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暗能量抑製裝置的研發困境_星海啟元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星海啟元 > 第172章 暗能量抑製裝置的研發困境

第172章 暗能量抑製裝置的研發困境(1 / 2)

聯合科研中心的核心實驗室懸浮在星穹文明的同步軌道空間站內,巨大的環形穹頂由透光納米材料構成,能清晰望見銀河係旋臂的璀璨星光。實驗室中央,一座高三十米、直徑十五米的金屬架構巍然矗立,銀白色的合金表麵刻滿了細密的能量導流紋路,這便是反物質場力發生器的雛形。五大文明的工程師們穿著適配不同環境的科研製服,在架構周圍忙碌著,全息屏幕上滾動著密密麻麻的場力參數,空氣中彌漫著低溫冷凝產生的白霧,混合著空間結晶礦特有的淡藍色熒光。

林遠舟站在主控台旁,指尖劃過虛擬操作界麵,黑色黑石在口袋裡散發著微弱的暖意,仿佛在感知這台關乎星係命運的裝置。他看向身邊的蘇晚晴,她正緊盯著屏幕上的溫度曲線,眉頭微蹙,眼底布滿了紅血絲。連續七十二小時的高強度工作,讓這位地球最頂尖的物理學家也難掩疲憊。

“晚晴,設備的低溫場力環境模擬結果怎麼樣?”林遠舟的聲音帶著一絲沙啞,但依舊沉穩。

蘇晚晴抬手揉了揉太陽穴,調出一組動態數據:“不太理想。我們嘗試了地球最先進的‘超導低溫製冷係統’和星穹文明的‘空間熱隔離技術’,最多隻能將核心區域的溫度穩定在268.3c,距離發生器所需的273.15c以下還有近五度的差距。更關鍵的是,這種低溫狀態隻能維持十分鐘,之後就會因為場力波動出現溫度回彈。”

她指向屏幕上跳動的紅色警示燈:“你看,每次溫度接近臨界值時,空間結晶礦的能量活性就會急劇下降,無法達到注入標準。如果強行注入,能量會在傳輸過程中發生衰減,甚至可能導致場力紊亂。”

星穹文明的首席工程師雷蒙德大步走來,他身材高大,皮膚呈深灰色,額頭上的能量感應紋路因焦慮而微微發光。“林隊長,蘇博士,我們已經嘗試了所有已知的製冷技術組合。”雷蒙德的聲音帶著金屬摩擦般的厚重感,“星穹文明的空間熱隔離技術能隔絕99.9的外部熱能,但發生器運行時自身會產生量子隧穿效應帶來的熱量,這些內生熱無法有效導出,就像在一個密閉的盒子裡生火,再厚的隔熱層也無濟於事。”

伊瑟爾星的工程師莉婭跟著走來,她的水晶皮膚在低溫下折射出清冷的光芒。“量子重構技術或許能臨時改變材料的熱傳導屬性,但無法持久。”莉婭輕輕搖頭,“我們嘗試用納米機器人在發生器內部構建散熱通道,但270c以下的極端環境會讓納米機器人的程序紊亂,根本無法正常工作。”

新星球的艾拉蹲在發生器底部,毛茸茸的爪子正撫摸著冰冷的金屬外殼,她身邊的能量感知生物“閃靈”——一團拳頭大小、通體發光的軟體生物,此刻正發出微弱的嗡鳴。“閃靈說,發生器核心區域的場力很不穩定。”艾拉抬起頭,耳朵耷拉著,“它能感覺到空間結晶礦的能量在低溫下變得很‘暴躁’,就像被束縛的野獸,一旦注入方式不對,就會引發混亂。”

林遠舟沉默地走到發聲器旁,伸手觸碰冰冷的金屬表麵,一股寒意瞬間透過防護手套傳來。他能感受到黑石在口袋裡的脈動變得急促,似乎在呼應著某種未知的能量波動。“星核文明那邊有消息嗎?他們作為存在十億年的文明,應該見過類似的極端環境技術。”

話音剛落,主控台的全息通訊突然亮起,星核文明的能量體代表“光核”出現在屏幕中央,金色的能量流緩緩湧動。“林遠舟,我們已經監測到你們的困境。”光核的聲音直接回蕩在眾人的意識中,“超低溫場力環境的維持,關鍵不在於隔絕熱能,而在於構建‘空間能量負壓區’。”

“空間能量負壓區?”張詳前推了推眼鏡,眼中閃過一絲好奇,“這與我統一場論中的‘空間能量梯度模型’不謀而合。你的意思是,通過改變局部空間的能量密度,形成負壓,從而讓熱能自發流向能量密度更低的區域?”

