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科研中心的穹頂之上,三層環形能量幕牆正緩緩展開,折射出銀河係旋臂的璀璨光影。幕牆內側,來自五大文明的工程團隊正做著最後的調試——地球的場力穩定器發出低沉的嗡鳴,伊瑟爾星的納米材料在地麵鋪展開流動的銀輝,星穹文明的空間錨點裝置閃爍著淡紫色的光暈,新星球的植物藤蔓順著展台邊緣自然生長,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則在空氣中編織出流動的歡迎標語。
“還有半小時,博覽會就要正式啟幕了。”蘇晚晴站在主展台旁,指尖劃過全息控製麵板,上麵實時跳動著各文明展區的準備進度,“林遠舟,張教授那邊的‘場力生態艙’最終調試完成了嗎?剛才監測到能量波動有點異常。”
林遠舟剛從光影文明的展區趕來,口袋裡的黑石微微發熱,與周圍的空間能量場形成共鳴。他抬頭看向主展台後方的巨大艙體——那是地球展區的核心展品“場力生態艙”,通體由透明的空間結晶礦打造,艙內模擬著沙漠、雨林、極地三種極端環境,此刻正通過混元場論調控的能量場維持著生態平衡。
“已經好了。”林遠舟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卻難掩興奮,“張教授剛才調整了能量弦的共振頻率,現在艙內的場力穩定性達到99.8。你看——”他抬手激活全息投影,展示出場力生態艙的內部數據,“沙漠區的沙生植物已經開始紮根,雨林區的水循環係統完全自主運轉,極地的冰層沒有任何融化跡象。這正是張教授統一場論裡‘空間物質能量共生’理念的實踐,通過精準調控場力,讓不同生態係統在有限空間內共存。”
說話間,一個頭發花白、精神矍鑠的老者緩步走來,正是張詳前。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特製眼鏡——這副眼鏡能實時解析空間能量波動,鏡片上閃爍著細密的數據流。“晚晴丫頭放心,這生態艙啊,比我預想的還要成功。”張詳前的聲音洪亮,帶著一絲自豪,“統一場論早就說過,空間不是死的容器,而是活的介質。我們以前總想著改造環境,卻忘了空間本身就有調節能力。這場力生態艙,就是通過場力引導空間能量,讓環境自己‘修複’和‘平衡’,比硬邦邦的技術乾預高明多了。”
蘇晚晴笑著點頭,目光落在生態艙內:“確實厲害。剛才有個星穹文明的觀察員過來,看到三種極端環境共存,當場就提出想引進技術,用於他們星球的空間錨點周邊生態修複。”
“這就是博覽會的意義嘛。”林遠舟望向遠處熙熙攘攘的人流,不同文明的身影穿梭其間——伊瑟爾星人半透明的水晶皮膚折射著光影,星穹文明的成員揮舞著靈活的觸角交流,新星球的居民帶著植物編織的飾品,光影文明的光粒子團在人群上方緩緩流動,“以前各文明都是閉門造車,甚至因為技術差異產生衝突。現在把大家聚到一起,展示成果、共享技術,才能真正實現銀河係的文明互助。”
正說著,一陣輕柔的能量波動傳來,艾蕾娜的身影出現在不遠處。她的水晶皮膚此刻折射出柔和的粉色光暈,代表著喜悅。“遠舟,蘇博士,張教授。”艾蕾娜快步走來,語氣輕快,“伊瑟爾星的展區已經準備就緒,我們帶來的‘量子重構生態模塊’,可以根據不同星球的環境,快速重構當地的基礎生態係統。剛才和新星球的艾拉交流,她對我們的技術很感興趣,說可以和他們的生物能量轉化技術結合,提高生態修複效率。”
張詳前眼睛一亮:“那可太好了!量子重構技術能解決生態修複的速度問題,生物能量轉化技術能解決能源供給問題,兩者結合,就是‘高效+可持續’啊。這正是跨文明合作的精髓——取長補短,把單個文明的優勢變成整個聯盟的優勢。”
蘇晚晴調出合作意向清單:“目前已經有八個文明提交了技術合作申請,其中六個都提到了生態修複。看來經曆了星核文明的教訓,大家對空間生態保護都越來越重視了。”
林遠舟點點頭,目光投向入口方向。那裡,銀河係文明互助聯盟的旗幟正緩緩升起——旗幟由五大文明的標誌組成,中央是宇宙空間生態模型的核心符號。“啟幕時間到了,我們去主舞台吧。”
主舞台設在聯合科研中心的中央廣場,采用星穹文明的超空間投影技術,能讓各個展區的觀眾都清晰看到舞台上的畫麵。林遠舟作為聯盟發起者之一,與其他文明的代表一同走上舞台。當他站在舞台中央,感受到來自五大文明的目光,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
