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星際科研聯盟”的成立,林遠舟研究小組與多個國際科研機構的合作項目正式啟動。位於斯瓦爾巴群島的地下實驗室,一時間變得熱鬨起來,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科研人員帶著各自的設備和技術彙聚於此,實驗室的走廊裡時常能聽到各種語言的交流聲。
林遠舟站在實驗室中央,看著忙碌的人群,心中充滿感慨。蘇晚晴走到他身邊,微笑道:“沒想到我們真的能走到這一步,這麼多優秀的科研人員聚在一起,‘混元場論’的應用研究應該能取得很大進展了。”
林遠舟點點頭:“是啊,但這也意味著責任更重了。我們要確保這些研究是朝著造福人類的方向發展,不能再重蹈伊瑟爾星的覆轍。”想起伊瑟爾星的危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憂慮。
陳宇抱著一堆資料匆匆走來:“你們看,這是各個合作項目的詳細計劃。能源方麵,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準備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驗證‘混元場論’在可控核聚變中的應用理論;材料方麵,中國科學院的團隊打算研究如何通過場力調控,製造出強度更高、韌性更好的新型材料;信息技術方麵,nasa則想借助我們的理論,開發更高效的量子通訊技術。”
蘇晚晴接過資料,仔細翻閱著:“這些項目都很有前景,但也充滿挑戰。就說可控核聚變吧,雖然‘混元場論’提供了新的思路,但要真正實現可控,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解決。”
林遠舟沉思片刻後說:“沒錯,我們不能急於求成。張詳前教授的統一場論也指出,自然界的四種基本力是可以統一的,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去尋找調控核聚變場力的方法。”
此時,一位金發碧眼的科研人員走了過來,他是來自德國的物理學家漢斯。漢斯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說道:“林教授,我們已經準備好開始實驗了,不過在這之前,我想請教一個問題。根據你們的‘混元場論’,場力是宇宙萬物相互作用的基礎,那麼在可控核聚變中,我們應該如何精確地控製場力的強度和方向呢?”
林遠舟思考了一下回答道:“漢斯先生,根據我們目前的研究,場力的強度和方向與物質的量子狀態密切相關。我們可以通過調整粒子的自旋和電荷等量子參數,來間接控製場力。當然,這需要非常精確的操作,我們可以借助大型強子對撞機來實現。”
漢斯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我們可以先從調整粒子束的量子參數入手,看看會產生怎樣的場力變化。”
在能源項目團隊開始準備實驗的同時,材料項目這邊也遇到了問題。中國科學院的李博士皺著眉頭看著實驗數據,對身邊的林遠舟說:“林教授,我們按照‘混元場論’的設想,嘗試用場力來改變材料的原子結構,但結果並不理想。原子之間的結合力似乎並沒有按照我們預期的方式發生變化。”
林遠舟湊過去看了看數據,說道:“李博士,張詳前教授認為物體的質量和電荷是物體周圍空間運動變化形成的,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從空間運動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呢?也許我們施加的場力並沒有引起正確的空間運動,導致原子結合力沒有改變。”
李博士眼睛一亮:“有道理!我們一直專注於場力對原子本身的作用,卻忽略了空間運動的影響。我馬上調整實驗方案,看看能不能得到不同的結果。”
而在信息技術項目組,nasa的工程師們正在為量子通訊技術的實驗做準備。一位叫艾米麗的女工程師對著林遠舟等人說道:“林教授,我們希望利用‘混元場論’中的場頻共振原理,來實現量子信號的遠距離穩定傳輸。但目前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準確地生成和控製特定頻率的場頻信號。”
蘇晚晴想了想回答道:“艾米麗,我們在之前的研究中發現,場頻信號的生成與物質的微觀結構有關。你們可以嘗試用一些具有特殊微觀結構的材料,比如納米晶體,來作為場頻信號的發生器。然後通過調整材料的溫度和壓力等外部條件,來控製場頻信號的頻率。”
艾米麗點點頭:“好的,我們會按照這個思路去嘗試。不過,我還有一個疑問,這種場頻信號在傳輸過程中,會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乾擾呢?”
陳宇插嘴道:“這確實是個問題。根據我們的研究,場頻信號會受到地球磁場、電磁輻射等因素的影響。我們可以設計一種特殊的場力防護罩,來屏蔽外界乾擾,保證信號的穩定傳輸。”
隨著各個項目的深入開展,實驗室裡每天都有新的發現和問題。林遠舟等人也在不斷地與各國科研人員交流合作,共同解決遇到的難題。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順利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悄然降臨。
一天,實驗室的警報突然響起,監測係統顯示,實驗室周圍的場力出現了異常波動。林遠舟等人立刻趕到控製台前,看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場力數據,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晚晴驚訝地說:“這是怎麼回事?場力波動怎麼會突然變得這麼劇烈?而且這種波動模式很奇怪,不像是自然產生的。”
陳宇皺著眉頭分析道:“會不會是某個實驗項目出了問題,導致場力失控了?”
