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北京,天空是一種清澈而高遠的藍。北京大學校園內,銀杏葉剛剛開始染上淡淡的金黃。一場名為“數字時代的創新倫理”的青年論壇,正在光華管理學院的一間報告廳裡舉行。
沈星宇作為創新聯盟最年輕的理事之一,剛剛結束了他的發言。他穿著一件熨帖的淺灰色襯衫,身形挺拔,語調沉穩,闡述著“科技當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邏輯清晰,目光篤定,贏得了台下陣陣掌聲。
他回到座位,稍作放鬆,端起桌上的礦泉水喝了一口。就在這時,下一個發言者登台了。
那是一個看起來比他更年輕的女子,穿著一身簡潔的藏藍色職業裝,齊肩的黑發利落地彆在耳後,露出一張清秀而專注的臉龐。她沒有急於開口,而是先調試了一下麥克風,目光平靜地掃過全場。她的眼神很特彆,清澈,理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各位老師,同學,下午好。我是來自信息管理學院的博士生,映真。”
聲音清亮,咬字清晰,像山澗敲擊岩石的溪流。
沈星宇不自覺地坐直了身體。他看過議程,知道下一個發言者是研究“算法偏見與社會公平”的,但沒想到是這樣一位看似柔美,氣場卻異常冷靜的女性。
映真的發言開始了。她沒有停留在技術層麵,而是直指核心:“……我們研發的算法,看似客觀中立,實則內嵌了設計者的價值判斷和數據的曆史偏見。當我們在談論‘創新’時,是否也應該審視這麵‘數字鏡子’照出的,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公平未來,還是我們無意中固化的社會不公?”
她展示了幾組數據和案例,論證嚴密,言辭犀利,甚至帶著幾分挑戰現有秩序的鋒芒。其中幾個觀點,恰好與沈星宇剛才提到的“人性化創新”形成了某種微妙的辯論感。
台下開始有些竊竊私語。顯然,她的觀點觸動了一些既得利益者或保守派學者的神經。
提問環節,一位資深教授帶著些許不以為然的語氣問道:“映真同學,你的研究很有批判性。但你是否過於理想化了?技術發展自有其規律和效率要求,過度強調倫理約束,是否會扼殺創新的活力?”
問題有些尖銳,會場安靜下來。
映真並沒有被嚇住,她微微抿了抿唇,隨即抬起眼,目光依舊平靜。
“李教授,謝謝您的提問。我認為,真正的創新活力,並非源於對規則的漠視,而是源於對‘為何創新’這一根本問題的持續追問。就像河流,沒有兩岸的約束,隻會泛濫成災,失去方向;而有了河床的引導,才能奔流不息,最終彙入大海。我們所探討的倫理,不是束縛手腳的鎖鏈,而是確保創新之河能夠滋養兩岸、而非衝毀家園的河床。”
“創新如河,倫理為床”。
這個比喻如此精妙而富有詩意,瞬間擊中了沈星宇。他之前所有的論述,都聚焦於“河流”本身的特質與方向,卻未曾如此形象地闡釋過“河床”的重要性。他看著台上那個身形單薄卻目光堅定的女孩,心底湧起一種難以言喻的共鳴與欣賞。
在李教授還想繼續追問時,沈星宇幾乎是下意識地拿起了麵前的話筒。
“主持人,我想回應一下這個問題,也可以說是對映真同學觀點的一點補充。”
所有人的目光,包括映真的,都轉向了他。
沈星宇站起身,沒有看那位教授,而是目光坦誠地看向台上的映真:“我完全讚同映真同學的觀點。創新如果失去了價值的錨點,跑得再快,也可能是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我們聯盟最近在反思的一個項目,恰恰印證了這一點——一個旨在提升效率的工具,因為忽略了弱勢群體的使用習慣,反而加劇了數字鴻溝。這提醒我們,‘以人為本’不是一句口號,它需要像映真同學這樣的研究,為我們時刻校準方向。”
他的話,既支持了映真,又巧妙地化解了現場的對抗氣氛,還將自己的理念與她的研究聯係了起來。
映真顯然有些意外,她看向沈星宇。剛才在台下,她注意到了這個發言沉穩、氣質不凡的年輕人,但沒想到他會在此刻站出來,以這樣一種方式聲援自己。她看到他眼中沒有絲毫的客套或憐憫,隻有真誠的認同和inteectuarespect學術上的尊重)。
她微微頷首,向他投去一個感謝的眼神,那眼神裡除了禮貌,更多了一絲探究。
論壇在稍後的熱烈討論中結束。人群開始散去,沈星宇收拾好東西,一抬頭,看見映真正站在不遠處,似乎是在等他。
他走了過去。
“剛才,謝謝你。”映真開口,聲音比台上少了幾分銳利,多了些溫和。
“不客氣,”沈星宇微笑,笑容讓他顯得更加俊朗,“我是真的認同你的觀點。你的那個‘河流與河床’的比喻,非常精彩。”
“隻是有感而發。”映真淺淺一笑,那笑意短暫卻真實地點亮了她的臉龐,“你的‘以人為本’也讓我很受啟發。看來,我們雖然路徑不同,但目標似乎是一致的。”
“或許,我們可以是同行者。”沈星宇順勢說道,從名片夾裡取出一張名片遞過去,“沈星宇。希望以後有機會多交流。”
映真接過名片,指尖不經意地與他輕觸,帶來一絲微涼的觸感。她低頭看了看名片上的頭銜——“創新聯盟理事”,然後也從自己的文件夾裡取出一張素雅的名片。
“映真。也很高興認識你。”
交換名片的那一刻,報告廳的窗外的夕陽正好投進來,在兩人之間拉出長長的光影。空氣中仿佛有某種微小的電流穿過,帶著初識的審慎、觀點的共鳴,以及一絲對未知未來的隱約期待。
他們的故事,就在這個充滿思想交鋒的秋天午後,悄然拉開了序幕。兩條原本平行的河流,因為一場關於“河床”與“方向”的討論,開始了第一次的彙流。
喜歡他的指尖江山請大家收藏:()他的指尖江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