“正是如此。”光核的能量流波動了一下,“古星核文明在研究空間平衡時,曾開發出‘低溫空間能量壓縮技術’。該技術通過精準調控局部空間的場力頻率,將空間能量壓縮至臨界點,形成負壓區,使區域內的熱能被強製‘擠壓’出去,從而達到接近絕對零度的超低溫環境,且能長期穩定維持。”

蘇晚晴立刻興奮起來:“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技術!光核閣下,能否將這項技術的詳細參數和操作原理傳輸給我們?”

“當然。”光核的能量流分解成無數細小的光點,“技術資料已通過跨文明安全通道發送。該技術需要與你們的製冷係統配合使用,製冷係統負責初步降溫,空間能量壓縮技術負責構建負壓區,兩者形成互補,就能穩定維持273.15c以下的環境。”

林遠舟立刻下令:“雷蒙德工程師,麻煩你帶領星穹文明和地球的技術團隊,根據光核提供的資料改造製冷係統。莉婭,你和伊瑟爾星的團隊負責優化發生器的能量導流通道,確保低溫環境下能量傳輸不受影響。張教授,麻煩你從理論層麵驗證技術的可行性,避免出現場力衝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收到!”眾人齊聲回應,實驗室裡頓時響起更加密集的操作聲。

張詳前坐在虛擬演算台前,指尖飛速敲擊著鍵盤,屏幕上出現複雜的公式推導過程。“林隊長,這項技術完全符合統一場論的能量守恒定律。”他抬頭說道,“空間能量壓縮過程中,被擠壓出去的熱能會轉化為空間勢能,儲存在負壓區的邊界,不會造成能量損耗,反而能在需要時回收利用。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低溫維持問題,還能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雷蒙德的團隊行動迅速,僅用二十小時就完成了製冷係統的改造。改造後的製冷係統新增了三個空間能量壓縮模塊,分彆安裝在發生器的上、中、下三個區域,模塊表麵布滿了與光核提供的技術資料對應的能量紋路。

“林隊長,改造完成!”雷蒙德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我們進行了三次空載測試,空間能量壓縮模塊能成功構建負壓區,製冷係統與模塊配合,可將核心區域溫度穩定在273.2c,持續時間超過七十二小時,完全滿足要求。”

林遠舟看著屏幕上穩定的溫度曲線,點了點頭:“很好。現在,準備進行首次能量注入測試。莉婭,空間結晶礦的能量準備情況如何?”

莉婭走到主控台旁,調出能量儲備數據:“我們已將純度99.9的空間結晶礦放入能量轉化爐,轉化為液態能量,能量強度達到1.2x1012焦耳,完全符合注入標準。能量導流通道已優化完畢,采用量子重構材料製造,能承受超低溫和高強度能量的雙重衝擊。”

艾拉抱著閃靈,走到林遠舟身邊:“閃靈說,現在的場力環境很穩定,空間結晶礦的能量也很‘平靜’,可以進行注入測試了。”

林遠舟深吸一口氣,目光掃過在場的所有工程師:“各位,這是首次完整測試,關乎抑製方案的推進進度。所有人各就各位,密切監控各項參數,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啟動應急預案。蘇晚晴,麻煩你負責主控台的操作,控製能量注入速度和強度。”

蘇晚晴坐在主控台前,雙手放在虛擬操作杆上,眼神專注:“能量注入準備就緒,初始注入速度設定為1x1010焦耳秒,強度逐步提升,預計十分鐘內完成注入。”

“開始注入!”林遠舟一聲令下。

蘇晚晴緩緩推動操作杆,能量轉化爐中的液態空間結晶礦能量順著導流通道,緩緩流向發生器的核心區域。屏幕上,能量注入曲線平穩上升,溫度曲線始終穩定在273.2c,場力波動值控製在安全範圍內。

“一切正常!”雷蒙德興奮地喊道,“能量傳輸效率98.7,沒有出現衰減現象!”

