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鐘聲餘韻尚在,生活的畫卷已徐徐展開新的一頁。被稱為“沈先生”和“沈太太”的第一個年頭,並未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卻像是在原有的和諧底色上,暈染開更沉穩、更悠遠的色彩。他們的世界,因為彼此的深度嵌入,變得愈發寬廣而堅實。
開春後,沈星宇所在的創新聯盟啟動了一個名為“晨曦計劃”的公益項目,旨在為偏遠地區的青少年提供人工智能啟蒙教育和資源支持。這不僅僅是資金投入,更需要深入一線的調研和可持續的課程體係搭建。
在聯盟內部討論核心團隊人選時,沈星宇幾乎沒有猶豫,提出了一個建議:“我認為,這個項目需要一位頂尖的算法專家,從底層邏輯確保教育工具的公平性與可及性。薑映真博士是不二人選。”
他的提議在高層引起了些許討論。有人顧慮映真過於年輕,且是“理事家屬”,恐有非議。沈星宇麵對質疑,神色平靜,語氣卻不容置疑:“我推薦她,僅僅因為她是‘薑映真博士’。她的專業能力、對算法倫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她身上那份難得的、關注弱勢群體的同理心,都與‘晨曦計劃’的初衷高度契合。聯盟用人,難道不該唯才是舉?”
他力排眾議,最終為映真贏得了這個機會。這不是私心,而是他對她能力最清醒的認知和最大程度的尊重。
映真接到這個任務時,既感到挑戰,也湧動著使命感。這不同於她熟悉的實驗室研究,需要將高深的理論轉化為孩子們能理解、能受益的具體工具。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不同地區青少年的認知特點和教育現狀,帶領團隊設計了一套寓教於樂、並能有效規避數據偏見的啟蒙課程和開源平台。
項目啟動初期,他們一起前往西南山區的一所試點學校。泥濘的山路,簡陋的校舍,但孩子們眼睛裡對知識的渴望,像星星一樣明亮。映真蹲在教室裡,耐心地給一個靦腆的小女孩演示如何用圖形化編程讓屏幕上的小動物動起來,當小女孩成功操作,臉上綻放出驚喜的笑容時,映真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沈星宇站在教室窗外,看著陽光下她溫柔而專注的側影,看著她與孩子們交流時自然流露的耐心與智慧,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驕傲。這一刻,她不僅僅是他的映真,更是一個在用自己專業能力點亮他人夢想的、閃閃發光的獨立個體。
與此同時,沈星宇自己的事業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他開始將更多精力投向具有長遠社會價值的“耐心資本”領域,推動聯盟投資那些短期內可能看不到巨額回報,但關乎基礎科研、環境保護和民生改善的項目。這需要更大的魄力和更堅定的信念。
一次,在一個前景不明朗的環保科技項目投資決策會上,反對的聲音占了上風。深夜回家,沈星宇難得地顯露出幾分疲憊和猶疑。他將頭靠在映真肩上,閉著眼,低聲訴說會議上的僵局。
“數據模型顯示風險很高,我知道。但有時候,總覺得有些價值,是無法完全用數據衡量的。”他喃喃道。
映真輕輕拍著他的背,如同他曾經安撫她那樣。她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輕聲問:“還記得‘晨曦計劃’裡那個小女孩嗎?如果我們隻用最‘經濟’的模型去衡量,可能永遠不會把資源投向那裡。但有些種子,現在種下,也許很多年後,才會在某片我們看不見的土壤裡,開出意想不到的花。”
她的話,像一縷清風,吹散了他心頭的迷霧。他抬起頭,看著她清澈而堅定的眼神,忽然就笑了。是啊,他追求的“創新”,其內核不正是映真一直強調的“向善”與“長遠”嗎?如果僅僅追逐短期利益,那與普通的資本又有何異?
第二天,他重新回到會議室,頂住壓力,力排眾議,推動了對那個環保項目的戰略性投資。他在陳述理由時,腦海中浮現的是映真談及算法公平時那不容置疑的鋒芒,以及她麵對山區孩子時那溫柔堅定的目光。她的存在,像一座燈塔,始終提醒著他商業行為之上,應有的情懷與責任。
他們的生活,仿佛兩條原本獨立的溪流,在彙合後,不僅沒有失去自我,反而因為彼此的滋養,各自奔湧向了更廣闊的天地,並在這更廣闊的天地裡,找到了更深層次的共鳴與支撐。
夜晚,他們依舊共享書房的那片寧靜。有時,他會就某個投資項目的倫理風險評估征求她的意見;有時,她會請他扮演挑剔的用戶,測試“晨曦計劃”教育平台的使用體驗。他們是彼此最挑剔的審稿人,也是最堅定的支持者。
愛,並未因投身更廣闊的世界而變得稀薄,反而如同好酒,在更宏大的橡木桶中陳釀,滋味愈發醇厚、層次豐富。他們不僅是生活的伴侶,更是誌業上殊途同歸的同行者,在各自選擇的道路上,披荊斬棘,也彼此照亮。
站在更廣闊的天地裡回望,那條名為“愛情”的河流,早已超越了最初二人世界的甜蜜纏綿,奔湧成了與更宏大敘事相連的、充滿力量與希望的江海。而河床,也因其承載的江河之誌,變得愈發厚重與遼闊。他們的故事,也因此被賦予了更深刻的意義和更動人的光芒。
喜歡他的指尖江山請大家收藏:()他的指尖江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