林遠舟迅速調出各個項目的實驗數據,仔細查看後說道:“不是實驗項目的問題,各個項目的場力控製都在正常範圍內。這種波動更像是有人在外部故意製造的。”
此時,漢斯匆匆跑了過來:“林教授,我們收到消息,附近海域出現了不明來源的場力信號,與我們實驗室的場力波動頻率非常相似。”
林遠舟心中一驚:“難道是天元集團?他們之前就一直試圖破壞我們的研究,很有可能會采取這種手段。”
蘇晚晴咬了咬牙:“如果真是他們,那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場力監測設備,反向追蹤信號來源,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們的位置。”
於是,眾人立刻開始行動起來。在經過一番複雜的操作後,陳宇指著屏幕上的一個坐標說:“找到了,信號來源是在實驗室東北方向的海域,距離我們大約100公裡處。”
林遠舟沉思片刻後說:“我們不能輕舉妄動,先把情況彙報給‘星際科研聯盟’,讓他們協助我們調查。同時,加強實驗室的場力防護罩,防止對方進一步乾擾。”
在等待聯盟支援的過程中,實驗室裡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科研人員們都停下了手中的實驗,密切關注著場力的變化。突然,黑石再次發出蜂鳴,表麵的紋路閃爍不定,仿佛在警示著什麼。
林遠舟拿起黑石,心中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他想起了星溯者的警告,難道這次的場力異常與星溯者所說的“貪婪者”有關?難道天元集團已經和星溯者叛逃者勾結在一起了?
不久後,“星際科研聯盟”傳來消息,他們在信號來源處發現了一艘可疑的船隻,船上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員,正在操作著一些奇怪的設備,似乎在製造場力乾擾信號。聯盟已經派出了執法隊伍前往調查。
聽到這個消息,林遠舟等人稍微鬆了一口氣。但他們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天元集團不會輕易放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等著他們。
果然,在聯盟執法隊伍趕到後,船上的不明身份人員試圖反抗,但很快就被製服。經過調查,這些人正是天元集團的手下,他們受周正雄的指使,試圖乾擾實驗室的研究,破壞“混元場論”的應用項目。
當這個消息傳到實驗室時,科研人員們紛紛表示憤怒。陳宇氣憤地說:“這個周正雄,真是太可惡了!他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不擇手段。”
林遠舟則冷靜地說:“我們不能被憤怒衝昏頭腦。這次雖然成功阻止了他們的陰謀,但我們要吸取教訓,加強實驗室的安保措施,同時加快研究進度,讓‘混元場論’儘快為人類帶來福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挫敗天元集團的野心。”
蘇晚晴點點頭:“沒錯,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能源項目這邊,雖然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路,但距離實現可控核聚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博士也接口道:“材料項目也是,我們才剛剛開始探索場力與空間運動對材料結構的影響,還需要更多的實驗和數據支持。”
艾米麗也表示:“量子通訊技術同樣如此,我們還沒有解決頻頻信號的穩定傳輸和抗乾擾問題,任重而道遠啊。”
林遠舟看著大家,堅定地說:“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有這麼多優秀的科研人員,有‘星際科研聯盟’的支持,還有來自伊瑟爾星的知識和經驗。隻要我們團結一心,遵循科學倫理,就一定能克服困難,讓‘混元場論’改變人類的未來。”
眾人聽了林遠舟的話,紛紛點頭,眼中重新燃起了鬥誌。於是,在這場危機過後,實驗室裡又恢複了忙碌的景象,科研人員們繼續投身於“混元場論”的應用研究中,為人類科技進步而努力奮鬥,他們堅信,隻要堅持不懈,終有一天能迎來科技的重大突破,讓人類文明邁向新的高度。而林遠舟也深知,自己肩負著更大的責任,他不僅要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題,還要時刻警惕天元集團等勢力的破壞,確保“混元場論”不會被濫用,真正成為造福人類的科學理論。在未來的道路上,還有無數的挑戰等著他們,但他相信,隻要心懷正義和對科學的熱愛,就一定能戰勝一切困難,開啟人類科技發展的新篇章。
喜歡星海啟元請大家收藏:()星海啟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