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父的這場病,像一塊投入生活之湖的石頭,激起的漣漪久久未平。它不僅僅是一次家庭的危機應對,更是一次無聲的洗禮,讓沈星宇和映真對“家”與“責任”的理解,沉潛到了更深的層麵。
沈父出院後,需要一段長時間的靜養和康複。沈星宇肩上的擔子無形中加重了。他需要更高效地統籌聯盟的工作,以便擠出更多時間回父母家探望;他開始關注之前忽略的家庭瑣事,父母的體檢報告、家裡的物業水電,他都一一過問。那個在商場上揮斥方遒的年輕理事,在家庭的角色裡,迅速沉澱出一種更為穩重的質感。
映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這個過程。她沒有將自己視為需要被特殊照顧的“客人”,而是以一種沉靜的姿態,成為了這個家庭運轉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她會在周末采購時,順手帶上適合沈父康複的食材;她會用她清晰的邏輯,幫有些混亂的沈母梳理醫療報銷的流程;她甚至學會了測量血壓和一些簡單的康複按摩手法,在沈星宇忙碌時,能代替他陪在老人身邊,進行日常的護理。
一個周末的下午,陽光很好。映真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沈父在小區花園裡曬太陽,沈星宇和母親跟在後麵。看著映真微微俯身,耐心地聽父親有些絮叨地講述年輕時的工作經曆,不時溫和地回應幾句,陽光勾勒出她專注而柔和的側影,沈母輕輕碰了碰兒子的手臂,低聲說:“星宇,你找到了一個寶。”
沈星宇的目光始終追隨著那抹身影,聞言,唇角勾起深深的弧度,心底被一種難以言喻的圓滿感充盈。“我知道,媽。”
他走上前,很自然地接過映真手中的輪椅推手,另一隻手攬住她的肩膀。映真側頭看他,相視一笑,無需言語,默契自在其中。沈父看著他們,因病痛而時常顯得渾濁的眼中,也透出欣慰的光。
\\
家庭的牽絆,並未成為他們個人事業的桎梏,反而像給航船加裝了更穩定的壓艙石,讓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步伐邁得更加沉穩有力。
沈星宇在聯盟推動的幾項側重於科技倫理和可持續發展的大型項目,因其長遠的眼光和紮實的推進,贏得了業界更廣泛的尊重。他身上少了幾分最初的銳氣,多了幾分沉澱後的包容與智慧,這讓他能在更複雜的局麵中凝聚共識。
而映真,在成功主持那個國家級項目後,在學術界的聲譽進一步提升。她開始受邀參與一些重要的學術政策谘詢會議,她的“算法倫理”研究,不再僅僅是紙上的理論,而是逐漸影響著行業標準的製定。她依然保持著那份對學術的純粹熱愛,但視野變得更加開闊,開始思考如何將研究成果更有效地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他們依然是彼此最好的聽眾和第一分享者。他會將聯盟遇到的、不涉及機密的戰略性困惑與她探討,她的視角總能給他帶來超越商業邏輯的啟發。她則會將在學術交流中遇到的思想碰撞和新的研究構想第一時間告知他,他的肯定與支持,是她探索未知領域最堅實的後盾。
一次,映真收到一份來自海外頂尖研究機構的博士後邀請,機會非常難得,但同時也意味著至少一到兩年的異國分離。她有些猶豫,將郵件拿給沈星宇看。
他仔細看完,沉默了片刻,然後抬頭看她,目光清明:“你怎麼想?”
“學術上,是很好的機會。”映真如實回答,“但……”
“沒有但是。”沈星宇打斷她,語氣平和卻堅定,“如果是擔心我,或者擔心家裡,那完全不必。你應該去。”
他握住她的手,指腹摩挲著那枚訂婚戒指:“映真,我們的關係,不是彼此束縛的繩索,而是共同成長的階梯。你的天空不應該隻局限在北京,或者我身邊。去飛,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我會在這裡,等你回來。或者,”他頓了頓,眼中帶著笑意,“如果你需要,我也可以偶爾‘出差’過去看看你。”
他的理解與支持,如此坦蕩,如此毫無保留,瞬間消解了映真心頭所有的顧慮與負累。她撲進他懷裡,緊緊抱住他。
“我不會去太久。”她悶在他懷裡說。
“多久都沒關係。”他輕撫她的後背,“隻要你朝著你想去的方向飛,無論多遠,我知道你的歸途在這裡。”
最終,映真經過慎重考慮,婉拒了那份邀請。並非因為畏懼分離,而是在權衡之後,她發現國內正有一個更適合她、也能讓她更快獨立領導團隊的機會。她將自己的決定告訴沈星宇時,他隻是笑了笑,說:“好,無論你怎麼選,我都支持。”
他們之間的關係,已經超越了尋常的兒女情長,達到了一種更深層次的信任與成就。他們不僅是生活的伴侶,更是彼此夢想的守護者和推動者。
秋去冬來,又是一年將儘。站在新家的陽台上,看著窗外萬家燈火,沈星宇從身後擁著映真,將下巴擱在她發頂。
“快過年了。”他輕聲說。
“嗯。”映真向後靠了靠,更緊地貼近他溫暖的懷抱,“今年,我和你一起回家過年。”
“好。”他應道,聲音裡帶著滿足的喟歎。
歸途已然明確,而新的旅程,也正在腳下徐徐展開。河流與河床,在曆經了彙流、交融、承托與共同成長後,早已密不可分,共同奔向那片名為“未來”的、廣闊而明亮的海洋。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帶著歲月的沉澱與對明日篤定的期待,平靜,悠長,而又充滿了無限可能。
喜歡他的指尖江山請大家收藏:()他的指尖江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