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混元學院的星際交流項目_星海啟元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遊戲競技 > 星海啟元 > 第150章 混元學院的星際交流項目

第150章 混元學院的星際交流項目(1 / 1)

聯合科研中心的晨光廳裡,三百個懸浮座椅正以螺旋軌跡緩緩上升,艙壁上的全息投影將地球、新星球、伊瑟爾星的地貌輪流鋪展。林遠舟站在環形講台中央,指尖劃過空中的數據流,看著下方來自三個文明的首批三十名青年科學家——他們校服左胸的徽章各有不同:地球學員是藍色場力波紋,新星球學員是綠色生態紋路,伊瑟爾星學員則是銀色量子符號。

“歡迎來到‘星際青年科學家計劃’啟動儀式。”林遠舟的聲音通過場力擴音器傳遍大廳,“接下來三個月,你們將在聯合科研中心完成三項任務:參與空間錨點修複實驗、優化混元場論模型、開發一項能應用於多文明的科技產品。”他抬手調出星穹星球的錨點三維圖,紅色警示區域在投影上格外醒目,“但在此之前,我們得先解決一個更基礎的問題——如何在差異中協作。”

話音剛落,後排突然傳來座椅的機械卡頓聲。伊瑟爾星學員莉婭扶著艙壁起身,淡紫色的發絲下,她的臉色比校服還蒼白。“抱歉,林博士。”她的聲音帶著細微的顫抖,指尖在手腕的健康監測儀上劃過,彈出一串數據,“地球重力是伊瑟爾星的1.8倍,我的骨骼密度還沒完成適應性調整,剛才懸浮座椅下降時,肋骨又出現了刺痛感。”

周圍的伊瑟爾星學員紛紛點頭。坐在莉婭身旁的凱倫舉起手臂,他校服的袖口還沾著營養劑的淡綠色痕跡:“我們已經按照適應手冊服用了兩周的密度調節藥劑,但昨天在實驗樓三樓,我隻是跑了兩步就觸發了體內的應急保護機製——伊瑟爾星的生理構造,天生不適合承受超過1.5倍的重力場。”

林遠舟還沒來得及回應,新星球學院的區域突然響起一陣議論聲。紮著臟辮的阿吉將全息平板拍在座椅扶手上,屏幕裡正顯示著星穹文明的空間防火牆技術圖紙:“重力問題好歹能靠藥劑緩解,可星穹那些技術才真讓人頭疼!”他的手指重重點在圖紙的核心模塊上,“上周我們參觀聯合實驗室,星穹工程師說這套係統的底層邏輯是‘空間錨定優先於生態保護’,但新星球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共生的能量植物,強行植入錨點技術,會導致整片森林枯萎!”

“這不是技術問題,是立場問題!”新星球學員米婭立刻附和,她的平板上彈出新星球的生態監測數據,綠色曲線因模擬錨點植入而急劇下降,“星穹文明隻關心空間結構穩定,卻不管其他文明的生存環境。我們的導師說,要是聯合科研中心強迫我們接受這種技術,新星球可能會退出這次合作計劃。”

伊瑟爾星學員和新星球學員的爭論逐漸升級,晨光廳裡的場力波動開始變得紊亂。蘇晚晴快步從側門走進來,她手中的便攜式場力儀正閃爍著黃色預警燈。“大家先冷靜。”她將儀器放在講台上,投影立刻切換成實時場力分布圖,代表情緒波動的紅色區域正以講台為中心擴散,“根據張詳前教授的‘場力與意識共振理論’,當不同文明的個體產生對立情緒時,周圍的空間能量會出現紊亂——剛才我們監測到,大廳的場力頻率已經偏離了安全閾值12。”

林遠舟接過蘇晚晴遞來的場力調節遙控器,按下按鈕的瞬間,淡藍色的能量波紋從天花板的發射器中擴散開來。莉婭突然發出一聲輕呼,她看著手腕的健康監測儀,原本紅色的警告燈逐漸變成綠色:“重力壓迫感減輕了!這是……”

“場力模擬技術。”林遠舟解釋道,他調出伊瑟爾星的重力參數,輸入調節係統,“張詳前在《統一場論》裡提到,空間本身具有可塑性,通過特定頻率的場力覆蓋,可以在局部區域重構重力環境。剛才我將這片區域的重力調節到了伊瑟爾星的標準值,莉婭,現在你的肋骨還疼嗎?”