“各位來自銀河係各個星域的朋友們,”林遠舟的聲音通過空間共振技術傳遍整個會場,清晰地傳入每個文明成員的耳中,“今天,我們齊聚在這裡,舉辦首屆銀河係文明博覽會。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技術展示,而是一次跨越星辰的對話,一次文明理念的交融。”
他抬手激活身後的全息投影,畫麵從地球的藍色星球開始,依次展示伊瑟爾星的水晶森林、星穹文明的空間錨點、新星球的綠色大地、光影文明的光粒子世界,最後彙聚成銀河係的全景圖。“曾經,我們各自在宇宙中探索,經曆過技術瓶頸的迷茫,遭遇過生態崩潰的危機,甚至因為誤解而產生衝突。但現在,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宇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每個文明的命運都相互關聯。星核文明的覆滅告訴我們,脫離空間生態平衡的技術發展,最終隻會走向毀滅;而我們五大文明的攜手,證明了跨文明的互助與共享,才能讓文明走得更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台下響起熱烈的回應——地球人的掌聲、伊瑟爾星人水晶皮膚碰撞的清脆聲響、星穹文明成員觸角的擺動聲、新星球居民的歡呼聲、光影文明光粒子的波動共鳴,交織成一曲跨文明的交響樂。
“現在,我宣布,首屆銀河係文明博覽會,正式啟幕!”林遠舟揮了揮手,舞台周圍的能量幕牆瞬間綻放出絢爛的光影,各展區同時亮起標誌性的燈光,博覽會正式開始。
人群紛紛湧向各個展區,林遠舟和蘇晚晴、張詳前一起,先來到地球展區的場力生態艙旁。此刻,生態艙周圍已經圍滿了來自不同文明的觀察員,大家都好奇地打量著這個能容納三種極端生態的神奇裝置。
“林先生,請問這個生態艙的場力調控,是基於混元場論的哪個模型?”一個伊瑟爾星的科學家走上前,他的皮膚折射出求知的藍色光暈。
林遠舟指著生態艙內壁的能量流線條:“是基於‘宇宙空間生態模型’中的子模塊——‘微空間生態平衡模型’。我們通過解析不同環境下的空間能量特征,用場力模擬出對應的生態條件,同時利用張教授統一場論中的‘能量弦耦合原理’,讓三個微生態係統的能量場互不乾擾,反而能相互補充。”
張詳前補充道:“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找到了每個生態係統的‘空間能量密碼’,通過場力激活這個密碼,讓空間自己‘孕育’出對應的生態環境。這比傳統的人工改造高效得多,也更可持續,因為它順應了空間的自然規律。”
伊瑟爾星科學家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們伊瑟爾星的量子重構技術,是通過改變物質結構來構建環境,而你們的技術是通過引導空間能量來孕育環境,兩者的思路完全不同,但目標一致。如果能結合起來,或許能解決我們星球部分區域因過度開發導致的空間能量失衡問題。”
“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蘇晚晴遞給他一份技術資料,“這是場力生態艙的核心技術參數,裡麵包含了能量弦耦合的具體算法。我們願意和伊瑟爾星共享這項技術,共同推進生態修複項目。”
伊瑟爾星科學家接過資料,皮膚泛起喜悅的粉色:“太感謝了!我現在就聯係我們的科研團隊,希望能儘快啟動合作。”
離開地球展區,一行人來到新星球的展區。這裡被打造成了一片小型的綠色森林,各種奇特的植物散發著柔和的光芒,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氣息。新星球的展區核心是“生物能量轉化技術”——一台看似普通的裝置,能將植物的生物能轉化為穩定的電能,同時不損傷植物本身。
“林遠舟,蘇博士,張教授,快來看看我們的最新成果!”艾拉看到他們,熱情地迎了上來。她的綠色眼眸閃爍著自豪的光芒,指著展區中央的裝置,“這台生物能量轉化器,現在的轉化效率已經達到了85,而且能適應不同星球的植物種類。我們剛才已經和光影文明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他們的光粒子能促進植物生長,我們的裝置能將植物能量轉化為電能,兩者結合,就能為那些能源匱乏的星球提供可持續能源。”