莉婭也點頭說道:“量子導流通道運行穩定,沒有出現材料疲勞跡象。”

林遠舟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他看向張詳前:“張教授,理論層麵有什麼異常嗎?”

張詳前盯著屏幕上的場力矢量圖:“目前來看,場力分布均勻,能量流動符合統一場論的預測。但我注意到,核心區域的空間能量密度上升速度比預期快了0.3個百分點,可能是空間結晶礦的能量活性超出了我們的預估。”

“需要調整注入速度嗎?”蘇晚晴立刻問道。

林遠舟沉吟片刻:“先觀察一下,按原計劃繼續注入。如果密度上升速度持續加快,再進行調整。”

然而,就在能量注入達到70時,意外突然發生。屏幕上的空間能量密度曲線突然急劇飆升,紅色警示燈瞬間全部亮起,刺耳的警報聲在實驗室裡回蕩。

“不好!能量密度失控了!”蘇晚晴猛地拉動操作杆,試圖切斷能量注入,但已經來不及了。

“核心區域場力紊亂!出現能量聚集現象!”雷蒙德嘶吼著,額頭上的能量紋路因緊張而變得通紅。

林遠舟瞳孔驟縮,他能清晰地感受到口袋裡的黑石發出強烈的震動,一股危險的氣息撲麵而來。“所有人立即撤離到安全區域!啟動緊急防護盾!”

話音未落,發生器的核心區域突然爆發出刺眼的藍色光芒,巨大的能量衝擊波瞬間席卷整個實驗室。低溫冷凝的白霧被瞬間吹散,全息屏幕紛紛碎裂,設備零件四處飛濺。艾拉被衝擊波掀倒在地,閃靈立刻展開身體,形成一層柔軟的能量護盾,護住了她。林遠舟一把拉住身邊的蘇晚晴,將她撲倒在地,用自己的身體擋住飛濺的碎片。

衝擊波過後,實驗室裡一片狼藉。發射器的核心區域被炸開一個直徑三米的大洞,藍色的能量餘波還在不斷湧動,周圍的設備幾乎全部損毀。

“咳……咳咳……”蘇晚晴從地上爬起來,臉上沾滿了灰塵,她焦急地看向發生器,“發生器損毀嚴重,能量注入失敗了!”

莉婭快步跑到發射器旁,用手中的探測儀掃描著破損區域,臉色凝重:“核心導流通道完全斷裂,能量儲存模塊受損,至少需要三天才能修複。”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雷蒙德一拳砸在旁邊的控製台殘骸上,怒吼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明明按照星核文明的技術改造了設備,為什麼還會出現能量失控?”

林遠舟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塵,走到破損的發聲器前,黑石在口袋裡的震動逐漸平息。“不是設備的問題。”他指著核心區域殘留的能量痕跡,“你們看,這些能量痕跡呈現不規則的旋渦狀,是能量注入速度過快,導致核心區域的空間能量無法及時擴散,從而引發的能量爆炸。”

張詳前推了推受損的眼鏡,走到林遠舟身邊,點頭認同:“林隊長說得對。統一場論認為,空間對能量的承載能力存在臨界值,超過這個臨界值,就會引發空間扭曲,導致能量失控。我們之前低估了空間結晶礦的能量活性,按原速度注入,相當於在短時間內將過量的能量塞進了有限的空間,不爆炸才怪。”

“那我們該怎麼辦?”艾拉抱著閃靈,眼圈紅紅的,“如果不能解決能量注入的問題,抑製方案就要推遲了,域外文明的艦隊隨時可能發動攻擊。”

蘇晚晴看著破損的發生器,眼中充滿了不甘:“我們已經嘗試了各種可能的注入速度,但要麼能量衰減嚴重,要麼就會出現失控風險。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

就在眾人陷入絕望時,莉婭突然開口:“或許,我們可以用量子重構技術修複發生器,並對核心區域進行改造。”她調出量子重構技術的參數,“伊瑟爾星的量子重構技術能在原子層麵重塑材料結構,我們可以將發生器的核心區域改造成‘分層式能量儲存結構’,增加空間對能量的承載能力。同時,量子重構材料具有極強的韌性,能承受更大的能量衝擊。”

“這是一個可行的方向。”林遠舟點頭說道,“但修複和改造需要多長時間?”