莉婭試著活動了一下肩膀,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疼痛感消失了!甚至比在伊瑟爾星還舒服——這裡的場力波動更穩定。”

“這就是‘跨文明適應課程’的核心。”蘇晚晴補充道,她調出課程表投影在大廳中央,“從明天開始,每天早上八點到十點,我們會在晨光廳開啟‘多文明環境模擬’:前一小時模擬伊瑟爾星的重力場和大氣成分,後一小時模擬新星球的生態能量場。同時,我們會安排地球學員體驗伊瑟爾星的低重力實驗,讓大家親身體會不同文明的生存差異。”

阿吉皺著眉頭,手指在平板上滑動,調出新星球的能量植物資料:“就算能模擬環境,技術理念的衝突還是解決不了。星穹的空間防火牆技術,本質上和新星球的生態係統是對立的。”

“那我們就創造一套新的技術邏輯。”林遠舟突然說道,他將晨光廳的投影切換成空白的研發模板,“今天下午,我們成立六個‘技術共創小組’,每個小組必須包含地球、新星球、伊瑟爾星的學員各兩名。你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圍繞‘空間能量安全利用’,提出一個能兼顧空間穩定和生態保護的方案。”他看向阿吉,語氣帶著鼓勵,“阿吉,你不是擔心星穹技術破壞新星球的植物嗎?那就設計一套能與能量植物共生的錨點緩衝係統;莉婭,你們可以利用伊瑟爾星的量子重構技術,優化緩衝係統的能量消耗;地球學員則負責用混元場論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莉婭的眼睛亮了起來,她立刻轉向身旁的阿吉:“如果用量子重構技術將錨點的能量輸出轉化為脈衝形式,或許能減少對植物根係的持續影響。新星球的能量植物不是能吸收空間波動嗎?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反饋機製,讓植物吸收的波動反過來穩定錨點。”

阿吉愣了一下,隨即調出能量植物的吸收光譜:“你是說,讓錨點和植物形成共生循環?”他的手指在平板上快速繪製草圖,“如果在錨點周圍種植‘星絡草’,這種草能將空間能量轉化為生物電能,再通過場力導管送回錨點,既減少能量浪費,又不會破壞植物的生存環境。”

看著學員們從爭論轉向討論,林遠舟悄悄退到晨光廳的側門。蘇晚晴拿著場力儀走過來,屏幕上的波動曲線已經恢複平穩的藍色:“沒想到你用‘共創’的方式就能化解矛盾。剛才我還擔心新星球學員會真的退出。”

“張詳前教授說過,技術的本質是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對立。”林遠舟看著大廳裡正在交換聯係方式的學員們,嘴角揚起微笑,“這些年輕人比我們想象的更聰明,他們隻是需要一個能平等對話的平台。不過,適應課程和共創小組隻是開始,接下來還會有更多挑戰。”他抬手調出莉婭的健康數據,“伊瑟爾星學員的骨骼密度問題,光靠場力模擬還不夠,我們需要聯係伊瑟爾星的醫療團隊,定製更精準的基因適配方案;新星球的能量植物樣本,也得儘快送到實驗室進行場力兼容性測試。”

蘇晚晴點頭,將場力儀的數據分析報告發給林遠舟:“我已經讓陳宇聯係瑟蘭教授了,她會安排伊瑟爾星的頂尖醫療專家過來。另外,剛才米婭提到新星球的‘共生能量網絡’,這個概念或許能為混元場論提供新的思路——如果空間能量能和生物能量相互轉化,或許能解決星穹星球錨點的能量消耗問題。”

三天後的技術共創小組會議上,這個思路得到了驗證。莉婭所在的小組率先提交了方案——在錨點周圍構建“量子生物共生圈”,用伊瑟爾星的量子重構技術將空間能量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波段,再通過新星球的星絡草將能量反饋給錨點。但方案演示到一半,屏幕突然黑了下去。

“怎麼回事?”莉婭著急地敲擊著控製台,她的手指在量子接口上反複滑動,“剛才還好好的,為什麼突然斷連了?”

