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周末,陽光透過薄雲灑在雲川區的街道上,給這個寒冷的早晨增添了幾分暖意。林溪難得沒有安排工作,係著圍裙在廚房裡忙碌著,空氣中彌漫著煎餅和熱牛奶的香氣。
“媽媽,爸爸什麼時候回來呀?”星宇揉著惺忪的睡眼走進廚房,身後跟著還抱著毛絨玩具的小沈玥。
“爸爸下午就回來了,他答應帶你們去科技館看新展覽。”林溪轉身笑著回答,手中的鍋鏟熟練地翻動著金黃的煎餅。
小沈玥眼睛一亮,咿呀著說:“看星星!”
自從與星際智慧建立連接後,孩子們對宇宙的好奇心與日俱增。不過今天,林溪打算帶他們體驗點不一樣的。
早餐後,林溪帶著孩子們來到雲川區的老街。這裡是城市改造中特意保留的曆史街區,青石板路兩側是傳統的店鋪,與現代的高樓大廈僅一街之隔,卻仿佛兩個世界。
“媽媽,為什麼我們要來這裡?心橋不是能讓我們看到任何地方嗎?”星宇好奇地問。
林溪蹲下身,平視著孩子們:“心橋能讓我們看到很遠的地方,但有時候,最近的東西反而最容易被忽略。今天,我們要用眼睛和心,而不是網絡,來發現身邊的奇跡。”
他們首先走進一家傳統糕點鋪。老板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手工製作著雲川特色的桂花糕。
“李爺爺好!”星宇有禮貌地打招呼。通過學校活動,孩子們已經是這裡的常客。
老人臉上綻開笑容:“星宇和小玥來啦!快來,剛出爐的桂花糕,還熱乎著呢。”
小沈玥踮起腳尖,好奇地看著老人熟練地將米粉填入模具:“像玩沙子!”
林溪借機向孩子們解釋:“李爺爺做糕點的手藝是祖傳的,每一道工序都靠經驗和手感,這是機器替代不了的。”
星宇若有所思:“就像心橋能幫我們連接很遠的人,但不能替代我們親手做東西送給彆人?”
林溪欣慰地點頭:“聰明!科技是工具,但真情實感還需要我們親自去創造和傳遞。”
接著,他們來到老街的社區中心。今天是周末,這裡正舉行著“代際交流日”活動。年輕人教老人使用智能設備,老人則向年輕人傳授傳統技藝。
星宇和小沈玥很快融入其中。星宇教一位老奶奶如何通過心橋與遠在外地的孫子視頻聊天,而小沈玥則被一位老爺爺帶著學習簡單的剪紙藝術。
“看,我剪的小兔子!”小沈玥舉起自己的作品,雖然線條歪歪扭扭,但充滿了童真。
老爺爺笑嗬嗬地說:“小丫頭手挺巧,下次教你剪更複雜的圖案。”
中午時分,林溪帶著孩子們在社區食堂吃飯。這裡采取“時間銀行”製度,年輕人可以通過為社區服務來換取餐券,而老年人則可以用傳統技能教學來獲得用餐資格。
吃飯時,星宇注意到牆上有一個特殊的心橋終端:“媽媽,這是什麼?”
社區工作人員解釋道:“這是‘記憶守護者’項目。我們通過心橋記錄老人們的口述曆史,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幫助整理和保存。這樣,即使多年後,年輕人也能通過心橋‘體驗’到今天的對話和故事。”
小沈玥歪著頭:“就像把現在留給以後的我們?”
“沒錯!”工作人員驚喜於孩子的理解力,“科技不僅能連接遠方,也能守護時間。”
下午,沈硯舟如約歸來。不過他沒有直接帶孩子們去科技館,而是神秘地說:“先帶你們去個特彆的地方。”
他們來到雲川區邊緣的一個小農場。這裡不像大型智能農場那樣充滿高科技設備,而是采用傳統的耕作方式,隻是輔以心橋網絡監測作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