張詳前饒有興致地打量著裝置:“這個技術很有意思,它遵循了‘物質能量循環’的基本規律。植物吸收空間中的能量生長,你們的裝置將生物能轉化為電能,使用後的電能又會以熱能等形式回歸空間,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不會破壞空間生態平衡。”
“沒錯!”艾拉點點頭,“我們新星球的文明理念就是‘與自然共生’,我們所有的技術都以不破壞生態為前提。這次帶來的生物能量轉化技術,就是我們理念的體現。剛才有個來自邊緣星係的文明觀察源說,他們的星球植被豐富,但能源短缺,這個技術正好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林遠舟看著裝置上流動的綠色能量:“這個技術和地球的場力技術結合,潛力巨大。比如在生態修複區域,我們可以用場力生態艙構建基礎環境,用生物能量轉化技術提供能源,再用伊瑟爾星的量子重構技術快速修複受損的物質結構,三者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修複鏈條。”
艾拉眼睛一亮:“這個想法太好了!我已經和凱倫教授伊瑟爾星科學家)提過合作意向,他也很讚同。如果能把三個文明的技術整合起來,就能形成一套適用於大多數星球的生態修複方案。”
正說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星際護航聯盟的陳宇快步走來,臉上帶著一絲凝重:“林遠舟,蘇博士,出了點情況。光影文明的展區那邊,突然出現了異常的能量波動,好像是他們的光粒子藝術裝置出了問題。”
眾人心中一緊,立刻趕往光影文明的展區。光影文明的展區沒有實體展品,而是通過光粒子的排列組合,形成各種震撼的藝術場景,同時傳遞出他們的文明理念。此刻,展區中央的光粒子團變得異常混亂,原本有序的藝術圖案消散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狂暴的光粒子波動,周圍的觀眾都紛紛後退,臉上露出不安的神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卡拉講師,發生什麼事了?”林遠舟看到光影文明的卡拉,她的光粒子團此刻波動劇烈,顯然處於緊張狀態。
卡拉的意識直接傳遞到眾人腦海中:“我們的‘光粒子共鳴裝置’突然失控了!剛才正在展示‘文明進化史’的光粒子藝術,裝置的能量核心突然出現異常,導致光粒子的共振頻率失控,現在已經影響到周圍的空間能量場。”
張詳前立刻拿出特製眼鏡,解析著周圍的能量波動:“不好!光粒子的共振頻率已經接近了空間能量弦的臨界頻率,如果繼續失控,可能會引發局部的空間裂隙,就像星核文明實驗時出現的情況一樣!”
蘇晚晴迅速調出裝置的技術參數:“這是光影文明的核心技術,我們沒有權限直接操作。卡拉講師,裝置的能量核心是基於什麼原理運行的?有沒有應急關閉的方法?”
“能量核心是基於‘光粒子空間能量共振原理’,”卡拉的意識帶著焦急,“應急關閉需要同時切斷三個能量節點的共振,但現在裝置已經失控,我們的光粒子無法靠近能量核心,強行關閉可能會導致能量爆炸。”
林遠舟看著狂暴的光粒子團,口袋裡的黑石突然發熱,傳遞出一股溫和的能量。他閉上眼睛,集中精神,感受著周圍的空間能量波動。根據混元場論的“宇宙空間生態模型”,他快速分析著光粒子共振頻率與空間能量弦的相互作用。
“我有辦法。”林遠舟睜開眼睛,語氣堅定,“張教授,麻煩你用統一場論的‘能量弦阻尼原理’,計算出中和當前共振頻率的反向頻率;蘇晚晴,你立刻聯係聯合科研中心的技術團隊,啟動場力中和係統,準備按照張教授計算出的頻率,發射場力中和波;卡拉講師,麻煩你讓光影文明的光粒子戰士,在外圍構建一個臨時的能量屏障,防止光粒子擴散,同時引導部分穩定的光粒子,配合場力中和波。”
“好!”眾人立刻行動起來。張詳前快速操作著隨身攜帶的終端,鏡片上的數據流飛速滾動,嘴裡不停念叨著:“能量弦的臨界頻率是2.37赫茲,當前光粒子共振頻率是2.35赫茲,正在快速上升。反向頻率需要精確到小數點後六位,才能有效中和,不能有絲毫誤差……計算完成!反向頻率是2.赫茲!”