阿吉檢查了線路接口,發現所有連接都正常:“不是硬件問題,是場力波動!”他調出小組的場力監測記錄,紅色的異常峰值在圖表上格外刺眼,“剛才我們模擬錨點能量輸出時,場力頻率突然從5.8hz跳到了12.3hz,超過了星絡草的承受極限——這就是星穹技術的隱患,一旦能量過載,不僅會破壞植物,還可能導致錨點本身出現裂縫。”

小組的氣氛瞬間變得沉重。地球學員周明看著黑屏的控製台,突然想起了什麼:“張詳前教授在《統一場論》的補充篇裡提到過,空間能量的過載預警,可以通過‘場力生物雙監測’實現。如果我們在錨點周圍同時安裝空間能量傳感器和生物活性監測儀,當兩者的數值出現異常關聯時,就自動降低能量輸出,是不是就能避免這種情況?”

“可現有的監測設備太大了!”莉婭立刻反駁,她調出聯合科研中心的設備清單,屏幕上的傳感器體積比星絡草還大,“星穹星球的錨點周圍都是狹窄的岩石縫隙,根本放不下這麼大的設備。而且不同文明的監測標準不一樣,地球的傳感器用的是攝氏度,伊瑟爾星用的是量子波動單位,數據根本無法互通。”

“那我們就做一個便攜式的、能兼容多文明標準的監測儀。”周明突然站起來,他在白板上快速畫下草圖,“核心模塊用混元場論的通用算法,外殼用伊瑟爾星的可變形量子材料,這樣既能縮小體積,又能適應不同星球的環境。至於數據標準,我們可以開發一個轉換程序,將攝氏度、量子波動單位這些都轉化為‘空間能量安全指數’,用010的數值直觀顯示——不管哪個文明的人,都能看懂。”

這個想法讓小組成員眼前一亮。莉婭立刻調出量子材料的性能參數:“伊瑟爾星的‘星銀’材料,能在0.3秒內完成形態轉換,最小體積可以壓縮到掌心大小。而且星銀能自動吸收周圍的空間能量,不需要額外充電——正好解決監測儀的續航問題。”

阿吉則聯係了新星球的生態實驗室,獲取了星絡草的實時活性數據:“我們可以將星絡草的安全能量閾值輸入算法,當監測儀檢測到空間能量超過這個閾值時,不僅會發出警報,還能通過場力信號直接調節錨點的輸出功率。這樣一來,監測儀就不隻是預警工具,還是個小型的控製係統。”

接下來的兩周,六個共創小組都進入了緊張的研發階段。林遠舟每天都會去各個小組的實驗室巡查,有時會指出算法中的漏洞,有時會幫忙協調材料供應。在莉婭的小組,他發現他們在調試監測儀的場力傳感器時,數據總是出現延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問題出在信號傳輸上。”林遠舟蹲在控製台前,看著屏幕上跳動的延遲數值,“星銀材料雖然能變形,但它的導電性能會隨著形態變化而波動,導致傳感器的信號無法穩定傳輸。”他拿起桌上的空間結晶礦樣本,將其靠近監測儀,屏幕上的延遲數值立刻下降,“張詳前教授發現,空間結晶礦能強化場力信號的穩定性。你們可以在星銀外殼裡嵌入一層超薄的結晶礦粉末,既不影響變形,又能解決信號延遲問題。”

莉婭立刻按照這個建議修改設計。當她將嵌入結晶礦粉末的星銀外殼安裝到監測儀上時,屏幕上的延遲數值從0.8秒降到了0.03秒。“成功了!”她興奮地舉起監測儀,外殼在她手中自動收縮成手環大小,“現在它可以直接戴在手腕上,不管是在伊瑟爾星的低重力環境,還是新星球的叢林裡,都能正常工作。”

