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晚晴坐在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眼睛緊緊盯著屏幕,屏幕上是她正在撰寫的一篇自媒體文章。文章的標題十分醒目:《重新審視混元場論:科學突破的曙光還是無稽之談?》。
“林遠舟提出的混元場論,乍看之下荒誕不經,一個毫無學術背景的山村青年,竟宣稱掌握了顛覆現有物理學的理論。但當我深入研究他的理論框架後,卻發現其中隱藏著與我多年研究不謀而合的關鍵線索……”蘇晚晴一邊低聲念著自己剛敲下的文字,一邊微微皺眉,思考著如何將複雜的理論和自己的觀點更清晰地傳達給讀者。
她回想起自己和林遠舟的初次通話,林遠舟講述的那些離奇經曆,在伊瑟爾星的所見所聞,雖然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他對理論的闡述卻又有著獨特的邏輯和深度。蘇晚晴想到這裡,手指頓了一下,然後繼續打字:“林遠舟理論中的場態交互模型,與張詳前統一場論中關於場的連續性和相互作用的觀點有著微妙的聯係,卻又在多維空間的應用上進行了大膽的拓展。這讓我不禁思考,他所接觸到的外星知識,是否真的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全新科學領域的大門?”
蘇晚晴花費了整整兩天時間,查閱了大量資料,反複修改文章,將林遠舟理論中的關鍵公式、自己研究中的數據對比,以及兩者結合後可能產生的突破點,都一一詳細地寫進了文章裡。當她終於按下發布鍵時,長舒了一口氣,靠在椅背上,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些忐忑。
文章發布後的幾個小時內,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蘇晚晴有些失落,她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是不是這個理論真的太過超前,或者自己的文章沒有表達清楚。然而,就在她準備放棄的時候,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
一位知名科普博主偶然間看到了蘇晚晴的文章,被其中新穎的觀點所吸引,他轉發了蘇晚晴的文章,並附上自己的點評:“一位物理學博士對混元場論的深度解讀,看似荒誕的理論背後,或許隱藏著改變世界的力量,值得大家一讀!”這位科普博主擁有數百萬粉絲,他的轉發瞬間讓蘇晚晴的文章進入了大眾視野。
評論區開始熱鬨起來,有人質疑:“這怎麼可能?一個山村青年和一個不知名博士,就想顛覆科學界?太可笑了!”也有人表示好奇:“聽起來很有意思,雖然不太懂,但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來驗證。”還有一些物理學愛好者,開始在評論區展開激烈的討論,探討混元場論中那些複雜的公式和概念。
林遠舟也看到了蘇晚晴的文章,他激動得雙手微微顫抖,這些天來,他遭受了無數的嘲諷和質疑,幾乎要對自己的理論失去信心。而蘇晚晴的文章,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他立刻撥打了蘇晚晴的電話。
“蘇博士,我是林遠舟!我看到你的文章了,真的太感謝你了!”林遠舟的聲音中充滿了感激和興奮。
“哈哈,不用客氣,林遠舟。我是真的覺得你的理論有價值,值得深入研究。”蘇晚晴笑著回答。
“但是,現在網上的評論還是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我們該怎麼辦呢?”林遠舟有些擔憂地問。
“這很正常,新的理論總是會受到質疑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用實驗來證明我們的理論。”蘇晚晴語氣堅定地說。
“可是,實驗的資金和設備……”林遠舟的聲音低了下去。
“這個我也在想辦法。我聯係了一些以前的同學和老師,看看能不能申請到科研基金。另外,我們也可以嘗試尋找一些對我們的研究感興趣的企業,拉一些讚助。”蘇晚晴說。
“嗯,也隻能這樣了。對了,蘇博士,我覺得我們不能隻是被動地回應質疑,我們可以主動出擊,把我們的研究思路和計劃公布出來,讓大家看到我們的決心和努力。”林遠舟突然靈機一動。
“這是個好主意!我們可以再寫一篇文章,詳細介紹我們接下來的研究計劃,包括實驗的步驟、預期的結果等等。這樣不僅能回應質疑,還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的研究。”蘇晚晴對林遠舟的提議表示讚同。
就在兩人討論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蘇晚晴的手機突然收到一條短信,是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蘇博士,我是陳宇,一名物理學愛好者。我看到了你關於混元場論的文章,非常感興趣,想加入你們的研究。我雖然沒有專業的科研背景,但我有一些自己製作的實驗小工具,或許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蘇晚晴把短信內容告訴了林遠舟,林遠舟聽後說:“我覺得可以讓他加入,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而且他既然是愛好者,肯定對物理有一定的了解,說不定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新的思路。”
“嗯,我也是這麼想的。我先回複他,讓他過來麵談一下。”蘇晚晴說著,開始編輯短信回複陳宇。
幾天後,陳宇來到了蘇晚晴和林遠舟約定見麵的咖啡館。他是一個看起來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穿著一件有些舊的格子襯衫,背著一個鼓鼓囊囊的背包,眼神中透著一股對科學的熱愛和執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蘇博士,林先生,你們好!非常高興能見到你們!”陳宇一見到蘇晚晴和林遠舟,就熱情地打招呼。
“你好,陳宇。感謝你對我們研究的關注和支持。”蘇晚晴微笑著回應。
“我從小就對物理非常感興趣,一直在自學相關知識。看到你們關於混元場論的文章,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改變世界的理論,所以我想儘自己的一份力。”陳宇激動地說。
“你的熱情我們感受到了,但是科研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你確定你能堅持下來嗎?”林遠舟問道。
“我確定!我不怕困難,隻要能為科學研究做出貢獻,再苦再累我都願意!”陳宇堅定地回答。
“好!那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研究小組!”蘇晚晴笑著伸出手,和陳宇握了握。
三人開始討論接下來的研究計劃,陳宇從背包裡拿出一些自己製作的實驗小工具,向蘇晚晴和林遠舟介紹它們的用途。其中一個小型的場強測試儀引起了林遠舟的注意。
“這個測試儀看起來很有意思,你是怎麼想到製作這個的?”林遠舟好奇地問。
“我在研究一些電磁學實驗的時候,發現現有的場強測試儀不夠精準,而且價格昂貴。所以我就自己查閱資料,嘗試製作了一個。雖然還不是很完善,但在一些簡單的實驗中,效果還不錯。”陳宇有些自豪地說。
“這可能對我們的實驗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在驗證混元場論的時候,需要精確地測量場的強度和變化,這個測試儀說不定能派上用場。”蘇晚晴興奮地說。
就在他們討論得正投入的時候,蘇晚晴的手機突然響了,是一個科研基金評審委員會的電話。蘇晚晴緊張地接起電話,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嚴肅的聲音:“蘇博士,我們收到了你提交的關於混元場論研究的科研基金申請。經過初步審核,我們對你的研究方向很感興趣,但你的申請材料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補充和完善。你明天能來我們辦公室一趟,詳細談一下嗎?”
蘇晚晴放下電話,興奮地對林遠舟和陳宇說:“有希望了!科研基金評審委員會對我們的研究感興趣,雖然申請材料有問題,但這是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