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舟的靴底剛觸到地球大氣層外的空間站停機坪,通訊器就傳來一陣急促的蜂鳴。屏幕上跳出混元學院院長陳硯秋的頭像,老人花白的頭發梳得一絲不苟,鏡片後的眼睛卻亮得像淬了星子,聲音裡滿是按捺不住的興奮:“遠舟,你們再不回來,學生們的成果就要憋不住往星際頻道上發了!”
林遠舟剛結束蔚藍星的生態盟約簽署,袖口還沾著藍木林特有的熒光孢子,聞言忍不住笑:“陳老,您這是給我們下最後通牒?”他轉頭看向身旁的蘇晚晴,後者正對著通訊器整理實驗數據,聞言抬眸補充:“我們已經調整了航線,預計兩小時後抵達學院,正好趕上下午的成果展示會。”
“好!好!”陳硯秋連說兩個好字,手指在虛擬鍵盤上快速敲擊,“我先給你們透個底,這次有個學生團隊搞出的東西,說不定能解決星際科研站的材料難題——你們之前不是說,空間站的合金構件在曲率航行中容易出現微觀裂痕嗎?”
蘇晚晴的筆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期待:“是基於場力的微觀修複技術?”
“比那更有意思!”陳硯秋故意賣了個關子,“等你們到了就知道,保證讓你們驚喜。”
兩小時後,林遠舟和蘇晚晴的飛行器降落在混元學院的停機坪。不同於外界的鋼筋水泥,學院的建築都覆蓋著可調節透光率的生物膜,陽光透過膜層灑在地麵,在草坪上投下細碎的光斑。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臭氧味,那是場力實驗裝置運行時特有的氣息。
陳硯秋早已在門口等候,身後跟著兩個穿著白色實驗服的年輕人。男生叫陸明宇,戴著手環式場力檢測儀,手指不停地在上麵滑動;女生叫趙曉冉,懷裡抱著一個半透明的金屬盒子,盒子裡隱約有藍色光點在流動。
“這是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陸明宇和趙曉冉,都是大三的學生。”陳硯秋介紹道,“這次的成果,主要是他們倆牽頭搞出來的。”
陸明宇立刻上前一步,語氣帶著年輕人特有的激動:“林老師,蘇老師,我們的成果叫‘場力微調儀’,是基於張詳前統一場論裡‘物質微觀場力共振’理論開發的——簡單說,就是能通過調整場力頻率,直接操控原子級彆的物質排列。”
趙曉冉打開懷裡的金屬盒子,裡麵躺著一個巴掌大的儀器,頂端有一根細長的探針,探針周圍縈繞著微弱的藍光。“我們做過測試,它能把普通的鈦合金,在微觀層麵重新排列成‘類金剛石結構’,硬度提升三倍,同時還能保留原有的韌性。”她一邊說,一邊打開旁邊的全息投影,屏幕上立刻顯示出兩種材料的微觀結構對比圖——左側的鈦合金原子排列鬆散,右側的則緊密如蜂巢,“更重要的是,整個過程不需要高溫高壓,隻需要五分鐘,能耗隻有傳統鍛造技術的十分之一。”
蘇晚晴湊近屏幕,手指在投影上滑動,放大某個原子節點:“你們是怎麼解決場力頻率的精準控製問題?之前我們在實驗室試過,稍微偏差0.1赫茲,就會導致原子排列錯位。”
陸明宇立刻調出另一組數據:“我們參考了您發表的《場力波動補償算法》,然後結合張詳前先生提出的‘空間場力梯度模型’,在儀器裡加了一個‘動態補償模塊’。它能實時監測物質的場力反饋,自動調整輸出頻率,誤差可以控製在0.001赫茲以內。”他說著,從口袋裡掏出一塊普通的鈦合金片,放進場力微雕儀的卡槽裡,“林老師,蘇老師,要不我們現場演示一下?”
林遠舟點頭:“好,正好我們帶了蔚藍星的星晶礦樣本,能不能試試對它進行微觀改造?”星晶礦是星際科研站建設的核心材料,但其天然晶體結構存在缺陷,導致能量傳導效率不穩定,這一直是困擾科研團隊的難題。
趙曉冉眼睛一亮:“當然可以!我們還沒試過對星際礦物進行改造,正好驗證一下儀器的兼容性。”
眾人來到學院的實驗樓,陸明宇將星晶礦樣本放在場力微雕儀的工作台上,然後在控製屏上輸入參數。屏幕上立刻顯示出星晶礦的原子結構模型,其中幾處紅色標記的節點,正是結構缺陷所在。趙曉冉按下啟動鍵,儀器頂端的探針開始發出細微的嗡鳴,探針周圍的藍光逐漸凝聚成一道細線,精準地對準星晶礦樣本。
“現在儀器正在釋放17.8赫茲的場力波,這個頻率是我們通過張詳前先生的‘礦物場力共振公式’算出來的,正好能匹配星晶礦的原子振動頻率。”陸明宇解釋道,手指在控製屏上滑動,實時調整參數,“你們看,紅色標記的缺陷正在被修複——原子正在重新排列,形成更穩定的六元環結構。”
蘇晚晴拿出隨身攜帶的場力分析儀,屏幕上的數據顯示,星晶礦的能量傳導效率正在穩步提升,從原來的68逐漸上升到92,最終穩定在95。“太不可思議了!”她忍不住驚歎,“這個效率,完全能滿足星際科研站的能量需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就在這時,控製屏突然發出一陣急促的警報聲,屏幕上的原子模型瞬間變成紅色,星晶礦樣本表麵開始出現細微的裂紋。陸明宇臉色一變,立刻按下緊急停止鍵:“怎麼回事?參數明明是對的!”
趙曉冉迅速調出日誌數據,眉頭緊鎖:“場力反饋出現異常!星晶礦內部好像有未知的雜質,導致場力波被反射,引發了局部能量過載。”
林遠舟湊近工作台,仔細觀察星晶礦樣本:“這是蔚藍星深層開采的星晶礦,裡麵可能含有宇宙射線照射形成的同位素雜質。之前我們在檢測時,因為儀器精度不夠,沒有發現這個問題。”他轉頭看向陸明宇,“你們的儀器能不能檢測出雜質的具體成分?”
陸明宇立刻調整儀器模式:“我們可以啟動‘微觀成分分析功能’,它能通過場力波的反射頻率,反推出物質的元素組成。”他按下按鈕,儀器重新啟動,這次探針釋放的場力波頻率更低,屏幕上逐漸顯示出星晶礦的元素分布圖,其中幾處綠色的亮點,正是同位素雜質所在。
“是鍶90!”趙曉冉驚呼,“它的原子振動頻率是18.2赫茲,和星晶礦的17.8赫茲非常接近,導致場力波相互乾擾,引發了結構崩潰。”
陳硯秋皺起眉頭:“那怎麼辦?如果不能解決雜質問題,儀器就無法應用到星晶礦改造上。”
蘇晚晴沉思片刻,突然說道:“我記得張詳前先生在《統一場論進階》裡提到過‘場力濾波技術’,可以通過疊加不同頻率的場力波,過濾掉雜質的乾擾。我們可以在儀器裡增加一個‘場力濾波模塊’,針對鍶90的振動頻率,釋放反向的場力波,抵消它的乾擾。”
陸明宇眼睛一亮:“對呀!我們怎麼沒想到這個方法!”他立刻在控製屏上修改設計方案,“我們可以用兩個場力發生器,一個釋放17.8赫茲的改造波,另一個釋放18.2赫茲的反向波,這樣就能精準過濾掉鍶90的乾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