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瀾的到來,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星星,激起的不是漣漪,而是幸福的巨浪,徹底重塑了沈星宇和映真的生活圖景。那個曾經以理性、秩序和二人世界為核心的家,迅速被嬰兒的啼哭、奶瓶、尿布和一種軟糯的香氣填滿。
最初的幾周,是體力與精力的極限挑戰。睡眠被切割成碎片,黑眼圈成了兩人的共同標誌。映真因為母乳喂養,幾乎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醒來一次,身體的疲憊與激素的變化,偶爾會讓她在深夜裡,看著窗外寂靜的城市,產生一絲難以言喻的脆弱感。
而沈星宇,則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戰友”的含義。他嚴格遵循著他們製定的“值班表”,在映真喂奶的間隙,承擔起拍嗝、換尿布、哄睡的所有工作。曾經在談判桌上揮斥方遒的手指,如今無比熟練地拆解著紙尿褲的粘扣,動作從最初的生澀僵硬,到後來的行雲流水。
一個淩晨三點,瀾瀾不知為何突然啼哭不止,喂奶、換尿布都無濟於事。映真抱著她,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哼唱著不成調的搖籃曲,身心俱疲,眼眶微紅。沈星宇被哭聲驚醒,沒有絲毫猶豫地起身,從她手中接過那個哭得小臉通紅的小人兒。
“我來,你去躺會兒。”他的聲音帶著濃重的睡意,卻異常堅定。
他將瀾瀾豎抱在胸前,讓她的小腦袋靠在自己肩頭,手掌穩穩地托住她,在客廳裡開始了漫長的“巡邏”。他哼的不是搖籃曲,而是他大學時代常聽的一首舒緩的爵士樂旋律,低沉的嗓音在寂靜的夜裡顯得格外溫柔。不知是他的懷抱足夠安穩,還是那陌生的旋律起了作用,瀾瀾的哭聲漸漸變成了小聲的抽噎,最終在他肩頭沉沉睡去。
沈星宇卻沒有立刻將她放下,他就那樣站著,靠在牆邊,低頭看著女兒熟睡的側臉,感受著她輕柔均勻的呼吸拂過自己的脖頸,一種混合著極度疲憊和巨大滿足感的情緒,充盈著他的心臟。他抬頭,看到臥室門口,映真正倚著門框,安靜地看著他們,眼中帶著同樣的疲憊,以及更深沉的感動與愛意。
除了體力上的消耗,智力上的挑戰也同樣存在。
如何解讀瀾瀾不同的哭聲含義?是餓了、困了、還是不舒服?如何建立規律的作息?哪種嬰兒護膚品更溫和?這些曾經在他們專業領域之外的問題,如今成了餐桌上的主要議題。
映真發揮了她研究者的特長,下載了記錄嬰兒作息的app,詳細記錄瀾瀾的吃奶、睡眠、排便時間,試圖從中找出規律。她翻閱了大量的育兒書籍和權威指南,對各種理論進行比較分析。
沈星宇則更傾向於實踐和“專家谘詢”。他會不厭其煩地打電話給有經驗的朋友、詢問兒科醫生,甚至在公司裡向已為人父的下屬取經。他將收集到的信息去蕪存菁,與映真的“數據分析”相結合,製定出最適合瀾瀾的養育方案。
兩人偶爾也會因為理念不同而產生小小的分歧。比如,映真更傾向於“按需喂養”,相信嬰兒自身的節律;而沈星宇在數據支撐下,認為逐步建立固定的喂養間隔對嬰兒和父母都好。這種分歧,不再像婚前那樣帶著試探,而是基於共同目標的務實探討,最終總能在一番“有理有據”的討論後,達成共識。
儘管忙亂,但瀾瀾帶來的快樂,是任何成就都無法比擬的。
當她第一次在映真逗弄下,發出清晰的、咯咯的笑聲時,仿佛整個世界的陽光都彙聚在了她那無齒的笑容裡。沈星宇當時正端著水杯走過來,聞聲愣在原地,隨即幾乎是撲到搖籃邊,像個得到意外獎賞的孩子,激動地重複:“她笑了!映真,她對我笑了!”儘管瀾瀾的目光可能隻是茫然地掠過他的臉。
當她的小手第一次有力地抓住沈星宇的手指,那柔軟的、帶著奶香的觸感,和那全然依賴的緊握,讓他覺得所有的疲憊和付出都值得。他會維持那個彆扭的姿勢很久,隻為了不驚擾女兒的緊握。
當他們一起給瀾瀾做撫觸,看著她像一隻享受的小貓,舒展著四肢,發出滿足的哼哼聲時;
當沈星宇下班回家,脫下帶著室外氣息的外套,洗淨雙手,將瀾瀾抱在懷裡,她在他胸口滿足地蹭著,仿佛找到了最安心的港灣時……
這些細微的、轉瞬即逝的瞬間,構成了他們初為人父母最珍貴的記憶,是照亮所有疲憊時刻的、最溫柔的星光。
夜晚,當瀾瀾終於熟睡,世界重歸寧靜。沈星宇和映真癱倒在沙發上,連說話的力氣都仿佛被抽乾。但他們會默契地伸出手,緊緊交握。
“今天辛苦你了。”沈星宇的聲音帶著疲憊的沙啞。
“你也是。”映真將頭靠在他肩膀上,閉上眼睛。
沒有浪漫的晚餐,沒有深入的學術探討,隻有並肩作戰後的相互依靠,和看著嬰兒監視器裡那個安睡的小小身影時,內心共同的寧靜與滿足。
這份甜蜜的負荷,沉重,卻讓他們生命的根係紮得更深,讓他們的聯結更加牢不可破。瀾瀾,這條彙入他們生命之河的新生溪流,正用她稚嫩的方式,重塑著河床的輪廓,也賦予河水更加豐沛、更加溫柔的力量。他們是沈星宇和映真,也是瀾瀾的爸爸和媽媽。這個新的身份,讓他們在疲憊與幸福的交織中,體驗著生命最原始、也最動人的成長。
喜歡他的指尖江山請大家收藏:()他的指尖江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