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初雪悄然而至,細碎的雪花如同天使的羽翼,輕輕覆蓋了清華園的每一個角落。沈星宇站在經管學院圖書館的窗前,望著窗外銀裝素裹的世界,手中捧著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咖啡香氣氤氳中,他的思緒卻飄向了即將到來的重要會議。
今天是他與矽穀風投代表正式會談的日子,將決定星啟資本的未來走向。更讓他緊張的是,蘇映真答應以技術顧問的身份參與會議——這是她首次同意與星啟資本正式合作。
“緊張了?”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星宇轉身,看到蘇映真一身深灰色職業裝,長發挽成簡潔的發髻,整個人散發著不同於往日的成熟氣質。
“有點。”他誠實承認,遞過另一杯咖啡,“沒想到你會這麼正式。”
映真接過咖啡,微微挑眉:“商業會晤當然要專業。我研究了kyejohnson的投資偏好和過往案例,這是分析報告。”她遞過一個平板電腦,上麵密密麻麻地標注著各種數據和分析。
星宇快速瀏覽,不禁驚歎:“你連他大學時期的論文都研究了?”
“知己知彼。”映真眼神銳利,“我發現他對區塊鏈技術的社會應用特彆感興趣,而不僅是商業價值。我們應該調整一下演示重點。”
兩人並肩走向會議室,沿途吸引了不少目光。清華才女與創業明星的組合,早已在校園內引起熱議。
會議室內,kyejohnson已經等候多時。這位矽穀著名風投家年輕得出乎意料,看起來不到四十歲,眼神中透著敏銳與好奇。
“沈先生,蘇小姐,久仰大名。”kye用流利的中文打招呼,讓星宇和映真都有些驚訝。
會談開始,星宇先介紹了星啟資本的發展曆程和投資理念,映真則負責技術部分的講解。當談到他們黑客鬆獲獎項目的混合共識機製時,kye表現出濃厚興趣。
“你們如何平衡效率與安全?”kye直接切入關鍵問題。
映真從容應答:“我們的分層設計允許在不同場景下采用不同比重的共識機製。比如小額交易側重效率,大額交易側重安全。關鍵是這個動態調整算法...”她調出幾行核心代碼進行講解。
星宇補充道:“更重要的是,我們堅持‘科技服務於人’的理念。不隻是追求技術突破,更關注如何讓技術真正造福社會。”
kye點頭讚許:“很有意思。我注意到你們的項目中有個‘心橋網絡’的影子,是受家人影響嗎?”
星宇略微驚訝:“您知道心橋網絡?”
“當然。”kye微笑,“雲川區的科技人文融合模式在國際上很有名。事實上,我這次來中國,除了考察投資項目,還想去雲川區參觀學習。”
會談進行了兩個小時,遠超原定時間。結束時,kye明確表示有興趣進一步深入討論投資事宜。
送走kye後,星宇長舒一口氣:“看來很順利。”
映真卻皺眉:“不要太樂觀。他最後那個關於心橋網絡的問題很有意思,可能不僅僅是對技術感興趣。”
星宇若有所思:“你是說...”
“他可能想通過投資你們,獲得與雲川區合作的跳板。”映真一針見血,“你需要想清楚,這是否符合你的長期規劃。”
星宇驚訝於映真的敏銳,同時感到一絲欣慰——她已經開始為星啟資本的整體利益考慮了。
與此同時,在成都,沈玥的畫廊開業籌備進入了最後階段。她將開業展主題定為“守護與遠方”——係列以川藏線軍人生活為靈感的作品。
令她驚喜的是,部隊宣傳處確實派了人來參觀指導,雖然不是陸遠航本人,但來的宣傳乾事對她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
“很難想象非軍旅出身的人能如此準確把握部隊生活的精髓。”宣傳乾事感歎道,“特彆是這幅《守望》,完全捕捉到了高原軍人特有的堅韌與孤獨。”
沈玥心中暗喜,表麵卻保持謙虛:“還需要多學習。其實我希望能有機會真正體驗一下部隊生活,才能創作出更真實的作品。”
宣傳乾事眼睛一亮:“我們正好在下個月組織一個‘藝術家進軍營’活動,邀請藝術家體驗生活、創作作品。沈小姐有興趣參加嗎?”
沈玥強壓住內心的激動,平靜地回答:“當然,這是我的榮幸。”
送走宣傳乾事後,沈玥忍不住跳了起來,立即開始計劃如何利用這個機會接近陸遠航。
開業前一天,沈玥意外接到陸遠航的電話。他的聲音通過電波傳來,比記憶中更加低沉有力:“沈玥同誌,宣傳處推薦你參加下個月的軍營體驗活動。但由於安全考慮,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和審查。”
沈玥心跳加速,努力保持鎮定:“需要我做什麼準備?”
“會有專人聯係你。”陸遠航公事公辦地說,“另外,祝賀畫廊開業。宣傳處的同誌對你的作品評價很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謝謝。”沈玥猶豫了一下,鼓起勇氣問,“那您個人覺得呢?我的畫...”電話那頭沉默片刻,然後說:“很真實。那幅《晨光中的哨兵》,讓我想起了自己剛入伍時的樣子。”
這個出乎意料的回答讓沈玥愣住了,等她回過神時,電話已經掛斷。
開業當天,“經緯畫廊”門口人頭攢動。沈玥特意選擇了一係列軍旅題材作品作為開幕展,同時加入了部分川藏線風土人情的畫作,展現軍人與當地群眾的魚水情深。
令她驚喜的是,陸遠航竟然真的來了,雖然穿著便裝,但挺拔的身姿在人群中依然顯眼。
“陸軍官,歡迎光臨。”沈玥迎上前,儘量讓自己看起來專業而冷靜。
陸遠航點點頭,目光已經被牆上的畫作吸引。他在一幅題為《邊境線》的作品前駐足良久。畫麵上是一名年輕士兵在邊境線上巡邏的背影,遠處是連綿的雪山,近處是飄揚的國旗。
“你怎麼捕捉到這種視角的?”陸遠航突然問,“這個角度,應該是從了望塔往下看的。”
沈玥心中一驚——她確實是在某個邊防哨所的了望塔上偷偷畫過草圖,但沒想到他能一眼看出來。
“我去過幾個邊防哨所采風。”她含糊其辭。
陸遠航轉頭看她,眼神銳利:“哪個哨所?這個地方...”他指著畫中的地形特征,“很像是藏南地區的某個點位。”
沈玥頓時語塞。她確實是根據在藏南地區某個哨所的速寫創作的,但那裡按理說不對普通人開放。
“我...我隻是遠遠看到的。”她勉強解釋。
陸遠航沒有追問,但眼神中多了幾分深思。
開業展很成功,不少作品被預訂,當地媒體也做了報道。但沈玥心中卻有些不安——陸遠航顯然對她的創作過程產生了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