三周後的項目展示會上,三十名學員帶著各自的成果齊聚聯合科研中心的主實驗室。莉婭的小組第一個上台,她將監測儀戴在手腕上,調出星穹星球的錨點模擬係統。當她按下監測儀上的藍色按鈕時,屏幕上立刻出現了“空間能量安全指數:7.2”的字樣,同時彈出星絡草的活性數據和錨點的能量輸出曲線。

“這是‘便攜式空間能量監測儀’,我們叫它‘星衡’。”莉婭的聲音帶著自豪,她用手指滑動監測儀的屏幕,將指數調整到9.5,儀器立刻發出柔和的紅光,“當指數超過9時,它會通過場力信號向錨點發送降能指令;如果指數低於3,就會自動提升能量輸出,確保空間穩定和生態安全的平衡。”她摘下監測儀,遞給台下的星穹文明代表,“它的外殼能根據使用者的手腕尺寸自動調整,數據顯示支持12種文明的語言,您可以試試。”

星穹代表將監測儀戴在手腕上,儀器瞬間收縮到合適的尺寸,屏幕上的文字自動切換成星穹文明的螺旋文。“不可思議。”他看著屏幕上的實時數據,語氣中充滿驚訝,“我們之前的監測設備需要三個工程師同時操作,而這個小小的手環,一個人就能完成所有工作。而且它的能量適配性——”他突然停頓,調出星穹星球的重力參數輸入監測儀,屏幕上的指數曲線立刻做出調整,“竟然能實時適配不同星球的環境參數,這比星穹現有的技術還先進。”

其他小組的展示也同樣精彩。有小組開發了能在低重力環境下自動播種的無人機,有小組優化了混元場論的能量轉換公式,但最受關注的,還是“星衡”監測儀。當所有展示結束後,聯合科研中心的主任走上台,宣布了一個決定:“經過四方文明的評估,‘星衡’監測儀將成為聯合科研中心的標配設備,首先應用於星穹星球的空間錨點修複工程。同時,我們會將它的技術方案共享給所有參與合作的文明,讓更多星球受益於這項跨文明的成果。”

台下的掌聲中,莉婭和阿吉相視一笑。阿吉的平板上,新星球的生態模擬圖裡,星絡草正圍繞著錨點蓬勃生長;莉婭的健康監測儀上,骨骼密度的數據終於達到了地球的適應標準。林遠舟看著這些年輕的麵孔,突然想起了第一次見到艾蕾娜時的場景——那時的人類,也曾對伊瑟爾星的技術充滿隔閡,而現在,不同文明的青年正攜手創造出超越單一文明的成果。

蘇晚晴走到林遠舟身邊,遞給他一份新的課程表:“根據這次的經驗,我們調整了‘跨文明適應課程’的內容,增加了‘技術倫理辯論’和‘多文明協作模擬’模塊。瑟蘭教授說,伊瑟爾星的下一批學員,已經開始提前服用重力適應藥劑了。”

林遠舟接過課程表,目光落在“星際青年科學家計劃二期招募”的字樣上。晨光透過實驗室的舷窗,灑在學員們交換聯係方式的身影上,場力波動穩定而柔和,像一首跨越星球的協奏曲。他知道,“星衡”監測儀隻是一個開始,在宇宙的廣闊空間裡,還有更多的差異需要包容,更多的難題需要共同解決,但隻要這些年輕的科學家們保持著協作的初心,不同文明的攜手之路,就會越走越寬。

“通知陳宇。”林遠舟對蘇晚晴說,手指在全息屏上劃出二期計劃的招募鏈接,“把‘星衡’監測儀的研發過程做成案例,放在招募頁麵的首頁。讓更多人知道,文明之間的差異,從來不是合作的障礙,而是創新的源泉。”

喜歡星海啟元請大家收藏:()星海啟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全民穿越:開局撿到衛子夫! 青龍纏棺 德州驅魔人:開局一座三清觀 鎮魂仙妃之王爺他笑裡藏刀狠狠寵 錦衣天下名 穿越國公爺,我在古代殺瘋了 三國:彆追了,我真不是天子 三國:爭霸江山美人 都市:我家卡莉孝心變質了?! 檢測儀炸了:我的武魂是至尊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