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天空湛藍如洗,陽光透過稀疏的雲層灑向大地,為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國貿三期頂層的宴會廳內,燈火輝煌,賓客雲集。今天,是“文化橋”國際版正式發布的日子,也是星啟資本成立三周年的慶典。
沈星宇站在落地窗前,望著腳下繁華的都市景象,心中湧動著難以言喻的感慨。三年時間,從清華園裡的一個創業想法,到今天擁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企業,這條路上充滿了挑戰與成長。
“緊張嗎?”蘇映真走近,一身優雅的深藍色晚禮服,與星宇的深色西裝相得益彰。
星宇轉身微笑,伸手為她整理了一下鬢角的發絲:“有你在,就不緊張。”
映真眼中閃著溫暖的光:“記得三年前嗎?在那個小教室裡,你第一次向我描述文化橋的構想。”
“而你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三個技術漏洞和兩個商業模式缺陷。”星宇輕笑,“那時我就知道,我必須與你合作。”
兩人的手自然交握,默契無比。經過風雨洗禮,他們的關係越發穩固,不僅是戀人,更是彼此最信任的夥伴。
宴會廳另一端,沈玥正協助工作人員做最後的準備。她身著一襲簡約大方的酒紅色長裙,氣質與在成都時已大不相同——少了幾分嬌俏,多了幾分沉穩與自信。
陸遠航站在她身旁,軍裝筆挺,肩章閃亮。經過數月的康複和轉型培訓,他已經適應了新的角色——軍事科技與人文關懷項目的負責人。雖然不能再上前線,但找到了同樣有價值的新方向。
“看那邊。”陸遠航輕聲示意。宴會廳入口處,林溪和沈硯舟正相伴而來。林溪氣色紅潤,完全看不出數月前曾住院治療;沈硯舟則一如既往的沉穩威嚴,但眼中透著難得的輕鬆與欣慰。
“爸媽來了!”沈玥欣喜地迎上去。
林溪擁抱女兒,眼中滿是驕傲:“今天是個大日子,我們怎能缺席。”
沈硯舟與陸遠航握手:“遠航,聽說你的項目進展很好,高層很滿意。”
陸遠航謙遜地點頭:“感謝首長支持,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晚上七點,慶典正式開始。星宇和映真攜手走上舞台,聚光燈下,兩人氣質非凡,自信從容。
“各位嘉賓,晚上好。”星宇開場,“三年前,我們有一個簡單的夢想——用科技連接文化,讓差異成為美的來源,而非隔閡的原因。”
映真接話:“今天,這個夢想迎來了新的篇章。文化橋國際版不僅是技術平台,更是文化交流的橋梁。我們很榮幸地宣布,平台已經連接了全球187個國家和地區,每日促進超過百萬次的跨文化對話。”
大屏幕上展示著令人驚歎的數據和案例: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通過平台合作完成藝術項目;跨國企業利用平台進行跨文化培訓;甚至有幾個曾經存在文化衝突的地區,通過平台開始了對話與理解。
最令人動容的環節來自用戶分享環節。通過全息投影,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用戶實時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一位非洲少女通過平台學習中國傳統繪畫,她的作品融合了非洲色彩與中國技法,令人驚豔;一位歐洲老人通過平台與中國的筆友視頻交流,彌補了因疫情中斷的信件往來;甚至有一對跨國夫婦通過平台相識相愛,現場展示了他們的跨文化婚禮照片。
掌聲經久不息。星宇和映真相視一笑,眼中都有淚光閃動。這一刻,所有艱難與挑戰都變得值得。
慶典的高潮是心橋網絡與文化橋的正式合作啟動儀式。林溪和沈硯舟被請上台,與星宇、映真共同按下啟動按鈕。
“科技應當服務於人,連接人心。”林溪重複著這句理念,“今天,我們不僅見證了技術的進步,更見證了理念的傳承與發展。”
沈硯舟補充:“最令人欣慰的是,年輕一代不僅繼承了技術,更繼承了其中的價值與責任。”
這一刻,兩代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象征著理念的傳承與創新的延續。
慶典結束後,小型家庭聚會在一間私密包間舉行。沒有了外界目光,一家人更加輕鬆自在。
林溪拿出一個古樸的木盒:“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我想送給你們每人一件禮物。”
盒子裡是四枚精致的徽章,形狀是橋梁與星辰的結合,上麵刻著“連接·傳承·創新”的字樣。
“這是心橋網絡初建時,我們設計的象征物。”林溪解釋道,“當時隻做了幾枚,送給最核心的團隊成員。今天,我想送給你們——新一代的橋梁建造者。”
星宇拿起一枚徽章,眼中閃著感動的光:“謝謝媽,這比任何獎項都珍貴。”
映真仔細端詳徽章:“我會永遠珍藏,並銘記其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