蘇晚晴立刻將頻率數據發送給聯合科研中心:“技術團隊請注意,立刻啟動場力中和係統,目標:光影文明展區能量核心,發射頻率:2.赫茲,能量輸出:30,務必精準命中!”
卡拉則指揮著光影文明的光粒子戰士,無數光粒子快速彙聚,形成一個巨大的球形能量屏障,將失控的光粒子團包裹在中間。同時,一部分穩定的光粒子化作細長的光絲,朝著能量核心的方向延伸,準備配合場力中和波。
林遠舟站在能量屏障外,緊緊盯著能量核心的位置。他能感受到黑石傳遞來的空間能量,正在與周圍的能量場形成共鳴,幫助他精準鎖定目標。“場力中和波準備就緒!”終端傳來技術團隊的聲音。
“發射!”林遠舟一聲令下,聯合科研中心的場力發射器發出一道微弱的藍色光束,精準地射向光影文明展區的能量核心。與此同時,卡拉指揮著光絲,與場力中和波同步接觸能量核心。
隻見狂暴的光粒子團突然劇烈波動了一下,隨後開始慢慢平複。原本混亂的光粒子逐漸恢複有序,能量核心的異常波動也慢慢減弱。張詳前看著終端上的能量數據:“共振頻率正在下降!2.30赫茲……2.20赫茲……穩定在1.80赫茲,安全了!”
眾人鬆了一口氣,卡拉的光粒子團波動著喜悅的情緒:“太感謝你們了!如果不是你們及時出手,後果不堪設想。這次的意外,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裝置沒有考慮到聯合科研中心的空間能量環境,導致共振頻率出現偏差。”
林遠舟搖搖頭:“這不能怪你們。跨文明的技術展示,本來就會麵臨各種未知的問題。這次的意外也給我們提了個醒,未來的技術共享,不僅要共享核心技術,還要共享對應的空間環境參數,這樣才能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
張詳前補充道:“沒錯。根據統一場論,不同的空間環境,能量弦的振動頻率也不同。同樣的技術,在a星球可能穩定運行,在b星球就可能出現失控,因為兩者的空間能量環境不一樣。未來我們應該建立一個‘跨文明空間環境數據庫’,讓所有文明的技術在應用前,都能根據當地的空間環境進行調整。”
蘇晚晴點點頭:“我已經記錄下這次的能量波動數據,會立刻組織團隊建立數據庫。同時,我們可以在星際生態監測網絡中增加一個‘技術應用預警模塊’,提前預判技術應用可能帶來的空間能量波動風險。”
卡拉感激地說道:“太感謝你們了!光影文明願意全力配合,提供我們所有星球的空間環境參數。這次的意外雖然驚險,但也讓我們看到了跨文明合作的重要性。如果隻有我們自己,根本無法這麼快解決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解決了光影文明展區的意外,博覽會繼續進行。經過剛才的小插曲,各文明之間的交流反而更加深入,大家都意識到,跨文明的合作不僅是技術的共享,更是風險的共擔、問題的共解。
林遠舟一行人來到星穹文明的展區,這裡展示的是“超空間旅遊航線”。展區中央是一個巨大的銀河係立體模型,上麵標注著多條閃爍的航線,代表著已經開通的超空間旅遊線路。
“林先生,蘇博士,張教授,歡迎來到星穹文明展區。”星穹文明的長老走上前,他的觸角微微彎曲,這是星穹文明表示友好的方式,“我們的超空間旅遊航線,是基於星穹文明的空間錨點技術和混元場論的空間折疊原理打造的。目前已經開通了12條航線,連接了銀河係內的28個文明星球。”
張詳前看著立體模型上的航線:“這些航線的設計,是不是考慮了空間能量的分布情況?我看有些航線避開了銀河係中心的能量密集區。”
“您說得沒錯。”星穹文明長老點點頭,“我們參考了宇宙空間生態模型的數據,所有航線都選擇了空間能量相對穩定、生態負荷較低的區域。這樣不僅能保證航行安全,還能避免超空間航行對空間生態造成破壞。比如這條連接太陽係和伊瑟爾星的航線,我們特意避開了暗物質分布較多的區域,因為暗物質會乾擾空間折疊的穩定性,同時也會對空間能量場造成影響。”
林遠舟讚許地說道:“這個思路非常好。超空間旅遊不僅是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對空間生態保護的一種考驗。如果航線設計不當,頻繁的超空間航行可能會導致局部空間能量失衡,甚至引發空間裂隙。星穹文明的做法,為其他文明樹立了榜樣。”
