館前廣場上,每日都有來自各地的士子排隊等候,或遞交策論,或等待麵試考核。人流絡繹不絕,議論紛紛,儼然成了建業一景。
館內,徐元與陸遜親自坐鎮,主持最終的遴選。他們麵前,是經過初步篩選後留下的數十份策論和名單。
“主公求賢令明示,‘不論出身,唯才是舉’,然其中尺度,仍需仔細把握。”徐元翻看著一份策論,對陸遜低聲道,“此人乃會稽寒門,論及開發海鹽、整頓鹽政,頗有見地,然其言辭間,對本地豪強把持鹽利頗有微詞,若用之,恐激起地方反彈。”
陸遜接過看了看,沉吟道:“其策論確有可取之處。鹽利關乎國計民生,不可長久操於私門。然此事牽涉甚廣,不宜操切。不若先將其納入市舶司或工曹為吏,使其熟悉實務,待其有所表現,再酌情擢升,亦可觀察其心性能力。至於豪強……徐徐圖之,以律法、新政逐步規範,方為上策。”
另一邊,龐統則更關注那些涉及軍謀、地理、縱橫之術的人才。
“丹陽此人,精於地理,所繪江東、荊西乃至江北部分地域的山川險要、道路津渡圖,極為詳儘,於軍旅大有裨益!”
“吳郡這年輕士子,雖出身商賈,卻對算術、工巧之物頗有鑽研,其所獻改進弩機連射與投石車定位之法,看似奇巧,細思卻極有用處!”
遴選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期間,亦有江東本地大族子弟,依仗家世,或明或暗地要求特殊待遇,甚至散布流言,質疑寒門士子的能力。徐元與陸遜或軟或硬,或引經據典,或直指利害,將這股阻力悄然化解於無形。他們深知,招賢館能否真正發揮作用,關鍵在於公平。唯有如此,才能吸引真正的人才,打破士族對上升通道的壟斷。
數日下來,一批確有實學、背景各異的士子被選拔出來,根據其特長,分派至將軍府各曹、地方郡縣或工坊、市舶司等處任職。雖然官職不高,卻給陳暮集團帶來了一股新鮮血液和務實風氣。招賢館的成功運作,初步建立了不同於傳統察舉、更注重能力與實效的人才選拔機製,為陳暮政權的穩固與發展,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礎。
鎮南大將軍府後園,陳暮難得有半日清閒,在書房考較陳砥的功課之餘,也與他閒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父親,市舶司是什麼?招賢館又是什麼?”陳砥好奇地問道,他近日在府中常聽人提起這兩個地方。
陳暮放下手中的文書,耐心解釋:“市舶司,是管理海上和江河貿易的衙門,就像一個大市集的管理者,負責收稅、維持秩序,讓各地的貨物能順暢流通,這樣我們就能獲得財富,百姓也能買到需要的東西。招賢館,則是尋找和選拔有才能的人的地方,不論他出身富貴還是貧寒,隻要有真本事,就能獲得官職,為國效力。”
陳砥眨著眼睛想了想:“就像管仲治理齊國,重視商貿,選拔人才那樣嗎?”
陳暮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和欣慰,沒想到兒子小小年紀,竟能聯想到管仲。他讚許地點點頭:“不錯,砥兒能想到這一層,很好。治國之道,無非在於富民與選賢。市舶司意在富民,招賢館意在選賢。此二者,如同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他頓了頓,又道:“然而,知易行難。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如何確保選拔的公正,如何讓新政真正惠及百姓而非擾民,其中分寸,極難把握。為父與諸位叔伯,如今便是在做這些事情。”
陳砥似懂非懂,但父親話語中的鄭重與期許,他卻感受到了。他挺起小胸膛:“孩兒明白了!孩兒一定好好讀書,將來也幫父親管理市舶司,選拔賢才!”
陳暮聞言,開懷大笑,將兒子攬入懷中。亂世之中,能享有天倫,能看著繼承人慢慢成長,理解自己的抱負與艱辛,實乃莫大的慰藉。
建業的繁華與招賢的盛況之下,陰影中的較量從未停止。龐統坐鎮暗衛總部,如同蜘蛛坐鎮網中央,接收著來自各方的密報。
“報!丹陽匪患殘餘已清剿,俘獲匪首心腹一名,據其交代,與其聯絡之曹軍細作代號‘鼴鼠’,藏身於京口一漁行之內!”
“報!吳郡朱氏旁支子弟朱明,近日與一江北行商接觸頻繁,行商身份存疑,疑為曹軍細作,試圖通過朱明打探招賢館入選士子背景及分配去向!”
“報!發現江北新型傳遞密信方式,以特製米漿書於普通布帛之上,遇碘酒則顯影!已成功截獲三封!”
一條條線索彙聚而來,龐統冷靜分析,迅速下達指令:
“京口‘鼴鼠’,立刻密捕,撬開他的嘴,順藤摸瓜,務必找出其在建業的上線!”
“嚴密監控朱明及那名行商,查清其目的,暫時不要打草驚蛇,看看能否引出更大的魚。”
“將新型顯影之法通報各關卡哨所,加強布帛類物品的查驗!”
暗衛如同無形的利刃,在繁華的市井與隱秘的角落中穿梭,與曹操派來的細作進行著無聲卻凶險的搏殺。不斷有細作落網,也不斷有新的滲透企圖被發現。這場暗戰,考驗的不僅是勇氣和武力,更是智慧、耐心與組織的嚴密性。
月餘時間,建業乃至整個陳暮控製區,呈現出一派蓬勃發展的景象。市舶司稅收日漸充盈,招賢館選拔的人才逐漸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作用,內部經過幾輪清洗,隱患被大大降低,江防、陸防體係也日益鞏固。
陳暮站在翻修一新的鎮南大將軍府門樓上,俯瞰著這座正在迅速煥發生機的古城。華燈初上,城內坊市間依舊人流如織,隱約傳來商販的叫賣聲和絲竹之聲;遠處江麵上,水軍巡邏的燈火如同繁星點點。
“主公,如今我境內,商路漸通,賢才初聚,內患稍弭,軍備日整,可謂根基初定矣。”徐元站在他身後,感慨道。
龐統也道:“雖仍有暗流,然大局已穩。曹操的封鎖與滲透,短期內難以動搖根本。劉備蟄伏益州,暫無東顧之力。此正乃我輩積蓄力量,以待天時之良機!”
陳暮負手而立,江風吹動他的衣袂。他的目光越過眼前的繁華,投向北方漆黑的夜空,那裡是曹操的疆域,是他最終必須麵對的強敵。
“根基初定,不過萬裡長征第一步。”陳暮的聲音平靜而堅定,“曹操勢大,非一日可圖。劉備亦非池中之物。我等切不可因一時之安而懈怠。市舶之利,當惠及更多百姓;招賢之策,需持之以恒;內部整飭,不可一日鬆懈;軍備改良,更要日夜兼程。”
他轉過身,看著兩位最重要的謀臣:“權柄之重,在於用之有道,在於根基牢固。如今,我們隻是初步鑄就了這權柄之基。接下來,該如何運用這權柄,在這亂世中開辟一番新天地,方是真正的考驗。”
夜色中的建業城,燈火璀璨,仿佛一顆鑲嵌在長江之濱的明珠,散發著新興勢力的活力與野心。陳暮知道,他所鑄造的,不僅僅是一座城池的繁榮,更是一個即將攪動天下風雲的權力中心。未來的道路,依然漫長而艱險,但至少,他已經穩穩地踏出了最堅實的第一步。
喜歡魏砥請大家收藏:()魏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