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關於光影與裝備的通話之後,沈玥的“守護者”係列創作進入了新的階段。她不再僅僅依賴於照片和想象,筆下的人物與場景因為那些來自第一視角的細節而變得更加真實可信,充滿了內在的骨骼與力量。她畫了一幅雪原哨兵的草圖,著重表現了裝備的沉重與腳步的堅定,背景是陸遠航提到過的、因特殊地形而延長了的巨大山影。
她將這張草圖拍照發給了他,附言:「根據你的建議調整了光影,試試這樣是否更貼近真實。」
沒有期待他會立刻回複,甚至不確定他是否會評價。這更像是一種完成作業後的彙報,一種對他傾囊相授的反饋。
幾個小時後,他的回複來了,依舊簡短:「影子對了。負重感可以再強一點,背包帶會更深地勒進肩部。」
沈玥看著手機屏幕,忍不住笑了。果然是他的風格,精準,務實,不帶任何虛飾的誇獎,隻給出最有效的改進意見。她喜歡這種交流方式,直接,高效,建立在彼此尊重和共同的目標之上。
這種圍繞創作的、專注而純粹的互動,成了他們之間一種新的默契。沈玥會偶爾發去一些局部的線稿或色彩小樣,陸遠航則會從“真實性”和“邏輯性”角度給出寥寥數語卻至關重要的點評。他們仿佛組成了一個微型項目組,他是技術顧問,她是主創設計師。
初夏的天氣漸漸變得炎熱。一個周六的午後,沈玥在畫室裡整理之前的速寫本,翻到了醫院那張帶著慌亂劃痕的陸遠航速寫。指尖拂過那道意外的線條,她想起他當時沉默的搖頭,想起他手臂上刺眼的繃帶。
一個念頭毫無預兆地冒了出來,清晰而強烈。
她拿起手機,斟酌了一下用詞,發了條信息過去:
「你最近手臂恢複得怎麼樣?還會不舒服嗎?」
這一次,她問的是他本身,與創作無關。
信息發出去後,她有些忐忑。這似乎越過了之前那種“技術交流”的邊界,涉足到了更私人的領域。
他的回複比預想的要快:
「無礙。不影響作訓。」
典型的陸遠航式回答,強調功能性的恢複,不涉及任何主觀感受。
沈玥看著這幾個字,能想象出他麵無表情打下這句話的樣子。她抿了抿唇,指尖在屏幕上懸停片刻,然後,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又發過去一條:
「如果……如果不影響你休息的話,能不能找個時間,讓我再幫你畫一張速寫?就一會兒。這次保證不慌亂,也不打擾你。」
她補充道:「我想畫一張……完整的。」
這一次,信息發出去後,等待的時間變得漫長。沈玥幾乎能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在安靜的畫室裡回響。她這個請求,是否太唐突了?他會不會覺得被冒犯?
就在她幾乎要放棄等待,準備發信息收回請求時,手機終於亮了。
「可以。什麼時候?」
他答應了。
沒有問她為什麼,沒有質疑她的動機,隻是乾脆地答應了,並將時間的選擇權交給了她。
沈玥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的雀躍,快速回複:「看你方便,我都可以。」
「明天下午三點。畫室?」
「好。」
約定達成。沈玥放下手機,感覺手心有些汗濕。她看著畫室裡熟悉的一切,突然覺得明天下午三點的陽光,一定會格外不同。
周日下午,差五分鐘三點,沈玥聽到樓梯上傳來了熟悉的腳步聲。她打開門,陸遠航準時出現在門口。他依舊穿著便裝,深色t恤和長褲,手臂自然垂在身側,看不出任何受傷的痕跡。
“請進。”沈玥讓開身。
他走進來,目光在畫室裡習慣性地掃視一圈,最後落在她已經支好的畫架和旁邊準備好的素描工具上。
“坐哪裡?”他問,語氣平靜,像是在接受一項普通任務。