星穹文明長老笑著說道:“這正是因為有了混元場論和星際生態監測網絡的支持,我們才能精準規劃航線。現在,已有多個文明提出要加入超空間旅遊航線網絡,我們正和地球、伊瑟爾星協商,計劃在星際生態監測網絡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超空間航行安全監管委員會’,負責航線的審批、監測和維護。”
“這個委員會的成立非常有必要。”蘇晚晴說道,“隨著超空間航行技術的普及,未來會有更多的文明加入,航線也會越來越多。如果沒有統一的監管,很容易出現無序競爭,甚至破壞空間生態平衡。我們地球願意派出技術人員,參與委員會的監管係統建設。”
離開星穹文明展區,時間已經臨近中午。聯合科研中心為各文明準備了跨文明的餐飲區,提供來自不同星球的特色食物——地球的營養合成餐、伊瑟爾星的能量晶體、新星球的植物精華、星穹文明的礦物營養液、光影文明的光粒子能量補充劑,滿足不同文明的飲食需求。
林遠舟和蘇晚晴、張詳前、艾蕾娜、陳宇等人圍坐在一起,一邊用餐,一邊討論著上午的博覽會情況。
“上午的情況總體來說非常順利,除了光影文明展區的小意外。”陳宇喝了一口礦物營養液,說道,“不過也正是因為那個意外,讓各文明對空間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剛才我收到消息,已經有五個文明主動提出,要加入‘跨文明空間環境數據庫’的建設,願意共享自己星球的空間環境參數。”
張詳前放下手中的能量晶體:“這是個好現象。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數據的共享。有了這些數據,我們就能更精準地完善宇宙空間生態模型,為後續的技術應用和文明發展提供更科學的指導。”
艾蕾娜說道:“伊瑟爾星的科研團隊已經和新星球、地球的團隊初步對接,準備啟動‘星際生態修複合作項目’的前期調研。我們計劃先選擇一個空間生態受損較輕的星球作為試點,將場力技術、生物能量轉化技術、量子重構技術整合起來,驗證方案的可行性。”
“試點星球選好了嗎?”林遠舟問道。
“初步選定了位於鯨魚座的一顆星球,名叫‘藍星二號’。”艾蕾娜回答道,“那顆星球曾經因為過度開采維度礦石,導致表麵出現了多處空間裂隙,生態係統嚴重受損。但它的基礎空間能量還比較穩定,適合作為試點。”
蘇晚晴補充道:“我們已經通過星際生態監測網絡獲取了藍星二號的空間環境數據,張教授也初步計算了生態修複的可行性。接下來,我們需要組建一個跨文明的調研團隊,前往藍星二號進行實地考察,製定詳細的修複方案。”
林遠舟點點頭:“這個項目非常重要,它將是銀河係文明互助聯盟的標誌性項目。我建議由艾拉擔任調研團隊的組長,她對生物能量轉化技術非常熟悉,而且了解生態保護的理念;凱倫教授作為伊瑟爾星的代表,負責量子重構技術的應用;地球這邊,我讓李玥加入,她剛從混元學院結業,對場力技術和宇宙空間生態模型都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在之前的暗物質吞噬體實戰演練中表現出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人員配置很合理。”張詳前說道,“跨文明的團隊,需要不同領域的專家相互配合。李玥年輕有活力,學習能力強,很適合這種跨文明的合作項目。”
午餐過後,博覽會進入了技術合作簽約環節。主舞台上,各文明的代表依次上台,簽訂了一項項技術合作協議。其中,“星際生態修複合作項目”的簽約儀式最為引人注目,地球、伊瑟爾星、新星球、星穹文明、光影文明的代表共同上台,簽訂了合作協議,標誌著這個跨文明的生態修複項目正式啟動。
簽約儀式結束後,林遠舟正在和星穹文明的長老交流超空間旅遊航線的監管問題,突然接到了聯合科研中心技術團隊的緊急通訊。
“林先生,不好了!星際生態監測網絡捕捉到藍星二號的空間能量出現異常波動,疑似有新的空間裂隙正在形成!”技術人員的聲音帶著焦急。
林遠舟的臉色瞬間凝重起來:“具體情況怎麼樣?波動的範圍和強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