“如果全員投入,二十四小時內可以完成。”莉婭自信地說道,“伊瑟爾星的量子重構工程隊已經抵達,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能在極端環境下高效工作。”

“好!”林遠舟立刻做出決定,“莉婭,你帶領工程隊負責發生器的修複和改造。雷蒙德,你和你的團隊負責清理實驗室,修複受損的監控設備。蘇晚晴,你重新核算能量注入的安全參數。張教授,我想聽聽你的意見,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能量注入過快的問題?”

張詳前沉思片刻,走到虛擬演算台前,調出一組新的公式:“我認為,可以采用‘分階段能量滲透’理論。統一場論指出,能量在空間中的傳播是一個漸進的滲透過程,而非瞬間填充。我們可以將能量注入過程拆解為多個梯度,每個梯度對應不同的注入速度和能量強度,讓能量逐步滲透到發生器的核心區域,給空間足夠的適應時間。”

他在屏幕上畫出一條階梯狀的曲線:“比如,我們可以將注入過程拆解為12個梯度。前三個梯度為低強度注入,主要是讓能量適應空間環境;中間六個梯度為中等強度注入,逐步提升能量密度;最後三個梯度為高強度注入,完成能量填充。每個梯度之間設置30秒的緩衝期,讓空間能量密度穩定後再進行下一個梯度的注入。這樣一來,就能避免能量聚集導致的失控。”

林遠舟眼前一亮:“這個思路很好!分階段注入,既保證了注入效率,又能有效控製空間能量密度,避免超過臨界值。”

蘇晚晴立刻開始演算:“我來核算具體參數。按照12個梯度的設計,初始注入速度可以設定為5x109焦耳秒,每個梯度提升1x109焦耳秒,緩衝期30秒,總注入時間控製在十五分鐘左右。這樣計算下來,能量密度上升速度會穩定在預期範圍內,不會出現失控風險。”

雷蒙德也點頭說道:“如果采用分階段注入,我們可以在每個梯度結束後,對場力環境進行一次全麵檢測,一旦發現異常,就能及時調整參數,安全性大大提高。”

艾拉抱著閃靈,興奮地說道:“閃靈也同意這個方案!它說,分階段注入能讓空間結晶礦的能量‘循序漸進’地融入發生器,就像慢慢喝水一樣,不會嗆到。”

林遠舟看著眾人重新燃起鬥誌的臉龐,心中充滿了信心:“好!就按張教授的‘分階段能量滲透’理論執行。莉婭,修複改造時,記得在核心區域增加能量緩衝層,進一步提升空間的能量承載能力。”

“明白!”莉婭立刻帶領量子重構工程隊投入工作。隻見十名伊瑟爾星工程師手持量子重構儀,圍繞著破損的發生器站成一圈,水晶般的手掌發出柔和的藍光。發射器的破損區域逐漸被藍光覆蓋,碎裂的金屬零件開始重組,斷裂的導流通道慢慢修複,核心區域的結構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量子重構技術真是神奇。”雷蒙德看著這一幕,忍不住讚歎道,“僅僅通過調整原子結構,就能快速修複複雜的設備,這是星穹文明目前還無法做到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蘇晚晴一邊核算參數,一邊說道:“伊瑟爾星的量子重構技術確實領先。這次如果不是有他們的技術支持,發生器的修複至少需要三天,會嚴重影響方案進度。”

林遠舟走到艾拉身邊,摸了摸她毛茸茸的頭頂:“新星球的能量感知生物也功不可沒。上次預警域外文明的偷襲,這次又感知到能量的異常,閃靈可是我們的功臣。”


最新小说: 末世禦屍:隻收無敵的異種喪屍 穿越變成ai,科技全靠挖墳 血色的春天 民間冤洗錄之天選打工人 特工穿成小農女:戰神王爺追妻忙 隔壁童養媳上岸日常 大明:我能複製戰略物資! 特種兵穿越劉備再造大漢 不當官了,逃荒保命要緊! 長生不老印象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